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網進行中,雲集品特大網絡傳銷案破獲!

文嵐財務導讀:

3月19日夜間,深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官方微博發佈消息,2019年3月18日,

深圳警方對“雲集品”特大網絡傳銷犯罪團伙開展收網行動,抓獲潘某等多名主要嫌疑人。

收網進行中,雲集品特大網絡傳銷案破獲!

據媒體報道,到目前為止,“雲集品”全球約有5000多家供應商入駐平臺,用戶量已經超過1000萬人,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活躍度超過50%。那麼,“雲集品”是使用什麼手段,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能讓過千萬人深陷傳銷泥潭之中的呢?

01

以“共享經濟”、“新銷售”為幌子

根據深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公佈的通報顯示,該團伙以“共享經濟”、“新銷售”為幌子,成立深圳前海雲集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要求會員繳納一定費用 取得 加入資格,通過設立多等級的會員制度組成層級,以發展人員數量作為計酬返利依據,引誘他人繼續參與,騙取財物,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秩序,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犯罪。

收網進行中,雲集品特大網絡傳銷案破獲!

“雲集品”全稱是深圳前海雲集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集品公司),曾用名深圳前海達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14年7月份註冊成立,號稱定位全球的多語種會員制大型綜合性跨境電商平臺,打造 “消費者+綜合型電商平臺+供貨商”的C2B2B全新商業模型,旨在實現互聯網+跨境電商+分享經濟三位一體的全球新零售。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雲集品公司前後涉及上百起民事訴訟案件,總共高達487條記錄。

事實上從2017年底開始雲集品就不斷傳出醜聞,諸如供應商催債點火自焚、銀行賬號被封、高層內鬥等等事件令人眼花繚亂,甚至出現號召千萬會員捐款3000萬來挽救公司的奇葩故事,不作不死,現在“修成正果”,也算得其所哉。

事件回顧:

  • 2017年10月,涉嫌傳銷的雲集品公司爆發資金危機,公司開始停止支付供應商貨款。
  • 12月22日,多名供應商上門要款,並請當地警方協助。
  • 2018年2月7日,雲集品發佈公告,稱將以債權保理的形式解決欠款。第二天凌晨,公司法人潘悅健發“萬言書”,稱公司賬號被凍結5700萬元,只剩下50萬元流動資金,乞求會員捐款3000萬救急!
  • 4曰23日雲集品宣稱8到10個月內借殼上市,發佈“原始股”。
  • 6月13日雲集品2.0戰略“大千生活”線下運營中心開始全國佈局,城市合夥人起步門檻30萬。
  • 9月25日供應商第二次來到雲集品公司,公司大門被砸,警方介入。
  • 9月26日雲集品宣稱已報案。
  • 11月31日,公司二號人物李曉雲被堵在廣州南站,被帶往當地派出所。
  • 12月23日李曉雲到深圳公安局投案。
  • 12月27日雲集品發通知承諾於2019年3月31日前解決供應商貨款。
  • 這麼長時間自救,清欠貨款一拖再拖,終於等來就地拿下。
  • 2019年3月18日雲集特大網絡傳銷犯罪團伙被抓。
收網進行中,雲集品特大網絡傳銷案破獲!

02

“高額返利”,套路現行

雲集品公司規定,參與者憑身份證、電話、郵箱信息免費註冊成為“雲集品”商城會員。免費會員如果想賺到更多的錢,就需要繳納250美元到1500美元不等的網站管理費和加盟費(1美元等於7元人民幣),就可以升級為銅級會員、銀級會員、金級會員以及鑽級會員,每個檔位對應的返利程度依次遞增。同時,這些繳納的費用變成購物券儲存在會員是賬戶中,購物券當現金購物使用。除了購買店鋪,會員還可以參與“升官”。

成為付費店主後,會員通過邀請別人開店或者自己開店,可以逐級往上晉升。付費店主以上的“官銜”分別是“資深店主”、“市場主管”、“高級市場主管”、“市場總監”、“全球市場銷售副總裁”。在去年11月平臺實行積分制之前,每發展3個付費店鋪,才能成為一個資深店主,每發展3個資深店主,才能成為一個市場主管,依次遞升……而要做到全球市場銷售副總裁,至少要發展3000個店鋪。

收網進行中,雲集品特大網絡傳銷案破獲!

從表面上看,雲集品與普通的電商網站並無二樣。但據知情人士介紹,實際上會員通過上家的邀請鏈接註冊後,購買和升級店鋪的金額只能在特定的區域進行消費,這些區域的產品只有註冊後的會員才能看到,而且價格普遍虛高。

事實上雲集品商城已經演變成資金盤,超高返利引誘會員入局,購買越多返利越多,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03

追逐經濟熱點,擅長“易容術”

共享單車火爆的時候,雲集品自稱是共享經濟。

精準扶貧的當口,雲集品又搖身一變為“農村電商”,反正什麼是熱點就趕緊換概念重新包裝一次。

收網進行中,雲集品特大網絡傳銷案破獲!

對於傳銷的質疑,雲集品官方解釋為:每個家庭都有日常消費,但在傳統電商那裡消費,企業賺取利潤之後,並不會分享給消費者,他們只會分配給自己的股東。而云集品基於共聯共創共享的核心價值觀,拿出產品的利潤分配給消費者,幫消費者省錢,即意味著賺到了。

事實上2014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涉嫌老鼠會的名義查封一家名為“沃達”(Zhunrize)的公司,公司執行長Jeff Pan與雲集品的法人代表Jeff Pan相似度甚高。老鼠會也是一種龐式騙局,利用高返傭做誘餌,單純依靠炒作獎金制度推高銷售額,讓少數人收入短期內達到天文數字,以此來騙取新人入局。

04

如何避免落入傳銷的“坑”

近年以來,以環球捕手、雲集微店、貝店、達令家、達人店、愛庫存、好衣庫、洋蔥海外倉、好物滿倉、楚楚推、有好東西、全球時刻、閨秘mall、脈寶雲店等為代表的分銷開店型社交電商平臺,憑藉微商分銷模式快速崛起,也吸引了包括

網易推手、阿里巴巴“微供”、京東“微選”、唯品會“雲品倉”、寺庫“庫店”等“頭部平臺”均已入場。

同時由於野蠻生長、層級不清,導致良莠不齊,也頻頻遭到涉嫌傳銷爭議與質疑,乃至工商千萬元行政處罰。網絡傳銷因手段隱蔽、涉眾群體廣、標的虛擬化、違法成本低、首腦高智化等特徵處於監管“灰色地帶”。

作為普通互聯網用戶的我們,該如何避免落入傳銷的“坑”呢?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給出了建議,他希望消費者面對擁有直銷牌照的企業時,也要具體剖析其模式是否超出直銷的範疇。不同於傳統傳銷採取拘禁等人身限制手段,部分社交電商通過互聯網渠道發展傳銷,往往通過商業利益吸引和說服等形式“捆綁”下線。

消費者在懷疑社交電商是否涉嫌傳銷時,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判斷標準來辨別:是否需要交納或變相交納入門費;是否分層級,直接或間接發展下線;是否根據下線獲利,上線從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下線的人員數量或銷售業績中計提報酬或“返傭”。

也有專家認為,隨著近幾年社交電商發展迅猛,打著社交電商名頭但涉嫌傳銷行為的項目也逐漸增多,監管的逐步加強,能打擦邊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崩盤只是遲早的事情,一旦沒有新人進來填窟窿,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不要自以為高明,天天想著割韭菜,玩火者必自焚。

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是遲早而已。

收網進行中,雲集品特大網絡傳銷案破獲!

來源:網絡資料

如有侵權,請原作者與小編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