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即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時至今日, 朗朗上口的朱子家訓 ,幾乎人盡皆知, 家喻戶曉,家訓作為中國民族獨有的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了明清時代的衰退之後,隨著近年來中國文化的復興,再次重新進入了大眾視野。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朱子家訓

中國的家訓文化,隨著中國家庭的誕生而誕生,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非常完整的落實成文字的家訓。家訓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古代,不管是帝王之家,還是名門望族、商賈大紳,即便是良善百姓,家中必有嚴格的家訓。

家訓,作為中國獨特的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延綿了幾千年,有著極為豐富和龐大的文化沉澱,留下的汗牛充棟,家訓的存在形式也是豐富多彩,各種各樣,接下來我們就從中國曆代家訓的存在形式入手,去領略中國家訓文化的輝煌。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家訓圖

一、最熟知的家訓存在形式:文書形式的家訓。

文書形式存在的家訓是目前最廣為熟知的家訓,首先是文字本身的傳承性,同時文書形式的家訓主要存在於帝王之家,和書香門名門望族從而有著更好的延續性,而文書形式的家書文風格式也是多種多樣。

1、充滿了莊重威嚴氣息的帝王家訓

提到中國帝王的家訓,就不得不提周公著的《姬旦家訓》,周公中國仕宦家訓之先河,自此以後帝王的家訓一直是中國曆代皇族的必修課, 家訓也是是帝王齊家治國的重要學習內容。

《梁書王褒傳》說“古有盤盂有銘,几杖有誡,進退循焉,俯仰觀焉"。

這裡的銘文指的就是最早刻青銅器上的家訓, 早在西周事情,周武王就將家訓訓誡的內容刻在青銅器物上,以便子弟隨時觀看,很多帝王親自撰寫家訓如李世民的《帝範》,康熙的《庭訓格言》、《聖諭十六條》,雍正的《聖諭廣訓》等。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雍正的聖諭廣訓

帝王家訓整體而言,往往帶有一種威嚴的政令氣息,關注更多的在於齊家與治國。所以文體形式多以公文形式存在。如誥、赦、 令,是一種至上而下的公文形式, 比如周公勸勉康叔的《康誥》《酒誥》。劉邦的手赦太子文 曹操的《內戒令》等等。當然除了自上而下的公文體,帝王家訓也有其它文體形式存在的家訓,如康熙的《庭訓格言》。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2、豐富多彩的書香門第、名門望族的家訓

中國家訓歷史上除了傳承下來的帝王家訓,流傳最廣和最多的當屬一些書香門名門望族的家訓,其存在內容豐富多彩而形式多樣,這些家訓也因文字形式的傳承而流傳千百年不衰,充分展示中華民族家訓文化輝煌。

常見的文體形式有誡,如嵇康的《家誡》,還有充滿了權威不可觸發的的家法,如唐代的《陳氏家法三十三條》,還有陳述意見文體的疏,如陶淵明的《與子儼等疏》。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與子嚴等疏

還有充滿了溫情和生活氣息的家書如諸葛亮的《與兄謹言子喬書》,近代著名的《曾國藩家書》,還有生動活潑,而又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家訓詩、對聯,以詩作為家訓,歷史上最著名的莫過於陸游的詩體家訓,在中國家訓史上也佔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陸游家訓詩

二、質樸而厚重家訓存在形式:家居器物

家訓家規,作為中華民族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早已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日常家居器物無不是家訓的載體。

1、家訓的權威教化場所:宗祠祠堂

而最能突出家風家訓的厚重載體,莫過於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宗祠祠堂。宗祠祠堂家訓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載體,也是家風家訓的權威教化場所,我們現在提倡的良好家風,本質是就是祠堂文化的流轉。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祠堂

宗祠裡四處可見的楹聯,應該說每一副楹聯都蘊含著一個啟示後人的大道理。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在屏風上的家訓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刻在青磚上的家訓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2、融入家譜中的家訓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百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蹟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融入族譜中的家訓

3、傳家寶物裡的家訓

生活中,我們聽過很多傳家寶的故事,一般來講,一件“寶貝”歷經風霜和歲月的洗禮,延續幾代人,被視為家族精神的寄託,也代表了家族的精神和文化,這些傳家寶物裡面也通常比較有紀念意義。

如五代時後唐大將符存審,把歷經戰場的箭頭拔出來,作為家傳寶物以訓誡子孫,富貴生活來之不易,當好好珍惜。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以箭頭傳家訓

三、影響最大的家訓存在形式:家訓即生活、生活實踐中的家訓

家訓存在形式除了以文字和器物為載體,還有一種就是基於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雖然沒有落實在文字上面,但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卻是家訓最廣為流傳的存在形式,也是對一個人影響最大的家訓存在形式,當然這也是絕大部分的普通百姓家庭而言的家訓存在方式。

生活中言傳身教的家訓就很多了,比如,從小父母對我們的訓誡,雖然沒有落實到文字,我們每個人的言行舉止,無不是一個家庭乃至家族家風家訓的體現。比如孟母斷機教子,雖然沒有具體的文字,但確實最好的家訓展現。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孟母斷機教子

而在生活實踐中的家訓形式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傳統文人家訓中的“耕讀傳家、知行並重”。耕讀傳家,自五代十國《章氏家訓》首倡耕讀傳家以後,南北朝以後出現的家訓書中,多數都有耕讀結合的勸導。比如《顏氏家訓》提出“要當穡而食,桑麻而衣”;耕讀精神和耕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人最主要的家訓傳承的生活方式, 耕讀傳家,知行並重,生活實踐中的家訓

從豐富多彩的家訓形式領略家訓文化的輝煌

結語:梁漱溟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的“要領所在”即為中國人的家,家作為人們日常飲食起居的場所、作為親情血緣的紐帶,是社會組成的一個基本細胞。作為長時間以來以農耕文明為主導的中華文明而言,家對我們每個人而言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家是每個人安身立命之地,也是每個人修身養性,文化素養孕育的搖籃,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正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的家風家訓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

因此,中華民族歷來都重視家風家訓,家教是中華民族教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家訓,也是自中國家庭觀念形成以來,就伴隨著中國家庭的存在而存在,從原始社會人類社會產生家庭之後,出於人類的本性,家訓就已存在,當有家訓性質的語言交流開始出現,也意味著家訓進入萌芽階段。

家訓歷經了隋唐時期的成熟,宋元時期的繁榮,到明清達到鼎盛,中國文化能延綿幾千年而生生不息,家教家訓在其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和角色, 豐富多彩的家訓存在形式見證了中國家訓文化的輝煌,近代百年的中國積貧積弱,由於西方文明的衝擊和碰撞,家訓文化在明清以後有了衰落,但隨著而今祖國的日益強大和傳統文化的復興,相信家訓文化將再次迎來它的輝煌,因為家訓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根基和傳承。


(圖: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