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你21歲時在做什麼?

21歲,還在讀大三的林瓔設計了美國越戰紀念碑——她知名度最高、也讓她承受了最多是非的作品。

她的姑姑,是建築家、詩人林徽因,姑父是建築大師梁思成,曾祖父是清末革命家林孝恂,叔祖父是黃花崗烈士、《與妻書》的作者林覺民……21歲前,她對家族顯赫的歷史一無所知。

很多人知道林瓔是因為林徽因,但是她卻用才華,證明了自己獨特的美。如今,在國際影響力上,林瓔早已超過了姑姑林徽因。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攝影師:WalterSmith


01女大學生設計越戰紀念碑

1980年,她在一堂建築討論課上構思了一座紀念碑。她被調侃為耶魯的莫奈,因為設計圖太簡單了。碰巧看到匿名徵集越戰紀念碑設計的海報,她決定把它作為畢業設計。


她花兩個月時間修改出一份600字的介紹,展覽板沒有及時送到,她匆忙附上手寫文字,還有一些塗改痕跡,“我就這樣把它投了出去,從未想過會收到任何反饋……”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林瓔的參賽板 圖片來源《雕刻大地》

“我有一股將大地切開的衝動”,她習慣以直覺主導設計。不像普通的紀念碑高聳入雲,林瓔彷彿用小刀在地面上用力劃了個“V”型。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圖片來源於網絡

出乎意料,憑藉顛覆性的設計,她從 27000 多位匿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贏得了這場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建築設計比賽。

緊接著就是前所未有的非議與人身攻擊。越戰老兵與保守黨言辭激烈:“這是塊黑色的傷疤!”“讓一個女人、一個亞洲佬來設計亞洲戰爭紀念碑?我們越戰老兵就這麼愚蠢嗎?”

出資贊助這項設計競賽的美國富翁羅斯·裴洛,撤走了他的16萬美元贊助費。甚至總統里根、國務卿瓦特都出來反對,甚至召開新聞發佈會——要麼改動,要麼放棄建造。

華盛頓政界,乃至整個美國社會的矛盾集中投射到一座紀念碑上,對於旋渦中心僅僅21歲的少女無疑太沉重了。


林家的女兒不辱家風。在錄像裡,她略帶緊張、聲音有些顫抖,面對一輪又一輪的聽證會,堅定、勇敢地表達和捍衛了自己的設計理念:


這座紀念碑傳達的不是憤怒、憎恨,甚至沒有譴責,也沒有英雄主義的謳歌——無關戰爭與政治,只關乎生命。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圖片來源《雕刻大地》

在拋光後的大理石上,死者的姓名與生者的面孔兩相照應的瞬間,喚起的正是對人類同胞的生命的愛。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兩面牆伸向左側的華盛頓紀念碑、右側的林肯紀念堂,也將越戰紀念碑帶入歷史。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圖片來源《雕刻大地》

紀念碑圍成的區域是一塊安靜的留白。她說:“我們活著的人,清楚地感受到這些生命的逝去。帶著這份強烈的逝去感,每個人自行決定,是排遣這種感覺還是與之和解。

“只有承認並接納了傷痛和死亡,才能超越它們,走出陰影,迴歸現實和光明。”

她把史詩般的悲壯,通過水一樣的語言,轉變為親切宜人的體驗,融咆哮為潺湲,化鏗鏘成委婉。


傳統的高紀念碑會成為地標性建築,但頂部的名字是看不見的——這是給國家、給遊客的紀念碑,唯獨不是給該被紀念的這些生命。林瓔顛覆性設計的背後,是更深刻的人文關懷。

這種精神內核使她的作品直指人心。最終,評審依然認為林瓔的紀念碑是“天才的設計”。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1982年紀念碑落成,沒有任何人在揭幕典禮致辭時提及林瓔的名字。

歷史和時間證明了她是對的:


兩年後,她憑藉越戰紀念碑,獲得了“美國建築學院設計獎”“總統設計獎”;

1995年,講述這段史實的紀錄片《林瓔:強烈而清晰的洞察力》奪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2002年,她以83%壓倒性的票數當選耶魯校董;

2009年,她獲得美國官方給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美國國家藝術獎......


如同名人聽音樂都愛找馬友友拉大提琴,女星婚禮都愛穿王薇薇的婚紗,要設計紀念碑、花園和景觀,就一定會首先想到林瓔。林瓔已成為行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如今,每年多達400多萬人到此參觀,越戰紀念碑成為極少的、被擁戴為美國象徵的景觀。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林瓔與林徽因

在戰亂年代,林瓔的父母前往美國留學定居,從此一生從事藝術教育工作。


童年時期,她只是一個父母在大學教書的普通小孩:“我的父母來到這個國家時一無所有,但作為教育家,他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21歲遭受紀念碑爭議時,她才第一次從父親那裡瞭解到,原來祖父是知名的學者,曾參與中國第一部憲法的制定。也瞭解到,姑姑林徽因和姑父梁思成——他們也是建築師,也在美國留過學,他們設計了天安門廣場。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林瓔(右)與姑姑林徽因(左)
林瓔照片拍攝者:Cheung Ching Ming


林徽因當年與梁思成一同投身建築,誰又能想到,她竟是梁思成的引路人呢?梁思成最初打算子承父業,鑽研西方政治,第一次見林徽因時,還不知建築是什麼。林徽因告訴他,那是兼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學科。梁思成因為喜歡繪畫,也選了這個專業。


當時的建築界性別歧視嚴重,不招女性學生,林徽因曲線救國報考了美術系,再選修建築學全部課程,以優異成績畢業。


無獨有偶,林瓔也面臨著性別歧視:“我剛開始工作的5-10年,經常房間裡就我一個女性,其他同事會過來拍拍我的頭。過去的幾十年中,至少對我而言,已經變得容易得多,但是在設計、建築行業中,成功的男性與女性依然不成比例。

相比姑姑的時代,林瓔不需再被動。她明白自己的力量,用它獲得關注,啟發變革。


1993年,她設計了《女性之桌:耶魯大學耶魯大學招收女生20週年紀念碑》:“水流從泉眼裡流出,在最開始的地方是數字0,然後還是0,還是0——然後開始有了一位數,再是兩位數、三位數......這串數字逐漸變寬,說明女生就讀耶魯大學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圖片來源 《雕刻大地》


談起林徽因,林瓔也讚賞自己素未謀面的姑姑——不光有熱情,而且有冷靜的思考,縝密有效的執行力的現代女性。某種程度上,她感覺火炬傳到了自己手中。


所謂家族傳承,除了財富的沿襲外,更重要的是品格與才華的一脈相承。在林瓔父親眼裡,她和林徽因很像:“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個性倔犟,果敢獨斷,才華橫溢而心想事成。”


03 她將東方美學帶向國際


山本耀司曾談到第一次去巴黎參展的時候,“排除了一切日本式的東西......如果用和服去做時裝秀,是非常不好意思的,好像自己做的是個土特產。”對他來說,民族文化過於直白的呈現是簡陋的,設計應顯現藝術的簡潔。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說來簡單,但真正將民族文化帶上國際舞臺的亞洲人非常少——但林瓔做到了。


水是傳統中國哲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意象,林瓔對水與河流的迷戀,貫穿了她的設計生涯。她通過平靜、有秩序的詩意環境思考水的美感和特質。“波場系列”讓人想到中國山水畫和瓷器上描繪的波浪圖案。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波場系列”第二件作品《顫振》圖片來源《雕刻大地》

巨大的海浪是自然最雄偉的景象之一,她成功地把水裡的波浪,轉變為一種波形象徵。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波場系列”第三件,也是最後、最大的一件作品《風暴國王波場》圖片來源《雕刻大地》


不同於北歐、日本,她的極簡很中式。受中國書法筆觸的啟發,她的設計充滿優雅的弧形,如大筆揮就的曲線,簡單且富於美感。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林瓔設計艾倫·S. 克拉克希望廣場圖片來源《雕刻大地》

歷史學家兼評論家邁克爾·布蘭森稱林瓔的作品擁有“中國山水空間的留白”,東方的詩性、禪意與自然,讓她的作品高雅而優美。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林瓔作品《海嘯》 圖片來源《雕刻大地》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林瓔作品《11 分鐘線》圖片來源《雕刻大地》


她的作品總是簡約中散發著宏偉,展示著東方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回望越戰紀念碑,還有比切入地面的 V 形花崗岩牆體更簡單的形式嗎?但林瓔的傑出就在於此:

她用極簡主義的感知力表現複雜微妙的想法。


在21世紀做一名藝術家意味著什麼?林瓔給出了她的回應:讓藝術擁有更廣泛的社會意義。她成為一個潮流的引領者,其影響力已經跨出了藝術世界,被公認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紀念碑建造者。


今年10月,林瓔的作品集出版了:

《雕刻大地:林瓔和她的藝術世界》

21歲就靠才華震動美國?她可不只是林徽因侄女


這是迄今為止內容最全、最權威,也是國內唯一的林瓔作品集。書中完整收錄林瓔30年來,50個作品、8個系列、300多張圖片,建築、藝術、景觀設計等領域作品——專業人士必備案頭書,讀透林瓔這一本就夠。

海量未曾流出的珍貴手稿、林瓔親筆回顧、頂尖評論深度解析,讓你窺見讓人意想不到的創作方式,充滿啟發的理念與哲思。

裝幀典雅精緻,可180度平攤閱讀,高級塗布超感紙,完美還原作品質感。

嚴謹與詩意的碰撞,東方與西方的交融,帶你走進一個超越時間、語言、門類的藝術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