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喜劇人》口碑直線下滑,喜劇量產也是一種悲哀

《歡樂喜劇人》第六季十強名單已經出來了,相對於前面一、二季而言,“喜劇人”明顯呈現出高開低走的趨勢,口碑也是嚴重下滑,不少觀眾反應“喜劇人”越來越索然無味,再加上喜劇大咖們的陸續離場,大批新“喜劇血液”的加入,各類喜劇作品極少能勾出大家的笑點,反而盡是賣情懷的。

《歡樂喜劇人》口碑直線下滑,喜劇量產也是一種悲哀

“喜劇人”舞臺,可以說是喜劇綜藝的搖籃,不少明星因“喜劇人”一舉成名,節目也是名聲大噪,成為當時當之無愧的王牌綜藝,甚至一度後來居上超越了《非誠勿擾》,成了必看綜藝。

但是,“喜劇人”之後並未能保持以往的作品輸出質量,僅僅是依靠著以往的好口碑在吃著老本。

《歡樂喜劇人》口碑直線下滑,喜劇量產也是一種悲哀

在上週第四期的比賽中,節目組美名其曰“挖掘新喜劇人才”,邀請了外國幽默團隊以及為電影打廣告的盧正雨團隊,儘管如此,節目效果還是很差,根本讓人提不起興趣。其中白凱南和張浩的PK更是看不懂,白凱南就靠賣國粹京劇的情懷輕鬆擊敗對手,晉級十強。什麼時候喜劇是靠賣情懷來得分的了?

《歡樂喜劇人》口碑直線下滑,喜劇量產也是一種悲哀

還有一事不吐不快,那就是喜劇梗了,也就是俗稱的包袱。抖包袱技能應該是所有喜劇人必備的技能之一了,好的包袱才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基礎,而現在的“喜劇人”舞臺上,極少再見到一些令人捧腹的包袱,要麼就是毫無創新把網上的段子,強行塞進作品,實在是有些乾澀、生硬,要麼就是拿著前輩們的老梗,說著自己的“情懷”,導致場面一度很尷尬。

《歡樂喜劇人》口碑直線下滑,喜劇量產也是一種悲哀

反觀第一季,沈騰、賈玲等人,各種包袱抖得觀眾猝不及防,舞臺金句也一度被網友們爭相模仿,作品創新儘管偶爾乏力,但總有其他喜劇人為此接力,熱度也因此居高不下。而現在的“喜劇人”,每期節目都沒太大亮點,似乎是江郎才盡,無以續力。

不知何時起,“喜劇人”很少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每次作品入選反而是以情懷為主的多,而德雲社的相聲也就成了其中的亮點之一,現在之所以有人說“喜劇人”是被德雲社包場了,是因為相比於其他小品而言,相聲反而沒有那麼多“情懷點”,但還是無法媲美小嶽嶽那時。

有人說:“有時候喜劇的量產,也是一種悲哀。”當小品、相聲從春晚的舞臺搬到綜藝裡來,當小眾娛樂變成大眾娛樂,原本精心雕琢的作品開始快速輸出,觀眾對小品、相聲的娛樂輸出接收越來越多,接觸的多了,自然會對作品有要求。

《歡樂喜劇人》口碑直線下滑,喜劇量產也是一種悲哀


《歡樂喜劇人》口碑直線下滑,喜劇量產也是一種悲哀

而量產的輸出,很顯然讓觀眾們有了免疫力,不再像以前一樣對所有梗都接受,再加上老牌喜劇人的退出,新人們的創作無法再滿足觀眾的眼界,這就導致問題紛沓而至。

《歡樂喜劇人》口碑直線下滑,喜劇量產也是一種悲哀

所以說,當一件東西從珍稀變成尋常事物,人們就不會再愛不釋手,而“喜劇人”的量產,雖然獲得了一時的口碑爆棚,但是對後來者而言,確實是一件悲哀事。

END:如有不苟,還望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