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的副國級有了新職務

(法制晚報記者 嶽三猛)6月30日,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題字並擔任指導委員會主任的延安書局,在延安新區揭牌並正式運營。

看法·觀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記者梳理發現,這位生在延安、長在延安的副國級領導人已經81歲,曾動情地說:“我是延安娃,是延安母親的孩子。”

退下領導崗位之後,李鐵映的生活非常豐富,不但親手設計、製作紫砂壺,還擅長在瓷器的泥坯上刻書法作品,被稱為“中國鐵筆刀書第一人”。

81歲的副國級有了新職務

副國級為閱讀空間題寫社名

《延安日報》的報道顯示,延安書局由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中共延安市委、陝西人民出版社共同組建,核心職能是紅色文化研究與紅色文化圖書出版、閱讀與銷售服務,是中國首家集紅色文化圖書出版與銷售於一體的閱讀空間。

看法·觀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記者注意到,作為組建單位之一——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的會長,李鐵映擔任了延安書局指導委員會主任,並題寫了社名。在《陝西新聞聯播》的報道畫面中,李鐵映並未出席,代之以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希勝。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官網顯示,它是由一批革命戰爭年代在延安工作、戰鬥過的老同志倡議,經民政部批准,於1990年5月18日成立的群眾性學術團體。掛靠中央黨校。2004年、2010年,該團體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先進民間組織”。

81歲的副國級有了新職務

其實,早在2005年9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李鐵映就再次當選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李鐵映說,在新的歷史時期,延安精神這面旗幟決不能丟,丟了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延安精神這朵花不能謝,謝了我們就失魂落魄,六神無主。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再次當選6天后,李鐵映就率領該會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理事等人,赴西安、延安等地,講話的開場白便是“我是陝西人”、“我是陝北人”、“我是延安人”。

“我是延安娃,是延安母親的孩子”

李鐵映生於1936年9月,其父是首任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其母是長征女紅軍金維映,曾任遼寧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電子工業部部長等職,1987年-2002年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2003年3月-2008年3月間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看法·觀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記者梳理發現,李鐵映之所以在81歲高齡時還擔任延安書局指導委員會主任這一新職務,與他早年的經歷有莫大關係。

2012年5月9日,延安大學官網刊發消息稱,李鐵映攜夫人秦新華(秦邦憲之女)視察該校。這是繼1992年5月12日和2002年4月6日之後,他第三次到延大,不僅幫助該校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還帶給師生們巨大精神鼓舞。

81歲的副國級有了新職務

(李鐵映視察延安大學)

當時,李鐵映動情地說:“我是延安娃,是延安母親的孩子。我於1936年在延安志丹出生,1938年到延安城,先後在延安保育院、抗日小學等地,學習和生活了整整10年,與延安母親建立了特殊的聯繫和特別的感情。”


2000年《福建黨史月刊》刊發《李鐵映和延安保育院的媽媽們》一文稱,李鐵映之母金維映於1941年犧牲後,李維漢忙於工作,無法照料兒子,便把從老百姓家中接回來的李鐵映與照看他的阿姨曹和靜一同送到了延安保育院。

對此,李鐵映回憶道:“到保育院後,我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就是把百日咳傳給了他們,很多孩子紛紛住院,我也住進了醫院。從醫院出來後,我就沒有再回去,然後就到了洛杉磯託兒所。”(原稱中央託兒所,後為感謝洛杉磯僑胞和美國友人捐助而改名)

81歲的副國級有了新職務

(李鐵映與曹和靜之女)

文章稱,李鐵映從小很少得到母愛,這使他很獨立,不像有父母溺愛的嬌寶寶可以任意撒嬌,他從小便表現出明顯的堅強與獨立,有事自己拿主意,做遊戲要當頭。他很調皮,但也很有辦法、有組織力。

長大後,李鐵映從沒有忘記經常去探望從小養育過他的老媽媽,不論工作多麼忙,他都會抽時間去看她們。當年他在遼寧省委工作時,一位同志去看他時談到了曹和靜,說該去看看她。李鐵映聽後馬上去尋找曹和靜。聽說曹和靜在“文革”中受到了刺激,20世紀80年代病逝,李鐵映的心情十分難過。

“中國鐵筆刀書第一人”

看法·觀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記者注意到,除了像上文所述擔任會長、視察延安等革命老區外,2008年卸任之後,李鐵映並未完全歇著,而是繼續發揮餘熱。

比如僅在去年12月,李鐵映就赴深圳參加了3個活動:出席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首屆中國產業創新論壇、調研寶安中心區、考察指導眾創空間等。

作為老一輩“創客”,他對於深圳的創業環境和創客們的創業激情十分肯定,並以自己艱苦創業的故事鼓勵新一代青年創客,並指出”要想創業,就不要為自己找理由”。

81歲的副國級有了新職務

(調研無線充電技術)

鼓勵創業、創新之外,李鐵映還非常注重弘揚傳統文化。比如2015年6月16日上午,李鐵映就看望了楊絳,兩人促膝而坐,親切交談。

當時,楊絳先生105歲,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見此情景,李鐵映非常高興,送上老人鍾愛的蝴蝶蘭,並祝“人瑞”楊絳先生健康長壽。李鐵映表示,自己正在組織重抄四庫全書。楊絳得知後對此表示讚賞。

81歲的副國級有了新職務

(看望楊絳先生)

2013年12月,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環球人物》雜誌曾披露過李鐵映的退休生活,稱他對瓷器的熱愛與鑽研,讓他在退休後開始了一段與以往不同的人生:雖然是物理專業出身,但年輕時就對書畫藝術創作情有獨鍾,對瓷器藝術更是痴迷。


時間一長,他在瓷器鑑賞方面成了專家,不僅僅會鑑賞,還親手設計、創新。他多次往返於北京和宜興之間,與紫砂藝人探討、研究,並與紫砂名家合作,精心設計、製作出幾百款紫砂壺,再精挑細選其中的18款,定名為“鐵映十八式紫砂”。

81歲的副國級有了新職務

(李鐵映作品“窯變鈞瓷瓶”)

2004年,李鐵映擔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名譽理事長一職,開始了專職“瓷器生涯”。置身於瓷器藝術中,他如痴如醉,逍遙自在,雖耗費了大量精力,但收穫更多。至今,他親手製作的作品已有幾千件。


除此之外,李鐵映還擅長在瓷器的泥坯上刻書法作品,被稱為“中國鐵筆刀書第一人”。2006年,為了紀念父親李維漢,李鐵映精心挑選了瓶、樽、畫筒等不同形狀的15件德化窯瓷,在上面刻出父親的出生年月、革命歷程、歷任職務以及在不同革命時期的歷史貢獻,用不大的篇幅,濃縮地記錄下父親光輝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