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访“唐宋八大家”文物展策展人 带你品读韩愈苏轼的时代 韩愈世居辽宁义县 苏辙辽宁赋诗四首

本报专访“唐宋八大家”文物展策展人 带你品读韩愈苏轼的时代 韩愈世居辽宁义县 苏辙辽宁赋诗四首

唐宋八大家关系图。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本报专访“唐宋八大家”文物展策展人 带你品读韩愈苏轼的时代 韩愈世居辽宁义县 苏辙辽宁赋诗四首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

本报专访“唐宋八大家”文物展策展人 带你品读韩愈苏轼的时代 韩愈世居辽宁义县 苏辙辽宁赋诗四首

北宋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12月2日,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正式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作为史上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除了让我们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传奇人生经历和充满大爱的家国情怀,展览中可能了解到一些平时了解较少的关于“唐宋八大家”的知识点。记者采访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全方位为我们揭秘本次文物展。

策展人眼中的“唐宋八大家”

曾 巩

尊奉儒学的学者,一种道学气常常在厚朴的文章里漫溢出来。 代表作:《元丰类稿》

王安石

不肯妥协的改革家,擅长作翻案文章和精炼的驳论。 代表作:《王临川集》

苏 辙

当我们深情吟诵《水调歌头》时,便获得对苏辙情感世界的深刻认同。 代表作:《栾城集》

苏 轼

比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 代表作:《东坡乐府》

欧阳修

以“醉翁”自居的宰辅重臣,提携一批青年才俊成为北宋文化的柱石。 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

苏 洵

苏轼这位宋代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的成长,与他有直接关系。 代表作:《嘉祐集》

柳宗元

形单影只的被流放者,在边荒之地对自然吐露内心的苦闷。 代表作:《柳河东集》

韩 愈

倔强的儒家道统继承者,以继往圣绝学自任。 代表作:《韩昌黎集》

国宝

亮相

韩愈唯一的墨迹展出

苏轼欧阳修墨宝现身

在展出的文物中,我们就可以看到韩愈、苏轼、欧阳修三人的墨宝,均为国宝级文物。

韩愈工书,书法面目类似颜真卿。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把他的书法列入能品,云:“退之虽不学书,而天骨劲健,自有高处,非常人所可及。”可惜他的作品后世流传极少,鲜为人知。《曹娥诔辞》上有韩愈流传下来的唯一墨迹,其题名颇有张旭草书丰腴凝重之体。元和四年(809),韩愈与樊宗师、卢仝于一同出游,三月二十六日游嵩山并在次月,也就是元和四年闰三月三日,韩愈题《嵩山天封官题名》;五月二十日,韩愈、赵玄遇、樊宗师、卢仝在来到永州,一起雅鉴了《曹娥诔辞卷》,韩愈于卷中留下题字,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唯一韩愈墨迹。

吉林省博物馆馆藏的国宝级文物北宋苏轼行书《洞庭中山二赋卷》,前后总计六百八余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是苏轼晚年书法精品。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为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此卷行书《欧阳氏谱图序》草稿后部和《夜宿中书东阁》。《谱图序》稿是欧阳修所作族谱序文,叙述修谱因由和原则,约作于至和二年(1055)至嘉祐四年(1059)之间。《夜宿中书东阁》是作于嘉祐八年(1063)的一首七言律诗,对仗工整,格律清晰。此卷书法通篇随意轻松,流畅自由,虽多有涂改、增删,却毫无故作之意。

名人逸事

苏轼创建我国第一所

面向民众的官办医院

苏轼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在夸赞西湖美丽的同时,也赋予了西湖人情味,让我们看到了西湖的“温度”。把西湖比作西施,也成为最美的比喻。

除了最美的西湖诗,苏轼为杭州留下了西湖“苏堤“ “三潭映月”等景观。

此外,还给杭州留下了一个“第一”, 创建我国第一所面向民众的官办医院。

在杭州瘟疫肆虐时,苏轼以老友巢谷的“圣散子”秘方,自费购买了大批药材,配制”圣散子”,命人在街头架起大锅熬煎,过往行人“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瘟疫过去后,为防患于未然,苏轼拨出公款两千贯,又捐赠黄金五十两,在杭州创立了一所病坊,取名“安乐坊”。据说这是我国第一所面向民众的官办医院。

辽宁渊源

韩昌黎世居辽宁义县

苏辙曾到过辽宁作诗

谈到“唐宋八大家”与辽宁的渊源,就要首先说到自称郡望昌黎的韩愈了。

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其中,“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在唐以前,锦州的义县古称昌黎。在这里,昌黎指的就是现在的锦州义县。

苏辙曾到过辽宁,元祐(1089)翰林学士苏辙作为贺辽国生辰使出使辽国,曾在辽惠州(今辽宁建平)停留,并有《奉使契丹二十八首·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诗四首寄予苏轼,介绍出使感受、沿途见闻、契丹风俗、民族情感等,尤其强调胡人也格外喜爱苏轼,是北宋民族交往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

见证时代

《瑞鹤图》与八大家关联

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北宋政和二年,在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市)出现了一道奇观:在宫殿上空,一群白鹤久久盘旋。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认为这是一个“祥瑞之兆”,于是,提笔画下了瑞鹤图。

《瑞鹤图》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被视为镇馆之宝。这件国宝级文物在网上的关注度和人气也非常高。《瑞鹤图》亮相本次展览,对于喜欢这件国宝级文物的观众来说,是一个大福利。

《瑞鹤图》与“唐宋八大家”的关系,这主要源于两者在时间点上的关联。《瑞鹤图》成画于1112年,这一年,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去世的年份。至此,“唐宋八大家”全都离开人世。这幅图象征宋文化的底色,亦是八大家去世的时间点。

重温经典

洛神赋图与当代漫画

同展出效果不同反响

在本次展览中,观众还可以看到国宝级文物《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与当代漫画作品的同时展出。

《洛神赋》是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它辞藻华丽,讲究排偶对仗,是“辞赋”向“骈赋”过渡的中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顾恺之巧妙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画面奇幻而绚丽,情节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

面对栩栩如生的《洛神赋图》,当代插画家、漫画家、《国家宝藏》栏目中《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国宝守护人叶露盈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问题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本次展览中,可以欣赏到叶露盈以漫画形式重新呈现的《洛神赋》,将中国传统文风、画风与现代的漫画技艺结合,创造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意味的绮丽世界。观众在本次展览中,观赏国宝级文物《宋人仿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与漫画版《洛神赋》,如同重温《国家宝藏》。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

(责任编辑:陈晓岚)

来源: 辽沈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