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漲價道歉!海底撈們真的知錯就改?背後原因恐怕是這三個

海底撈道歉了!

“海底撈門店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對此我們深感抱歉。自即時起,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4月10日,海底撈在道歉信中這樣說。

海底撈前腳道歉完,西貝的致歉信後腳跟上!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4月11日在個人微博上表示,我們確實漲價了,這個時候漲價不對。從今天開始,所有漲價的外賣、堂食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海底撈和西貝怎麼了?

不久前,有不少網友吐槽,海底撈恢復堂食之後漲價了。一片土豆1.5元, 一碗米飯7元,自助調料10元一位,小酥肉50元一盤,人均消費直奔200元以上,並且菜量變少。無獨有偶,海底撈漲價了,西貝也跟著把價漲了。西貝一份炒麵由去年36元漲到39元,酸奶由12元漲到15元,土豆條燉牛肉更是漲到了80元一份。兩個餐飲企業“大哥”,帶頭漲價,引來輿論關注。旋即,兩家企業火速表示“歉意”。

按理,海底撈也好,西貝也罷,漲價是市場行為,漲就漲了,談不上對不起誰,為何要忙著道歉?現在看來,原因有三:

首先是樹立了一個很不好的榜樣。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很多地方景區開始接納遊客,餐館紛紛開張營業……消費人氣逐步恢復。為了恢復人氣,刺激消費,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採取發放消費券、優惠券等方式,目的就是一個,比如,讓習慣於在家做飯的人們走出家門,到店消費,以此通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動能。

現在,社會各方都期待疫情過後能迎來報復性消費,商家也是鉚足勁想借著消費刺激政策東風,把疫情期間的損失或多或少彌補回來。然而,如果很多商戶都學習海底撈的漲價做法,在消費人氣剛剛恢復時,紛紛漲價,那麼,被嚇壞的消費者又回到了廚房,報復性漲價最終可能讓報復性消費變得幾無蹤影,也會讓地方政府出臺的刺激消費政策被消解於無形。雖然這非海底撈和西貝漲價的初衷,但一個不好的榜樣總容易帶出意想不到的壞結果。這或許就是賈國龍所說,“這個時候漲價不對”的原因所在。

其次,傷害了品牌形象。

品牌代表著品質和信譽,一個好的品牌總是大眾口碑的日積月累。對於海底撈這種門店數量極多的餐飲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不僅需要眾多門店執行始終如一的質量和服務標準,也需要消費者在門店的體驗、感知以及由此而來的口耳相傳,最終鑄就口碑。

事實上,在火鍋愛好者眼裡,海底撈不僅代表著品質,更代表著極致的服務。有人甚至為了體驗海底撈的服務,專門去海底撈吃一頓,可見品牌的魅力。然而,品牌打造難,毀起來卻易。在疫情尚未徹底結束、消費人氣剛剛恢復之際,海底撈大舉漲價並壓縮菜品分量,就是對自家品牌信譽的極大傷害。

試想,這種殺雞取卵式的漲價和偷工減料,除了讓海底撈給人無視消費者利益的自私外,還能給人什麼印象?如果大眾得出海底撈等同於自私的結論,誰還敢去消費?一個需要大眾消費才能維繫生存的餐飲企業,顧客寥寥,意味著什麼?

再次,資本不樂意。

海底撈帶頭漲價,自然是因為疫情影響下的餐飲行業,受衝擊最大。在疫情形勢向好、堂食逐漸恢復的背景下,一些餐飲企業考慮到食材價格上漲、營業時間壓縮、就餐人數需要控制、上座率較低等現實,在成本和利潤的雙重壓力下,選擇漲價,以此迅速提高效益、消化成本、確保企業渡過難關,似乎也在清理之中。

然而,漲價對餐飲企業而言本就是一柄“雙刃劍”。尤其是,這輪疫情讓很多人的收入來源減少,大眾對食品價格變得格外敏感。如果餐飲企業都效仿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除了那些消費能力很強、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或者那些對類似海底撈火鍋就是喜歡、貴點也要吃的人之外,很多可吃可不吃的消費者,可能要麼轉而去其他餐館消費,要麼重新回到家裡的廚房前,自己做飯,最終商家的消費一落千丈,這不是資本希望看到的前景。

在海底撈、西貝的後面,目前至少站在兩個“金主”:一是投資人,二是銀行。投資人要回報,自不必說,銀行更需要安全收回信貸資金。目前海底撈和西貝都拿到了銀行的數億甚至數十億的授信,其中大部分貸款已經到賬,這些貸款都是要還的。雖說海底撈們漲價,資本高興,銀行也喜歡,但傷害了顧客的利益,最終傷害的還是資本的利益。海底撈不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何況可選擇的餐館多如牛毛,竭澤而漁的後果資本很清楚。因此,要想獲得穩定的回報,要想讓企業能持續平穩經營下去,眼下不漲價,或者少漲價,放眼未開,應當是資本方最樂見的情形。

還是賈國龍在微博上說得好,“5月31日前,在全國59個城市386家西貝門店堂食用餐,可以享受吃100元,返50元的優惠,以表誠意。其實我們也挺難的,還希望您支持生意。”其實,早這麼說,早這麼做,不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