新四军四个支队的司令员55年各授了什么军衔?

先说说新四军成立的时代背景,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全军共一万余人,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先看看第一支队的情况,司令员陈毅。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汉族,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革期间,陈毅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1968年,疏散到石家庄。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1927年,陈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

中国土改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第六军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西方军总指挥;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新4军分会副书记、新4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总指挥部代理总指挥、新4军代军长、新4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共产党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在上海市任职期间,曾着手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并下令对上海文艺界作出保护。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陈毅被评为元帅,也是有理有节,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怀揣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元帅正好合适。

再看第二支队的司令员张鼎丞

中央红军长征后,张鼎丞同志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同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一起,在这个地区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鼎丞同志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在苏南战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延安整风期间,张鼎丞同志担任中央党校二部主任。他认真执行中央的整风指示,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坚决抵制了抢救运动的严重错误,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表扬。

解放战争时期,张鼎丞同志先后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长。这个时期,他领导广大军民英勇作战,剿匪反霸,培养干部,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华中、华东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以及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鼎丞同志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1981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虽然张鼎丞同志没有参与授衔,但是他为人处事,有着卓越贡献的能力,我们也忘不掉。

接着看第三支队的司令员张云逸。

张云逸,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参与创建右江苏区。1931年3月率部进入湘赣苏区。同年冬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受中共中央派遣,往来于广州、香港、南京、武汉、福州、桂林等地,在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整编等工作。1938年春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指挥了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11月率两个连到江北无为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后率部东进,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

1939年5月参与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任指挥和中共前委书记。指挥第4、第5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在淮河以南、津浦路两侧积极打击日伪军。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与书记刘少奇等指挥第4、第5支队主力先后取得大桥、半塔集反顽作战和夏季反“扫荡”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南抗 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直接领导第2师同敌伪顽的军事进攻、政治破坏、经济封锁进行斗争,同时注重加强根据地建设。

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赴延安后,他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4年7月部署第4师主力西进,基本上收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同年冬部署第1师一 部渡江南下,开辟苏浙皖边敌后新区。接着又指挥新四军各师开展对日大反攻作战,歼灭大量日伪军,收复大片失地,为创建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新四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张云逸被评为大将军衔,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资历可比陈毅元帅还要老呢,也是所有开国将帅中仅此于朱老总的年龄大的将军。张云逸也是唯一一位大将享受元帅待遇的人。

最后看第四支队的司令员高敬亭。

他领导红二十八军和苏区人民在鄂豫皖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成为根据地人民心目中的一面坚持战斗的红旗。抗日战争爆发后,高敬亭坚决响应党中央合作抗日号召,亲自出面与国民党鄂豫皖地方当局进行谈判,达成了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赴抗日前线。他领导四支队在巢县、相城地区打击日本侵略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为而后我军开辟华东抗日战场,打下了基础。1939年6月,高敬亭被错杀于安徽省肥东县青龙场,1975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重审高案,197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他干反,追认为革命烈士。

高敬亭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率领2000名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3年里,战败了率领10多万军队“剿共”的国民党3任总指挥。特别是最后一任总指挥卫立煌,除率领10多万正规部队外,又武装30多个县保安团,修筑8万多座碉堡和40多条封锁线,对红军实行所谓“驻剿”、“围剿”、“追剿”,也无济于事。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刚发表战报称“高敬亭被击毙”,第二天其部属国民党一○二师就遭到高敬亭部重创,气得他悬赏十万大洋要买高敬亭的人头。

高敬亭不仅在红军时期战功卓著,在抗战时期也名震大江南北。在他辞世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其领导的四支队抗日战绩位于新四军4个支队之首。也就在这个时期,他走向生命的尽头——他被定上“消极抗日”等诸多“罪名”,被蒋介石假共产党人之手,牺牲在革命阵营里。

如果高敬亭不牺牲,少说也有上将军衔。

总结:新四军四个支队的司令员里,陈毅被评为元帅,张鼎丞没有参与授衔,张云逸被评为大将,高敬亭牺牲。有生有死,他们为了全人类,全中国的劳苦大众,全中国的底层劳动群众的解放,作出了不凡的贡献。难道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恶言相向呢?他们才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