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一下山东特有文化,你会说啥?

一点就火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文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现在的人本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来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在中国文化中,西周以来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奠定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更重要的来源是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们从中国传回去的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是听外在的力量、命运主宰的,不是神的奴隶,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决定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是以“德”为本,而不是靠外在的“天命”。

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修身。《大学》的第一句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一个“明”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这个德是光明正大的。每个人都有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出来。《大学》还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中间修身是关键,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完善和提升,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

为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须防止物欲的引诱和腐蚀,人不能成为物的奴隶。先秦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在书里记载了一句谚语:“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控制和管理物,而小人会被物控制住。《管子·心术》亦云“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人如果放纵自己,对欲望无止境地追求,就会被物控制住,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而成为物的奴隶。随着科技的发展,受“科技万能”思想的影响,人类喊出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为了满足贪欲,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异化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这使人沦落为物欲的奴隶,也使人本主义逐渐被异化为人类要去主宰天地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人绝对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向天地万物学习,道法自然。天地有很多品德。我们看到天地从来没有因为喜欢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也是光明普照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地广大无私,包容万物。天地又是非常诚信的。《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我们观察天的变化之道,看到春夏秋冬四时是没有差错的,这就是诚。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也就是说,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是诚,所以我们人人也要诚。很多人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其实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天人合德”,即人与天在德行上的一致。


倾苦念


前年书华的同学自鄂来鲁邀我作陪,开酒词“酒令大于政令,不管校长、博导还是什么总,都得听!”在“一行”后,我作为副陪号令“山东三种文化别于荆楚大地,我说一种咱文化喝一杯酒。第一种文化,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狐狸精文化,第一杯”,“第二种文化,以梁山好汉为代表英雄排座次文化,就像现在您大城市大学教授听我穷乡僻囊中学老师的酒令一样,干杯”,博导夫人笑了,博导一饮而尽。“第三种文化,以至圣先师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前两杯可不喝,我们作为骚客第三杯必须喝”。


杏坛之小牛犊


千年文化古文明,齐鲁圣地有三孔。

(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