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货币到日本,为何在织田信长手下"永乐通宝" 却变成旗帜?

日本十五世纪中后期开始逐渐进入群雄争霸的百年战国时代,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其中犹以

“第六天大魔王”织田信长最为引人注目,作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著名人物,其形象活跃于日本的众多影视作品和动漫游戏中.

明朝货币到日本,为何在织田信长手下

但是不管是在哪一个剧幕中,都能看到织田信长所率领军队的旗帜上有着硕大的“永乐通宝”字样,究竟是当下文学创作的可笑错误,还是另有原因呢?要想知道这背后的缘由,我们不得不先谈下“永乐通宝”的前世今生。

一、 多种贸易形式使得“永乐通宝”得以进入日本经济社会

“永乐通宝”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所铸造的铜钱货币,但是“永乐通宝”并不仅仅只是在明朝国内流通和使用,相同的时代下在远隔重洋的日本也甚是流行,而“永乐通宝”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进入日本经济社会的。

1.赏赐与勘和贸易。

简单说来便是我们所熟悉的朝贡贸易,明成祖即位后,便迫不及待向天下宣告其不容争议的地位。而在海外国家方面,更是晓谕诸国前来朝贡。通过册封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后,日本和明朝之间的外交关系正式建立,此后直到“争供事件”发生后被下令禁止不必再朝贡.

这一时间段日本曾多次派使团前往紫禁城进行朝贡。明朝政府对于朝贡的国家都喜欢赏赐大量金银财宝以示朝威和恩宠,因此曾数次赏赐了大量铜钱给日本使团,其中又以永乐、宣德年间最为频繁。

如宣德八年室町幕府第五代将军足利义教遣使朝贡于明,重开勘合贸易。“明宣宗皇帝赐之永乐钱三十万缗,自后称臣奉正朔,世以为常。”

2.民间贸易。

明朝货币到日本,为何在织田信长手下

日本到明朝朝贡的使团队伍,除了日本官方人员之外还会有商人团体的跟随,他们通常情况下是从浙江宁波登陆,在从宁波前往京师的途中,这些商人团体被允许与中国当地商人、百姓进行商业贸易。

由于此时期的日本社会对中国铜钱有着大量的需求,这就使得跟随而来的日本商人有机会通过与民间贸易的形式,大量收购中国铜钱运回日本。

3.东亚国家的海外贸易。

永乐时期的铜钱被大量用来赏赐给来明朝贡的国家,而且的对外往来当中也被大量使用,特别是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数量庞大的 “永乐通宝”,用以与西洋各国进行贸易。

这就使得“永乐通宝”在周边的海外诸国广泛流通和使用,在明朝的封贡体系中发挥了类似于现在与美元相同的世界货币职能,认可程度非常高。

而且我们也都知道朝贡体系的国家成员主要都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地区,如日本、安南、朝鲜等等,这些国家之间同样也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在这些海外贸易当中也使用的货币就是“永乐通宝”,

正因为如此,也就使得明朝铜钱在海外贸易中存在着大量转换的机会。

二、飘扬过海的“永乐通宝”,在日本流行起来

1.接受与认可,永乐铜钱地位的爬升

明朝货币到日本,为何在织田信长手下

如前文所述,永乐、宣德年间日本通过与明朝的勘和贸易等渠道输入了大量的“永乐通宝”,并且当时的日本经济对铜钱也有着大量的需求,“永乐通宝”在进入日本社会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日本幕府出台的各种相关政策等的刺激下,开始逐渐被接纳和重视。

室町时代的政府就规定必须以中国铜钱缴纳税项, 以划一政府经税款收入之铜钱的单位价值和总额实值 , 因此以永乐通宝为代表的洪武以后诸种明前中期钱,以其钱制划一而成为社会上下税课和各种支付的标准计数单位, 也就成为了日本社会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如《大献院殿御实记》云:“日本自中古以来皆通唐之泉货中国年号,尤以明之永乐钱在日本普遍通用售田与人,皆称地值永乐钱几贯,甚者单言一永字,即为钱之代名词。”

2.生活在“永乐通宝”大流行时期的织田信长

明成祖朱棣于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号“永乐”。“永乐通宝”便是这一时间段铸造的。而织田信长则是属于日本战国时代(1467年—1600年或1615年)的人物,一般都是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道安土桃山时代。

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到,织田信长所处的时代恰巧是“永乐通宝”被广泛重用的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信长把“永乐通宝“作为旗帜,便是出于诸多方面的考虑。

明朝货币到日本,为何在织田信长手下

二、 “永乐通宝”被用作旗帜的原因

1.象征着大土豪家族的经济财富

在前面的文段已经谈到了“永乐通宝”在日本社会的流行程度,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永乐通宝”主要流通在尾张以东的东国,特别是在关东地区,“永乐通宝”甚至被赋予了基准货币的地位,其地位价值可想而知。而织田信长的发家地方恰巧便是尾张国。

自古以来战争便是最为烧钱的,提出“天下布武”这一宏大计划的织田信长,自然也少不了庞大的财富支撑。

这样一来,把“永乐通宝”作为军队旗帜也就不难理解了,既可以作为财富象征的一种向世人宣告自己的底气,“永乐通宝”作为这一区域的主流货币,又使得织田信长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正统地位,告诉人们我织田信长会像“永乐通宝”一样横扫日本社会。

2.向明成祖朱棣看齐,信长的宏才壮志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虽然是起兵反叛赶走建文帝夺得的皇位,但他在位期间缔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盛世时代——永乐盛世。不仅使得明朝疆域远超汉唐时代,也把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推广至海外诸国。

明朝货币到日本,为何在织田信长手下

作为大中华文化圈所辐射到的日本,不言而喻地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明朝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得织田信长也知道并熟悉明成祖的丰功伟绩,把“永乐通宝”作为旗帜,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辉煌的明朝盛世以及把明成祖作为目标导向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表露出织田信长的雄心壮志。

“永乐通宝”不仅是明成祖时期的货币更是大明王朝盛世时期下的经济货币,用自己的雄才大略征服攻破日本各个地区,并建立织田家族引领的繁盛时代,也是织田信长南征北战的信念所在。

3.极具美好寓意的“永乐”一词

“永乐”顾名思义,永世安乐,盛享太平,这是封建王朝君主对自己所统治国家寄予的最憧憬。日本从唐时起直到近代明治维新时期,都一直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从其服饰、文字、生活习俗等也都能看到中国各个封建王朝的影子,尤其是盛世王朝的影响尤为巨大。

甚至于今天的日本社会我们都能从其书写文字中窥测到方块字的身影。

生活在上层贵族社会的织田信长,或多或少是接受过儒家文化的洗礼,对中国文字能够理解并通汇其象征意义。

军队旗印作除了作为个人身份和家族财富象征之外,还有带有向民众展示建国意愿以及震慑对手的作用。同样是割据一方君主的织田信长,也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所有美好吉利的寓意都表达出来。

4.出于政治目的考虑

日本战国时代的地方各藩“大名”严重依赖商业贸易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 沿海诸藩尤其重视海外贸易。再加上全国商业发达,通货需求量很大。“永乐通宝”为明朝盛世时代所铸造,加上明朝政府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对钱币制造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明朝货币到日本,为何在织田信长手下

这便使得永乐时代铸造的铜钱都有着极佳的质量,工艺精湛和整齐划一。此时的日本也因为战乱频繁以及本国一直以来都难以铸造高质量的铜钱用以流通市场,对质量上乘的“永乐通宝”铜钱极为推崇和认可。

织田信长作为一方政府的掌权人,也深谙其价值。推崇“永乐通宝”并把它刻印在自己军队的旗帜上,政治意味显而易见。

三、 结语

作为明朝官方货币的“永乐通宝”,不仅仅被大量流通和使用于明朝时代,因为特殊的环境背景,在同一时代大洋彼岸的日本也被高度接纳和广泛流通。不仅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影响,还被扩展到了文化方面。

织田信长把“永乐通宝”的旗帜竖立在了群雄割据的日本战国时代,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直接明了的政治意味,经济财富的象征,以及寄托于旗印上的雄心伟志的美好寓意,更是以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看到了大明王朝辉煌盛世的时代缩影。

参考文献

《明史纪事本末》

《织田信长:菊与刀》

《世界史·古代史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