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是我国徽文化的发源地,以山明水秀、人杰地灵著称。据考证安徽省在历史上一共出过廿八位状元,而休宁县占了其中的十九位,可见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可见一斑,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2019年的3月26日一早由安徽摄影家协会的胡辉平老师驾车,与西安来的“相机医生”赵新圃一起来到休宁县城。在县城的西南面有一条“海阳西街”,这里就是被誉为“徽州清明上河图”的休宁老街。600多米长的石板路向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游客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石板路两边那些粉墙黛瓦的民居还处于传统的自然状态,尚未经过旅游经济刻意包装的外衣。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居民淳朴、可亲,尚未被世俗陋习所感染,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
当你在休宁县城里寻找“休宁老街”时,看到这位修鞋师傅时离“老街”已经不远了……。
在“休宁老街”的街口有一家“玉秀饺子馆”,这里的蒸饺真不错错!
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在老印刷厂的对面我们找到了这家制作传统手工豆腐的作坊。我们走进作坊看到老板正在用小锅炉加热豆浆。
老板告诉我们当豆浆加热到八十度时,其表面会漂浮一层植物油脂,用图片中的方法把这层油脂捞出来,就是我们常见的豆皮,当地人称为“豆腐衣”,是这里的产妇做月子期间必备的补品。
请注意边上工作台上的小工具,每一件都代表了手工制作豆腐的工序,这些工序在现代化生产的流水作业中是没有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两者之间口味和口感有差距的根本原因吧。
在老街上有一家修车铺。主要修理自行车和人力三轮车,现在也修电瓶车。曾几何时当我国被西方戏称为“自行车王国”时,这样的修车铺也是满地开花,而今到了私家车的时代,自行车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这样的修车铺也“物以稀为贵”,成为摄影师追逐的对象,妄想把那个纯真年代留在……
在修车铺的不远处有一位老篾匠正在专心致志的工作。据老人说他和老伴居住此地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一直是靠编制竹制品生活。现在“劈篾”可是由文化部认定的需要传承的非遗民间文化之一,可如今能有几个年轻人愿意继承这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呢?
据这里的居民介绍说去年老街上还有一家翻新棉胎的作坊,老板去年春节回家探亲至今未归,看来又一份老手艺要在这老街上消失了!如今还有一家做棕毛产品的作坊还在坚守。我们循迹找去看到老板娘正坐在门口扎棕毛扫帚,老板在里面搓棕绳。墙上挂着蓑衣等产品,不过真正有人光顾的还是门口的棕毛扫帚……
这位修表师傅是这条街上的亮点,他心静如水,专心致志的工作可以看出一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级人物。当今社会机械手表可是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所以修表行业目不会消失……
街尾出口便到了建于1525年(明代)的11孔夹溪石拱桥。桥下是宽阔的新安江,雨天里站在桥上极目远眺,江面和远处的山及对岸的徽派民居犹如一幅水墨巨作,休宁老街就在其中……
此情此景,我想起了苏州诗人东东为休宁老街的题诗:
《曾经的记忆》
陈源/摄,东东/文
流年似水总牵情,
回首往昔已曾经。
街头巷尾手工艺,
不知今昔谁有心?
整修中的休宁老街。这将是一次修旧如旧的整理,主要是为了提高百年石板路上的安全系数……
摄影师简介:
陈源,男,退休教师。从黑白胶卷时代开始触电照像,玩转从显定影液的配置到冲洗、放大照片全套流程,现存有大量的黑白照片,只是当年对什么是摄影的概念尚不清楚,作品以拍照留念为主。最遗憾的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相机记录下这几十年的岁月变迁。有了这前车之鉴,故如今对纪实题材的作品兴趣盎然。退休后玩起数码单反相机,自诩"草根摄影师",崇拜布列松等现实主义纪实摄影大师,尤其是“保姆摄影师薇薇安”的作品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很深的烙印。如今酷爱街拍是为了妄图弥补当年的缺憾,记录下当前的一些社会生活的瞬间,经过时光的积淀,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作品转眼之间就成了历史、成了记忆、成了无数人梦中的从前……。到那时再翻看这些照片,你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彩,这就是我喜欢街头摄影的初心!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陈源摄影视界》,有更多精彩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