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撮泰吉神秘的“撮泰吉”,曹禺先生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去威宁很多次了,还在那儿短住过,在贵州省威宁县,不单有“高原明珠” 草海,还有国家珍稀鸟类黑颈鹤,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地方,可是,虽然听说“撮泰吉”已经很长时间了,并在影视作品上已经看过,但这第一次的现场经历,还是让我非常震撼!

震撼!撮泰吉神秘的“撮泰吉”,曹禺先生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撮泰吉”被曹禺先生称之为戏剧活化石,想不想来威宁一睹为快呢?

震撼!撮泰吉神秘的“撮泰吉”,曹禺先生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撮泰吉”系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彝语的音译。在彝语中,"撮"意为人或鬼,"泰"意为变幻、变数,"吉"意为玩耍、游戏,一般译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幻的游戏",简称"变人戏"。也有人认为,"撮泰吉"反映的是变成鬼神的祖先当初迁徙、垦荒的艰难场景,并借助祖先的威灵来保佑后裔和驱逐邪魔瘟疫。因此,"撮泰吉"的含义理解为"请变成鬼神的老祖宗来保佑后裔的游戏"或"人变鬼神的游戏",今天见着这场面,我觉得后者更恰当一些。

震撼!撮泰吉神秘的“撮泰吉”,曹禺先生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撮泰吉” 是彝族重要的信仰仪式。它深藏于贵州莽莽乌蒙山深处(威宁县板底乡)一个叫裸戛的神秘村寨。每当春节期间正月初三至十五,裸戛村一带的彝族同胞就会演出“撮泰吉”,举行“扫火星”的驱邪纳吉活动,祈求火灾、瘟疫远离人们,让平安幸福永远伴随彝家。演出的内容有祭祀祖先、民族迁徙、拓荒耕种、买卖牲畜、交媾繁殖后代等,最后才逐户为全寨扫除火星。这与古代中原地区流行驱鬼逐疫的大傩戏有大致相同的内涵。

震撼!撮泰吉神秘的“撮泰吉”,曹禺先生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撮泰吉”是一种古老的戏,其面具浸透了一种原始的积淀;前额突起,鼻子直长,以明显的猿猴相勾勒了先民的印记。没有眼珠和牙齿,只在相应的部位剜出孔穴以表示眼睛和嘴巴;没有眼珠的空洞,似乎能穿透千年的岁月,天与地、人与神、生与死都变得模糊。纯粹、稚拙、懑憨、怪诞是“撮泰吉”面具的整体风格。

震撼!撮泰吉神秘的“撮泰吉”,曹禺先生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撮泰吉”这种仪式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举行,旨在为新的一年驱邪迎吉祥、祈求丰收平安。一般举行这种仪式或游戏需要12人以上:5人扮演人物(一人为山林老人,巫师打扮,不戴面具的若戛阿布,年纪为1800岁以上;一人扮演1700岁以上的彝族老爷爷阿布摩,戴白胡须面具;一人戴无须面具,是1600岁以上的彝族老奶奶阿达姆;另一人戴黑胡子面具,饰演1200多岁能征善战、带兵打仗的麻洪摩;最后一人则扮演1000岁以上戴兔嘴面具的老人哈布),3人扮演猴子,2人演牛,2人伴奏(敲锣打鼓)。

震撼!撮泰吉神秘的“撮泰吉”,曹禺先生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撮泰吉”整个戏剧长约半个多小时,共分三个部分,其大概过程是这样的:第一部分为祭祀,彝族老爷爷阿布摩带领麻洪摩、哈布及其妻子阿达姆,他们拄着棍子,头戴尖尖帽,身着黑衣黑裤,用白布条把胸、腰、腿扎紧,象征裸着身子,迈着罗圈腿,表示远古人类还不能完全直立行走。一行4人从森林中艰难地走出来,边走边发出猿猴般的叫声,来到长满青草的旷野上,阿布摩放下手中的竹棍,向西方、天地、四方神灵祈祷,念念有词;第二部分为农耕,分为两段表演,第一段主要通过若戛阿布与阿布摩的对话,反映彝族祖先们迁徙、繁衍的历史,其中阿布摩与阿达姆生了一个孩子,叫阿安(戏中只用一个小布包代替)。他们背着粮种找了许多地方,均年年灾荒,最后,他们来到了裸戛院子,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于是,他们在这里安顿了下来,开荒、种地,粮食喜获丰收。第二段是丰收后的喜庆:阿布摩把丰收的粮食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粮仓,若戛阿布将酒洒地上,向天地、神灵、祖先及粮食之神祈祷,然后是舞狮以祝贺粮食丰收。这部分是全戏的核心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戏中人以舞蹈动作再现了古老先民们在农耕生产中训牛、犁地、耙土、撒烧制的土灰用作肥料、播种、收获等劳动过程。劳动休息时还穿插了吸叶子烟、给孩子阿安喂奶等动作。第三部分为“扫寨” ,又叫“扫灾星”,彝语读作“咪朵秋”:巫师若戛阿布带领彝族老人阿布摩走村串户,扫除灾难、疾病、祝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震撼!撮泰吉神秘的“撮泰吉”,曹禺先生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快来看看吧!虽然“撮泰吉”已经被搬上了各种舞台,许多戏剧家、彝学研究者都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传播,但是以天地为舞台的“撮泰吉”更震撼、更有原始的冲击。

震撼!撮泰吉神秘的“撮泰吉”,曹禺先生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