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是人生的一大命题。/ upsplash


解放孩子,其实也是在解放父母自身。少一些为孩子操心,他们也能解放了天性,到广场上起舞,在花园中用快门追逐飞逝的光阴,各自精彩。

至于那些你真看不惯的事,你等着,他也有做老子,被气死的一天。


近段时间,先是有papi酱提出人生最重要排行榜,她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第一位的是自己,其次是伴侣、子女,接下来才是父母——这种太过独立的言论,让“理所当然”把孩子的好看作头等大事的爹妈,感到诧异又辛酸。

再有高亚麟念出《百年孤独》中的戳心金句,“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身边,年轻人似乎都不会主动结婚生子,为自己老了之后将面临的孤独感而担忧。

但如果父母不在了,孩子就是直接面对死亡的人,一眼便能望见生命的尽头。这句话若要说得情绪再饱满一点,那便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你怎样看待父母在我们生命中的位置?


以上两段大道理,他们是说给焦俊艳听的,也在说给电视机前的我们听。

焦俊艳就像是好看版本的我们,年纪不算小了,事业还算稳定,但还有许多时候的独当一面似乎都只是“你以为”,在父母眼里你还是哪哪都不靠谱的小孩。

另一个我说,“有了父母的期望,很多时候都不敢去做真实的自己,纠结地扮演起爸妈的乖孩子。”

代沟、矛盾总在这所谓的“扮演游戏”中滋生。

其实整整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就已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研究了家庭之改革,他把《我们怎样做父亲》吐槽成一场“要革到老子身上的革命”。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尽管鲁迅先生一贯横眉冷对,但在处理和母亲的关系上,他始终恪守孝道,称得上是一个大孝子。/ 1931年,鲁迅一家和友人合照。


在鲁迅看来,这场革命是要以爹妈们悲壮而浪漫的牺牲而结束的,“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可眼看着男孩一封信断了20年的亲情,昭示自己真正独立;女孩宁愿连着几年不回家过年,也不愿再见到面对灵魂拷问时,弱小无助的自己……此类新闻比比皆是,只好说,没有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中国传统的亲情表达,总是内敛,但在这份含蓄里,也折叠了许多误解和遗憾。/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中的父亲与儿子。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爱孩子的父母本是没错的


首先要肯定的是来自父母的爱。这世上恐怕找不出比父爱母爱更纯天然无添加、更毋庸置疑的事物了。

这爱是平平淡淡的,就如他让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随后拖着肥胖的身子,蹒跚着去给你买几个橘子。

这爱也可以魔幻起来,变成咒语,让尚在襁褓中的哈利,轻松击退伏地魔。

要把这爱倒过来写,就成了阿方索•卡隆的《罗马》。女佣克里奥不顾一切地冲入大浪,寻找孩子,也仿佛是在挽留自己死去的胎儿。惊险过后,一家人相拥而泣,身后的太阳在他们身上落下史诗一般的光。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海滩上的母亲与孩子。/ 电影《罗马》


“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我们被来自父母的爱拥抱着成长,百分百地信任自己的守护神,却忽略了他们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已。

《请回答1988》中排行老二、事事都要谦让姐姐弟弟的德善在生日这天爆发。最后也还是爸爸捧着蛋糕,示着弱,出来哄她,“因为不太懂,第一个女儿应该怎么教,第二个女儿应该怎么样,老小呢应该怎么让他好好做人,我们不懂。”父母不是从他们出生开始就是完美的父母,他们也是第一次做你的父母。

正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担心你长大了,他们老了,没有人能悉心照顾神经大条的你;担心你飞远了,他们还留在原地,继续做你的港湾和plan B,任由精彩的世界远去,独自无聊至死。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动画短片《包宝宝》戳中了很多人内心的隐秘。


今年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包宝宝》就描述了一段变味的爱。生活在华人街的主妇,将一枚有生命的包子当作掌上明珠。随着包子成长、叛逆、逐渐挣脱她的控制,主妇气急败坏,于是在包子离开家的前一秒,将他一口吞掉。

看似极端的故事就来自于导演的亲身经历,小时候妈妈曾对她说:真希望把你装回肚子里,这样我就随时清楚你的人在哪里。

广东地区的孩子,小时候多多少少听过“生块叉烧,好过生你”这样“无意识”的话。亦或许他们说的时候,嘴里恰好正大力咀嚼着块叉烧,甚至都还没把肥美的肉汁从嘴唇上舔去,就已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烙下一个油光锃亮的心理阴影。

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还是恐怖片,父母之爱都值得一座奥斯卡,也该赢得你的正视。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父母之爱的隐秘和曲折,远非感恩两字可以道尽。/ 电影《狗十三》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渴望自由的孩子同样是对的


回到开头papi酱和爸爸们大相径庭的人生排序,这或许是因为在一段亲子关系中,父与子所在的地位本来就不是平等的。

关于这一点,几乎每一位迎接孩子降临的父母都曾有所体会。生命之初,他们是可爱又脆弱的天使,喂奶、换尿布、尽心尽力地保护他就是你的责任与义务。

这个时候,尿布的味道并不香甜,而他也只晓得冲你流口水,但你始终没觉得自己的单方向付出有什么毛病。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婴幼儿期,恰恰是子女最需要父母的时期,也是亲子关系的蜜月期。/ upsplash


怎么,时间一长,孩子熊起来了,叛逆起来了,生长出和你不一样的思维,你才突然醒悟自己这么多年的牺牲,很有可能都将白白付诸东流,于是下更大的赌注,斤斤计较着,偏要他回馈以某种形式上的报答?这便是把养孩子当成做买卖了,鲁迅先生的比喻有意思,“人乳喂猪,无非要猪肥美”。

再急功近利点,有些父母还常常剖开心窝,把“儿啊,你以后一定要孝敬我呀,这是你必须要做的呀,你要做个讲道德的人”诸如此类的心里话常常放到台面上来讲。

他们是坦荡荡了,孩子却压力山大。或许孩子每每看到他们一日日变老的容颜,都会泛起许多真实的爱意与愧疚之情,但很快也会被这“伟光正”的道德二字吓得演起戏来。

还有一类父母,是文章《我们怎样做父亲》中所说“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的类型,都不给孩子“背叛”的可能性,处处管着,认为自己是孩子的主权所有者,孩子也该为我做同等的牺牲。

鲁迅给这种家长也拟了个比喻,国人对于婚姻和性多抱有戏谑、羞涩的态度,唯独在生了孩子后,显露出威严十足的行径,这和暴发户不相上下。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学业、事业、爱情是亲子矛盾爆发的重灾区。/ 电视剧《小别离》


说到底,父母还是没有把孩子当人来看,每个渴望自由和独立的孩子,只不过是遵循了他们的人之本性。

纪伯伦的《论孩子》说的都是些理所当然的大实话——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可只有在近几年,这些话才频频作为正面管教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出现,让各位父母恍然大悟。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搞好亲子关系,难上加难。/ 电视剧《小别离》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但最终做出让步的还得是父母


而对于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宏大过程来说,孩子成为父辈又成为祖辈,家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就只是一道时间的正相关函数。但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既为人父母,那么所做之事便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相亲角,聚集着无数焦虑的老人。/ 全景


还是在同一篇吐槽文章中,鲁迅先生承认“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他给了始终要在某一段时间做父母的人三点建议:

一是理解,也是被说到滥的换位思考。《小王子》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但养孩子的人要记起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记起自己曾经怎样叛逆,曾经怎样惹父母亲生气。如此这般,下次再被气得要原地爆炸时,还能心理平衡一些。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长大后开始反思与父母关系的人不在少数。/ 电视剧《家有儿女》


二是指导。别看你中二病的儿子天天一副思虑重重,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他的模样,这就是因为他的笨蛋小脑瓜错误理解了世界呀。所以,给他们尽可能好的教育,健全的思维、正确的三观,一定的生存能力,这时候你已经累得够呛了吧,还要教他编程,考他背古文吗?

三是解放。这是在前两步已经完成,在父母们义务的情感与物质都已支出的前提下,当爹当妈的还要追加的一个步骤,放手,放孩子去天马行空。没事,不难的,有点虐心而已。


孩子,你也有做爹妈被气死的一天


总有一天,曾经的孩子也会尝到做父母的滋味。/ 全景


《论孩子》的后半段说的是,父母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和孩子一样,但不能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过去停留。那些说着“为你好”,逼着孩子走一条“好路”的父母,总该要让步。

而解放孩子,其实也是在解放父母自身。少一些为孩子操心,他们也能解放了天性,到广场上起舞,在花园中用快门追逐飞逝的光阴,各自精彩。

至于那些你真看不惯的事,你等着,他也有做老子,被气死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