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勤懇輔佐三代帝王,搶玉璽鬥國戚只為漢室

霍光,勤懇輔佐三代帝王,搶玉璽鬥國戚只為漢室

霍光(?一前68年),字子孟,河東郡平陽縣人。西漢著名的政治家,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他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權臣。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代皇帝。

霍光由其兄霍去病推薦入宮侍奉皇帝。屢得高升。他意志堅強,堅守大義。受到漢武帝的提攜與重用,後接受漢武帝的委託。輔佐幼主,肩負起保衛漢室的重任。他擔當宰輔,隨機應變,制服政敵,對漢室忠貞不貳。在廢立皇帝等大事情上,他匡扶正義,安定社稷,被譽為“漢朝的伊尹”。

宋人王十朋有詩云:“武帝英雄類始皇,甘心黷武國幾亡。晚年賴有知人術,解把嬰兒付霍光。”(《梅溪前集》卷10)詩中把秦皇漢武相提並論,說兩位皇帝都是古代英雄,又都驕奢極欲、窮兵黷武,把國家弄得瀕於滅亡。只是由於漢武帝懂得知人之術,晚年把輔佐幼年太子的重任託付給霍光,才使西漢政權渡過了危機,又向前發展了。

受託輔孤搶玉璽為漢室

霍光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十多歲的時候,霍去病將他從家鄉接出來,讓他做了漢武帝的侍從官。霍光誠實忠厚,很受漢武帝的賞識,於是很快便做了待從官的首領。霍去病去世之後,霜光又被漢武帝提拔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職位,負責掌管皇帝的車馬和宮殿門戶。霍光辦事非常小心謹慎,從來沒有出過什麼差錯。

漢武帝臨死前,指定讓8歲的小兒子劉弗陵在他死後接替皇位,但兒子尚小,需要得力大臣的輔佐。漢武帝看中了霍光,讓霍光負責輔佐兒子當政。漢武帝在臨死時下詔封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錄尚書事,行使宰相之權,輔佐太子。

昭帝初即位時,宮中常發生怪事,霍光擔心皇帝印璽丟失,於是召尚符璽郎,要他把所掌握的印璽交出來。尚符璽郎不肯,霍光想奪過來,尚符璽郎按劍說:“臣頭可得,璽不可得也!”霍光非但沒有因他頂撞自己而懲罰他,反而“甚誼之”,並於第二天下詔給此郎增加了兩級俸祿。

為剛正拒為國戚謀官職

漢武帝死後,霍光不負漢武帝的厚望,他在料理政務方面更加勤懇謹慎。他公正無私,賞罰分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由於漢武帝時代對人民的盤剝甚嚴,使農民並沒有得到多少實惠,因此他為相後做的第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就是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的收入,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使農民能夠安心生產,休養生息,此舉得到人民的擁戴。霍光因此也威信升高,老百姓都很佩服他。只是朝廷中的一些想跟霍光爭權的人,恨透了霍光,總想除之而後快。

左將軍上官桀與霍光既是兒女親家,又是政治上的競爭對手,上官桀為了跟霍光爭權,通過蓋長公主的幫助,他把自己的孫女、年僅6歲的女孩嫁給了漢昭帝。過了幾個月,這個6歲的女孩子就被立為皇后。上官桀很快就被封為安陽侯,成了皇親國戚,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近漢昭帝,地位更加顯貴。這樣就加重了與霍光爭權的砝碼。

上官桀為了報答蓋長公主,就跑到霍光那裡去給蓋長公主的情人丁外人求封,霍光不允許,他說:“高祖在世的時候立下規矩,無功不得封候。丁外人沒有功勞,你沒有理由他求封。”上官桀又懇求說:“不能封他為侯,拜他做光祿大夫總可以!”霍光說:“那也不行,丁外人的名聲很不好,什麼官職也不能給他!”上官桀非常氣憤,他便跑到蓋長公主那裡添油加醋地訴說一番,使得蓋長公主也恨透了霍光。

為了對付霍光,上官桀和蓋長公主又去聯絡御史大夫桑弘羊。桑弘羊也對霍光非常不滿。因為他曾經想替自己的子弟在朝廷裡謀個官做,可是霍光不同意。桑弘羊看到有皇帝的姐姐蓋長公主做靠山,上官桀他們這個集團裡又都是皇親國戚,相信一定能鬥得過霍光,於是他就參加了這個集團。霍光面臨的壓力很大,但他絲毫不畏懼權勢。

14歲皇帝堅信任力鋤叛黨

在這個緊要關頭,漢昭帝依然非常相信霍光,這使得上官桀等人的陰謀總不能得逞。有一次,霍光到長安附近的廣明去檢閱軍隊,調了一個校尉到大將軍府裡。上官桀等人就用燕王劉旦的名義,偽造了一封書信,送到漢昭帝那裡去告發霍光。信上說:“霍光外出檢閱軍隊,盜用了皇上的儀仗隊,耀武揚威,十分驕橫;他又自作主張,調了一個校尉到大將軍府中去,看起來霍光這個人野心很大,恐怕想要謀反。我願意交還燕王的大印,回到長安,到皇宮中擔任皇上的警衛,鎮壓逆臣的叛亂!”漢昭帝於是把這封告發信收起來了。上官樂趕緊進宮追問漢昭帝這事該如何處理。漢昭帝回答說:“等霍光閱兵回來後再說吧!”上官桀滿以為霍光回來就會被逮捕,但事情卻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

第二天漢昭帝上朝升殿,看到文武官員當中沒有霍光,就問大將軍霍光在哪裡,左將軍上官桀趕快回答說:“大將軍因為被燕王告發,所以不敢進來。漢昭帝說:“叫他進來,我有話對他說。”於是霍光趕忙來到殿上,向漢昭帝謝罪,漢昭帝抬一抬手說:“大將軍請起來,我知道這封告發你的書信是偽造的,你沒有罪!”霍光感激涕零地說:“陛下怎麼知道這封書信是偽造的呢?”漢昭帝說:“我認為這一定是有人偽造書信想要陷害大將軍,這封信破綻非常多。大將軍到廣明去閱兵,是在京城附近的地方;調校尉去大將軍府,也還不到10天,燕王在遙遠的北方,他怎麼能夠知道這些事?就算他能知道,馬上派人送信來,今天也還送不到京城。再說,大將軍如果真想造反,也用不著調用一個小小的校尉。”14歲的漢昭帝竟有如此聰明,使得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都非常佩服。於是朝中小人不敢再矇蔽漢昭帝,漢昭帝不但沒有治霍光的罪,還當場宣佈要追查陷害霍光的人。

上官桀擔心陰謀敗露,先下手為強,因此他就屢次讓人在漢昭帝面前說霍光的壞話。漢昭帝不相信,每次聽了都大發雷霆,他說:“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臨終前囑咐他輔佐我治理天下。他幫我辦了許多好事,這是有目共睹的。今後再有人誹滂他,我一定要重重責罰!”上官桀聽後啞口無言。但上官桀還不死心,為了徹底擊敗霍光,他們又另設陰謀,這一次是由蓋長公主出面請霍光喝酒,想在宴席上刺殺霍光,然後再廢掉漢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沒想到上官桀等人的這一個陰謀很快就敗露了。霍光知情之後,立即奏明漢昭帝,殺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一夥逆臣賊子。燕王劉旦和蓋長公主也都自殺了。一場叛亂最終得到徹底平定。霍光因平息叛亂有功,更加受到漢昭帝的倚重。

廢昏君定立賢能宣帝

霍光兢兢業業地輔佐了漢昭帝13年,建立了赫赫功勳。在他輔政的幾年當中,百姓富足,四夷歸順。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漢昭帝21歲時就駕崩了。

昭帝駕崩後沒有兒子,武帝的六個兒子中唯有廣陵王劉胥在世,但是他行為放縱,不合正道,因此才不被武帝所選用。群臣上書建議立昏庸無能的廣陵王為帝,但霍光不同意,這時恰好有個郎官上書言道:“周太王廢太伯而立王季,周文王捨棄伯邑考而立武王,都是隻看合適才立,即使廢長子立少子也是可以的。廣陵王儒弱、昏庸,決不能繼承帝位;”霍光於是就把上書拿給其他朝臣看,朝臣無話可講。

霍光與皇太后商量,改立昌邑王劉賀做皇帝。沒想到劉賀是個荒淫無道之徒,據說即位オ27天,就做了1127件不光彩的事情。霍光決定廢掉這個皇帝,他跟丞相楊敞、車騎將軍張安世、御史大夫蔡誼等文武大臣商量,決定奏請皇太后批准,廢了昌邑王劉賀,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皇帝。

霍光召集公卿大夫在未央宮集會。在會上,霍光提出了要廢黜昌邑王,群臣都大驚失色,眾人都不置可否,會議開完後,霍光立即帶領群臣去謁見皇太后,大家都說昌邑王荒淫,失掉了做帝王的禮儀,不能繼承帝位。皇太后也對昌邑王的行為非常不滿,於是表示支持廢黜昌邑王。隨後,太后乘車到了未央宮承明殿,下令不讓昌邑王手下的群臣進宮。昌邑王朝見太后回來,一進殿門,守門的宦官立即將門緊閉,昌邑王的群臣不能進門,與此同時,霍光已經把昌邑王的群臣驅逐到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張安世等已經帶領羽林軍逮捕了二百多人。昌邑王還不知道自己被廢黜了,向身邊的人詢問大將軍霍光抓他手下人的原因。這些人都默不作聲。

太后召見昌邑王,昌邑王在太后面前戰戰兢兢,群臣紛紛彈劾昌邑王,最後皇太后宣佈廢黜了昌邑王的帝位,霍光親自解去了昌邑王的玉璽,奉交給皇太后。為了消除隱患,霍光還下令殺掉了輔佐昌邑王的群臣二百餘人。昌邑王被廢后,霍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等商議迎立新君的事情。在武帝的子孫中,唯有曾皇孫劉詢在民間口碑非常好,丙吉請求霍光擁立曾皇孫,杜延年、張安世等人也勸霍光擁立曾皇孫,於是霍光便擁立曾皇孫劉詢為帝,史稱漢宣帝。

霍光輔佐漢宣帝六七年之後、終因年老多病,於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去世。漢宣帝和皇太后親自為霍光舉行了降重的喪禮,並將他安葬在漢武帝的陵墓旁邊,以便後人憑弔。

去世兩年後遭族誅

霍光的“守正”,是從漢王朝的整體利益出發的,但這不可避免地觸犯了一些人的局部、個人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霍光死後的第二年——漢宣帝地節四年(前66),霍氏家族就遭到了滅門之禍。另說,由於霍光在後來權力顯赫且沒有收斂,霍光的家人甚至奴婢也倚仗人勢,恣意妄為。連流傳下來的漢樂府中都有“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辛延年《羽林郎》)的詩句。

霍光死後,其家人與奴僕更是為所欲為,無所顧忌。他們僭越禮制,私自擴大霍光的陵制與自己的府第;目無皇帝,霍光的義子霍雲“多從賓客,張圍獵黃山苑中,使蒼頭奴上朝謁,莫敢譴者”。

霍氏的驕縱無節,嚴重地危害到了西漢專制主義皇權,宣帝自然不能容忍。但在霍光生前,宣帝念其忠於漢室,有擁立之功,又握有實權;而自己初起民間,勢單力薄,羽翼未豐,因此不敢貿然對霍氏下手,而是採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在宣帝的精心策劃之下,霍光死後僅兩年,霍氏就罹族誅之禍。顯赫一時的霍氏曇花一現,在西漢歷史上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