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被稱漢賊卻終生未稱帝 劉備忠於漢室 為何在漢獻帝死前稱帝

在三國中,曹操一直被稱為漢賊和姦雄,但是曹操卻以本身都沒有稱帝,也沒有廢了漢獻帝,而是不管怎樣都一直低他,長期養著皇帝。但是另一邊的劉備雖然一生忠於漢室,但是在漢獻帝還沒有死的時候就稱帝了,於是很多人就在懷疑,這兩個人,到底是誰暗藏著帝王之心,而誰又忠於漢室江山呢?

曹操被稱漢賊卻終生未稱帝 劉備忠於漢室 為何在漢獻帝死前稱帝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要說是對漢獻帝忠心,那是兩個人都不忠心,但是要說誰對漢室忠心,那是兩個人都忠心,只不過是劉備的更多一些而已。這兩個人要是在大漢盛世相逢,想必這倆都是漢室的忠臣。先說曹操,早年間各路人馬起義打董卓,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著自己的野心,全都大這名號打到了都城腳下就不管了,一群人開啟了派對模式。

但是在這群人中,曹操和孫堅是一直在辦事的人,曹操甚至還孤身一人前往刺殺董卓,後來袁紹想要立皇帝曹老闆也是堅決反對的。只不過時間長了,權利越來越大,勢力越來越強,騎虎難下,人心就變了。在最後幾年,曹操封魏公,加九錫,位列眾位諸侯之上,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天子,女兒立後,曹操成為了魏王,甚至還用上了天子的旌旗,距離天子只差一步。歷史上漢朝有兩個人加九錫(通賜),一個曹操,而另一個就是王莽。

曹操被稱漢賊卻終生未稱帝 劉備忠於漢室 為何在漢獻帝死前稱帝

或許人們最為熟悉的即是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也是曹操使用最為熟練的權謀,曹操用數年的征伐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對於人民的生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對於盤踞於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也都—一降服,使得對內對外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

曹操愛惜人才,唯才是舉,使得當時大量人才紛紛聚於曹操帳下,這也使曹操統治下的曹魏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此外,他又推行峻法嚴懲豪強,延緩了大地主土地兼併速度,緩解階級矛盾,對於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百姓親附,甲兵強盛”。對於如此複雜的歷史人物似乎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能概其一生,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似乎是對其最為貼切的評價,即便時隔千年的今天,每每讀到曹操的詩詞依然能夠感受到一位政治家的心胸,依然可以理解作為一個身逢亂世的曹操他的無奈與不甘,或許對於曹操的理解即便當下每個人的理解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與出入。

曹操被稱漢賊卻終生未稱帝 劉備忠於漢室 為何在漢獻帝死前稱帝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曹操絕對是一個正面人物

公元280年,司馬炎最終統一了天下,由於西晉政權直接繼承於曹魏政權。所以西晉一直尊曹魏為正統,蜀漢和東吳都屬於割據勢力。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自然也是標準的正面人物,當時之人一般不稱呼曹操之名,而稱他魏武帝。

在宋朝時期,曹魏的合法性開始出現動搖

北宋建立以後,雖然朝廷上還是尊奉曹魏政權,但是民間已經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在北宋時期,說書人開始出現,這是尊劉貶曹的開始。到了南宋時期,情況更是發生了惡化。由於北方的領土已經被金國佔領,既然在現實層面無法獲得,那我們就在意識形態上找點自尊。南宋政權開始奉偏安的蜀漢政權為正朔,這完全是一種自我安慰型的精神麻痺。既然蜀漢成了正朔,那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地位就應該大幅度提高,而曹操和曹魏政權的地位嚴重下降。沒有人再把它們當回事,南宋的各種段子全是抹黑曹魏的。最後竟然達到了“聽玄德敗而哭,聞孟德敗而笑”的程度,人民一直是統治者忽悠的對象。

曹操被稱漢賊卻終生未稱帝 劉備忠於漢室 為何在漢獻帝死前稱帝

在乾隆時期,曹操被官方徹底定型

在清朝統治時期,君權被全面強化,這種奴才式的教育被完全普及。曹操這種把皇帝晾在一邊,他自己把握朝中大權的行為自然是一個最典型反面教材。當時在官員中有兩個人是不能提的,一個是王莽,另一個就是曹操。在乾隆皇帝在位時期,文化水平屬於一瓶不滿半瓶晃盪的乾隆給曹操下了最終判決。乾隆認為曹操時古今第一奸臣,其實這是為了保證滿清的統治而決定的。但這一結論成為了清朝的官方論調之後,曹操成了徹頭徹尾的丑角。在清末戲曲演出中,曹操通常一以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