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178个扶贫项目 醴陵产业扶贫“赶春光”

产业扶贫,是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的根本保证。记者近日在醴陵走访发现,醴陵优先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891万元,支持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已启动扶贫项目178个。

联村合作社,连着好效益

4月15日,一场“特殊”的见面会,在醴陵均楚镇樟桥村召开。

“我们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脱贫致富。发展养蜂产业是帮助我们增收的有效途径。”醴陵市绿色中蜂养殖园负责人王光烈绘声绘色地向贫困户讲解着养蜂之道。

自从成为樟桥村的联村经济合作社以后,这家养殖园便计划通过带动贫困户养蜂、与贫困户股份合作、吸纳贫困户务工等形式,与全村42户贫困户结成稳定的利益关系。通过本次见面会,更多贫困户萌生了养蜂的念头,会后纷纷向王光烈咨询。

启动178个扶贫项目 醴陵产业扶贫“赶春光”

“我想尝试一下养蜂,如果成功了会是一个不错的增收途径。”刚刚完成签约的易宏再说。他是樟桥村的养鸭大户,2014年因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通过发展养鸭产业,不到两年,其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几百只,2016年顺利脱贫。绿色中蜂养殖园将养蜂技术送到了家门口,让易宏再搭上了“联村经济”的便车。

“既然担起了联村的责任,就要尽职尽责协助完成巩固脱贫的任务。”王光烈表示,通过本次见面会,樟桥村共有13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养蜂协议,每户获得2箱免费的蜂种。春风十里送蜂种,产业帮扶解民忧。联村经济合作社,让产业帮扶实现了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的转变,让好效益连着贫困户的口袋。

启动178个扶贫项目 醴陵产业扶贫“赶春光”

有了好产业,家门口增收

4月中旬,醴陵孙家湾镇观前村的田垄上,一簇簇鲜嫩的绿芽冒出了头。“这是迷迭香,一种植物灌木,收成之后既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的保鲜,也可用于制作香料、杀虫剂及药物等。”村主任易力军介绍。

2019年初,观前村注册成立醴陵观前绿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千余亩,从事中药材迷迭香种植及种苗培育,以推动种植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翻耕、施肥、除草……今年3月,观前村流转近20户贫困户土地,播种迷迭香1300多亩,提供10多个扶贫岗位,在保障种植存活率的同时,培育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栽完苗,手上还有点香味呢。”贫困户张丙香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因为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赚到100多块钱,还能照顾好老人。

“我们充分利用村内剩余劳动力,拉动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务工,为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村党支部书记王礼资介绍,贫困户来到合作社,不仅能解决生计问题,还能学得增收技术。

村里还计划在6月建成近万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对迷迭香加工包装,在满足市场各类需求的同时,提高迷迭香的附加值。春风十里送蜂种,产业帮扶解民忧。联村经济合作社,让产业帮扶实现了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的转变,让好效益连着贫困户的口袋。

有了好产业,家门口增收

4月中旬,醴陵孙家湾镇观前村的田垄上,一簇簇鲜嫩的绿芽冒出了头。“这是迷迭香,一种植物灌木,收成之后既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的保鲜,也可用于制作香料、杀虫剂及药物等。”村主任易力军介绍。

启动178个扶贫项目 醴陵产业扶贫“赶春光”

2019年初,观前村注册成立醴陵市观前绿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千余亩,从事中药材迷迭香种植及种苗培育,以推动种植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启动178个扶贫项目 醴陵产业扶贫“赶春光”

翻耕、施肥、除草……今年3月,观前村流转近20户贫困户土地,播种迷迭香1300多亩,提供10多个扶贫岗位,在保障种植存活率的同时,培育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栽完苗,手上还有点香味呢。”贫困户张丙香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因为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赚到100多块钱,还能照顾好老人。

“我们充分利用村内剩余劳动力,拉动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务工,为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村党支部书记王礼资介绍,贫困户来到合作社,不仅能解决生计问题,还能学得增收技术。

村里还计划在6月建成近万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对迷迭香加工包装,在满足市场各类需求的同时,提高迷迭香的附加值。

启动178个扶贫项目 醴陵产业扶贫“赶春光”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王军 通讯员/彭丽娜 刘勤翰

编辑/黄盼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18173385049(李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启动178个扶贫项目 醴陵产业扶贫“赶春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