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升級、再加速,米讀90後的「無限遊戲」

作者 | 鎂盒


“從0到1是突圍戰,完成一個點的突破比打透全盤更重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後,你就要想得更清楚,如何從1走到100、1000或者10000。”


2019年7月,楊驥正式出任米讀CEO。這時候米讀已經跑通了免費網文的商業變現模式,而包括閱文集團、字節跳動在內,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佈局免費閱讀賽道。增長原本就是楊驥擅長的領域,但僅沿著“流量-變現”的基本模式做流量運營,已經無法滿足米讀在新階段的發展要求。


更復雜的環境,更棘手的任務擺在楊驥面前。楊驥認為,流量和內容是相輔相成的,“你需要積累流量,孵化更好的內容,有了更好的內容又可以吸引更多的流量。”內容建設成為新一階段米讀的重點發力方向,全新的原創內容團隊、內容營銷團隊由此建立。


這將是一個更為完整和有機的商業閉環。在過去半年時間裡,米讀已經初步建立了高效的內容反饋機制,對多種內容品類的開發也已提上日程。今天的米讀,不僅代表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的誕生,也講述包括楊驥在內,一群90後擁抱變化、自我升級的熱血故事。


01 | 新任務


接手米讀前,自稱“沒有90後心態”的90後楊驥已經擁有了近10年的互聯網工作經驗。他15歲考上浙江大學,畢業後去美國讀研,先後在Facebook、Uber工作。2019年4月加入趣頭條後,楊驥負責增長團隊。


在從0到1的探索期,流量是撬動米讀的支點。現在他們需要把視線放得更長,重新審視和再次定義米讀的產品價值。“達到一定的量級之後,你會發現,一味地衝流量會遇到比較明顯的瓶頸。如果說我們只做流量生意的話,那麼用戶對平臺的認知是比較弱的。”


整個2019年下半年,楊驥和團隊討論最多、也最為明確的想法都指向了內容側,“米讀本質上還是做內容的公司,最能吸引用戶的東西還是內容本身。”


闖關、升級、再加速,米讀90後的「無限遊戲」


做內容,意味著要對過去的內容開採作全面的升級,對於小說平臺而言,最重要的則是原創和獨家內容的建設。此前,米讀將主要精力用在流量側,通過與行業各主流內容供應商合作,獲取內容版權,再依託平臺流量進行分發,原創、獨家內容十分有限。認定了內容的核心價值後,米讀對人員擴張和資源分配等方面都進行了明確調整。但在免費閱讀平臺搭建原創內容生態,依然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


米讀文學總監王志勝一路見證了網絡文學在中國的發展,他在讀書時就開始讀網文、進行相關創作和評論,2013年正式入行從事網文編輯等工作。此前他也曾對米讀的模式有過懷疑。此前網文作者主要通過訂閱獲得收入,他們擔心免費模式會滋生盜版,自己無法靠碼字獲得收入正反饋。


這指向了楊驥和王志勝討論最多的問題:在免費閱讀賽道怎麼做內容?原創內容和免費閱讀的結合點在哪裡?


兩個人聊了兩個月,楊驥希望王志勝能夠擁抱變化,對王志勝的要求很明確:“在米讀做原創的方法會跟傳統網文圈不太一樣,我們的編輯團隊要有更強的數據能力,把用戶的反饋數據轉化成作者能夠理解的建議,這條路還沒有什麼競品走得通,我們也要摸索著做。”


楊驥認為,米讀不需要依靠“價格補貼戰”吸引作者,“我們有非常大的流量,這些流量可以給作者帶來直觀的收入。此外,我們可以給到作者更多用戶和數據反饋,讓作者及時地瞭解到什麼樣的用戶喜歡看他們的作品,以及劇情接下來到底要往哪個方向走,這對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王志勝被說服了。他意識到,免費模式將帶來平臺、作者、讀者三方共贏的局面。免費閱讀平臺的優勢在於,讀者看書,作者寫書,平臺運營,商戶買單,能夠觸達更多的讀者,也為文化產品提供了更多變現可能性。


儘管做內容是個慢功夫,但內容行業已經到了“從慢走到快”的節點。2019年10月,王志勝加入米讀,負責原創內容團隊,“要把這件事做得更精彩,更漂亮。”


雷愛琳也在2020年初加入米讀,擔任內容營銷總監。過去五年中,她都在國外工作,曾先後就職於迪士尼和Netflix,主要負責影視內容的營銷和包裝。在上游原創內容生態的逐步搭建的同時,雷愛琳和她的團隊將在下游探索開發其他品類的內容產品。


原創內容和內容營銷這兩個新團隊的搭建,更加明確地體現了米讀作為內容平臺的定位,以及楊驥對於免費閱讀的信心和長遠目標:“可能在四五年後,對於下游電視劇、電影以及其他形式的改編來說,免費平臺孵化出來的作品都會更吃香,因為它更代表了更大規模的用戶喜歡的東西。”


02 | 擁抱變化


可以想象一個始終保持“創業者”心態的互聯網公司會有怎樣的工作節奏。但用“螺絲釘”或者“社畜”去形容主動投身這種生活的年輕人顯然也是傲慢的。想要繼續做“顛覆者”的米讀,與想要自我突破的年輕人,始終是雙向選擇、彼此塑造的關係。


剛來米讀的時候,看到楊驥給團隊定下的OKR,王志勝下意識覺得“肯定沒辦法完成,你再鬧我就要撂挑子不幹了。”他從更慢也更傳統的網文行業出來,對比米讀更加互聯網的打法,明顯會覺得後者的目標是“激進”的,“頭部公司可能都需要花兩年來完成,我們的時間和人員都是他們的幾分之一。”


看似“激進”的目標背後,也有楊驥針對王志勝性格和從業經歷而作出的特別安排。


楊驥覺得,王志勝性格比較沉穩,定目標的時候喜歡定在能夠得著的地方。他故意要把OKR再翻一倍,以此來推王志勝一把,“他只要能完成目標的一半就行。我覺得定一個激進的目標,更能指導大家更去思考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


如果只是被外界壓力推著往前走,那麼也很難快速而持續地調整自己原有的工作節奏和思維。


包括楊驥、王志勝在內,大家都是因為對免費閱讀發展前景的共識而聚在一起。


之前的從業經歷讓王志勝清楚地認識到,網文的原創內容發掘方式非常“手工化”,對網文內容的判斷大多依賴於編輯的主觀感受,常見的方式是,“每個人去翻行業頭部網站,把排行榜top50全部都看一遍,然後大家一起對一對。”


米讀要做的是用更加客觀和智能化的方法,通過用戶數據快速挖掘和反饋讀者的需求變化,把分析和總結需求變得更常規。在這些方面去探索和總結系統性的經驗,對於王志勝的團隊,甚至對於行業來說,都近乎於又一次從0到1的新開始。


與其說是壓力,倒不如說是那種能夠親手推動行業變革的成就感在激勵著他們加快腳步。


闖關、升級、再加速,米讀90後的「無限遊戲」


大家有明確的、努力就能夠得著的目標,所以比起無謂的抱怨或者對抗情緒,還不如馬上行動起來。王志勝很快開始著手梳理工作流程、明確需要完成的關鍵動作,然後和各方建立信任,以更開放的心態跟其他團隊保持溝通合作。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任務和挑戰。原創內容團隊有十餘人,全是90後。和楊驥、王志勝一樣,他們也大多有著超過10年的網文閱讀經驗,有人是某個作者的狂熱粉絲,有人通過寫書已經獲得了不錯的收入,還有人磕磕絆絆入行,把興趣變成職業,成為行業裡口碑很高的知名編輯。


大家面臨著和王志勝同樣的挑戰:在足夠了解和熱愛一個行業之後,還要“用愛發電”,走出舒適區,保持隨時把自己“格式化”,再“一鍵重啟”的勇氣。


“我以為我是團隊裡最晚下班的,但其實團隊裡邊很多人吭哧吭哧在那裡幹活,晚上12點鐘團隊還有人跟我說工作的事。”團隊磨合期,同齡人之間的相互鼓勵,以及誰也不服輸的微妙競爭感讓王志勝更加堅定,“大家的熱情讓我感覺到,這些目標我們肯定都能完成。”


現在,原創內容團隊的整體狀態和個人狀態已經步入正軌。半年時間內,米讀簽約的作者已經上千名,平臺上閱讀用戶最多的書籍中,原創內容已佔據較大比重,在搭建作者生態、簽約獨家內容方面,原創內容團隊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反應和執行速度。


這已經成為一種慣性。回看當時那些“肯定完成不了,再這樣我就撂挑子”的任務,客觀上的確還是有難度,但現在王志勝還想給自己“加碼”,“我們能完成得更快。”


03 | 年輕人們


圍繞獨家內容生態的建設,米讀不僅在作者和版權層面發力,也對下游的IP開發有了更多設想。雷愛琳的工作是圍繞米讀上游的原創內容,進行有聲書、動畫、動漫、短視頻、長視頻等內容品類的開發。


對於雷愛琳、米讀,甚至整個行業而言,這都是全新的想象空間。入職的前兩個月,每天都像“大型網友交流會”。趕上春節假期和疫情,雷愛琳和團隊的主要工作都是在線上完成的。甚至在團隊搭建過程中,有三個新成員直接是通過網絡面試招進來的。


遇到這種突發情況,前期對人的判斷就顯得尤其重要。雷愛琳說,她在面試環節最看重就是候選人是否有足夠的熱忱。團隊還在磨合期,又不能聚在一起辦公,共同的價值追求驅動著團隊快速有效運轉,“大家都是比較有夢想的一群人,就算在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也是會盡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米讀的優勢在於流量和數據能力,而做內容、做創意又不是隻憑數據工具就能量化的事情。團隊需要進行大量的頭腦風暴,因此年輕人的好奇心也不能少。


最近,雷愛琳的團隊成員都在追《青春有你2》,大家激情討論各自pick了哪個小姐姐,給喜歡的選手打投。微博、知乎、豆瓣,以及快手和抖音等各大平臺上的熱門話題也會立即出現在每天的日會中。


大家也不是在瞎玩兒。雷愛琳覺得,爆款是個玄學,只有充分理解用戶的喜好,同時充分調動大家對內容的想象力,才有可能探索出從玄學到科學的爆款打造方法。並不是沒有先例可循,她曾參與了Netflix的年輕化品牌轉型,見證《怪奇物語》這個IP從無到有。這些經驗讓她對米讀的年輕人和米讀的IP孵化有了更多信心。


在雷愛琳看來,免費閱讀內容的營銷還沒有形成體系。比如說網文和短視頻的結合,“大部分只是簡單粗暴地把比較爽的情節直接翻拍出來,比如說婆婆一連打媳婦十幾個巴掌。”


這裡面有足夠的想象空間,雷愛琳帶著團隊嗑網劇、追綜藝,看鬼畜視頻,研究王妃文學,無論是以從業人員的視角進行分析,還是代入讀者的身份,都挺好玩,挺“上頭”。


楊驥和王志勝也在工作中保持著這樣“好玩兒”的一面。楊驥自稱是米讀團隊中網文閱讀量第二高的人。作為一個程序員出身的直男,楊驥逼著自己每個月至少讀一本女頻小說,時常看得滿頭問號,那也得繼續看,“雖然書裡許多事情看得我有點懵,但還是要去理解作者和讀者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王志勝一度特別自豪於自己的小眾閱讀品味,總覺得討大多數讀者喜歡的玄幻文、爽文其實都是小白套路。他在放下偏見,更大程度地打開自己,這讓他也發現了更具普適性的情感共鳴。“套路”固然能在一時吸引讀者,但最終打動大家的,還是真摯的情感和熱血的個人奮鬥精神。


並不是說那個更加文青、口味更刁鑽的王志勝就被完全否定了。有過這樣的自我成長,他更能理解作者對內容的追求,有的作者就是想追求更個人化的表達,或者有非常明確的創作偏好,那王志勝也能幫助他們在個人創作和市場反饋之間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


米讀這群年輕人的故事,也像一個不斷升級的熱血爽文。


得按所有成功創業團隊都必須有的“套路”來,尊重規律、不停試錯、絕不懈怠,保持百分百的熱情投入;但更珍貴的還是堅持自我的勇氣和不斷突破的決心,以及那些永遠自我更新、擁抱變化的年輕人,這是米讀繼續做“顛覆者”,不斷“反套路”的力量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