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整幅書法的字或小或大,看似是隨手所書,實則有著嚴謹法度,章法精妙,其字皆映帶而生。”這是董其昌對《蘭亭序》的誠懇稱讚。“略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同樣這也是黃庭堅對《蘭亭序》的讚譽,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由此可見《蘭亭序》在各藝術家眼裡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盛譽之詞屢見不鮮不足為奇。可是樹大招風,越是備受關注而出名的東西,隨之而來的爭議也就越多且雜。其中爭議最大的是郭沫若提出的:《蘭亭序》不是出自王羲之之手,它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智永,是王羲之第五個兒子王徽之的後代,都說他是王氏書法世家的最後輝煌,是因為他深得王氏家傳,加之幾十年居於佛寺淨地的靜心修身,精於練習,故而其書法功底頗深。

所以郭沫若所言,真正的《蘭亭序》是智永所書,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智永也是繼承了一定的王氏書法的精髓和內涵的。

同時郭沫若也提出了較為有力的證據來說明其“非王論”觀點的正確性:一是筆法對比,郭沫把蘭亭中與智永所書《千字文》相同的諸多字拿來對比,發現兩者的筆法結構如出一轍。

二是郭沫若否認了《蘭亭序》的內容,他認為王羲之《蘭亭序》實則是《臨河序》,只不過是在其基礎上增加並修改了一些文詞,郭沫若這樣的觀點與清代李文田不謀而合,李文田也持有從書體上就能否定《蘭亭序》為王羲之筆跡的觀點。

所以對於郭沫若而言,他的觀點並不是空穴來風,從客觀上來說,郭沫若能夠有理有據去證明《蘭亭序》並非為王羲之所寫。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筆法不同,明顯易辨

郭沫若堅持《蘭亭序》是王羲之後人智永所寫,而非王羲之本人所寫,是因為他把王羲之和智永的筆法拿來做精細比較,發現世人都認為是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的《蘭亭序》與智永所寫的《千字文》有很多字的筆法都很相似,很明顯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那就是智永。

而王羲之和智永雖然都是以王氏筆法見長,但各自的書法造詣想到要達到一定的境界,豈是一日之功,所以不論是王羲之,還是智永,他們的書法都是通過日日練習,才日益精進,所以在書寫上已然默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智永書法

如果憑藉這一點來說,智永與王羲之所書內容的字體,自然也會是不一樣的,哪怕智永作為王羲之深得家傳的第七世孫,也不見得能夠真正把王羲之大部分的筆法都模仿到精髓。

而且就算智永有“守舊”的念頭,只是單純得想要還原王羲之的筆法,這也是萬分困難的事情,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楷書四大家”趙孟頫認為:學習書法的要點有兩個,一是筆法,二是字形。所以換句話來說,智勇在書法造詣方面,也會自然地形成他獨特的習慣和他獨立的思考方式。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趙孟頫

因此智永也不會刻意一比一去複製出王羲之的筆法風格來,筆法和字形,難模仿且需要下苦功夫,所以在郭沫若的字形對比上,也只是大部分字體吻合,並不是全篇目一致。

所以才有了世人皆知的《蘭亭序》為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且有著“天下第一行書”這一至高榮譽毋庸置疑,那是因為智勇也將其絕大部分寫得極盡完美,酷似王羲之,才能“以假亂真”。

除此之外,郭沫若也對比過同時期王羲之的其他作品,所以他才能斷定:王羲之即使寫過《蘭亭序》,也應該是屬於隸書。這麼來說的話,郭沫若認為《蘭亭序》真正的作者是智永也是有一定可令人信服的道理的。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智勇模仿王羲之,誰又更勝一籌

“江山輩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智永作為王羲之的後代,的確也是有實力與底氣的王氏家族成員,他不必刻意去原原本本繼承王羲之的書法,他有自己的人生,且也要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以自己覺得自在的方式過得風生水起。

顧城有詩言:“我願做一枚白晝的月亮,:不求炫目的榮華,不淆世俗的潮浪。”這樣不被世俗所累的超然灑脫用來形容智永再合適不過了。

智永生活於國家動盪時期,內患外亂,變故頻發之際,而身為名門望族的王家,也就成為兵匪重點打擊的對象,王氏家族也迫於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這不禁讓智永心生厭倦。

且當時正是佛教鼎盛的時代,全民信佛、尊佛、供佛、拜佛,舉國上下都以佛為尊,佛教甚至流行。而青年時期的智永,也心中有佛,嚮往心安之所,於是智永毅然決然遁入空門,求得一處僻靜之地。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業精於勤,荒於嬉。”因此在寺裡修身養性的智勇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書法練習上和鑽研上,他在閣樓上住了30多年,心無旁騖,只顧精於自己書法造詣的提升,終究“功夫不負有心人”,智永的書法被更多人認可與熟知。

每天也有絡繹不絕的人前來求取他的墨跡,所以智永作為王家之後,確實讓王氏書法又延續了一個輝煌時代。

“落日猶未落,青山還自青。”智永再創王氏書法的佳績,反而卻為後世詬病,說其風格太像王羲之了,正因為這份相似,所以智勇所書的《蘭亭序》被一直當做王羲之的真跡所推崇著。

可是到底是智永故意模仿王羲之而寫,還是他不過是延續了王氏家族的筆法而已,這是我們不得而知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王氏筆法似乎不再是高深莫測難以捉摸的秘密了,既然智永所寫的《蘭亭序》能夠輕易以假亂真,被當做王羲之的真跡留存,自然已將王氏筆法公之於眾,任人效仿了。所以這才是《蘭亭序》的實際意義,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智永書法

旁徵博引,力挺“非王論”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裡說人生苦短吶,哪怕鞭長莫及,也要馬不停蹄,一意孤行。所以郭沫若在“蘭亭爭辯”裡,旁徵博引,略有幾分一意孤行的意味,也要證明他“非王論”的正確性。

郭沫若先是以清代李文田“《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觀點來佐證自己對《蘭亭序》持有的“非王論”,後郭沫若還得到了另一書法大家啟功老先生的發文支持。

啟功先生表示郭沫若所說“蘭亭非王論”一說,不論是從書法風格上,還是佛家或道家思想等方面來說,都足以證明蘭亭不是出於王羲之之手,證據分明,無需重述。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以及郭沫若認為王羲之《蘭亭序》不過是《臨河序》在增加修改文詞基礎上的最終產物而已,所以並不是真正出於無奈王羲之之手,倒更有幾分像是後人偽造而來的跡象。

如果只憑郭沫若的一紙鑿鑿言辭,自然是難以做到服眾的。所幸郭沫若得到了啟功先生的支持與力挺,才得到了有效有力的論據去為自己的“非王論”提供可信的支持。

“臨淵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要注重過程,看淡結果。換句話來說,不論郭沫若是否能有理有據地證明《蘭亭序》的作者是智永,而不是王羲之,最終以獲得世人都信服的結果。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這都不重要了,說到底《蘭亭序》都是出自他們王氏家族之手,這點眾所周知無可辯駁,且歷朝歷代乃至當今以來,《蘭亭序》都在書法界佔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絲毫不影響世人對《蘭亭序》眾星捧月般的頂禮膜拜。

而對於王羲之所寫皆是珍品的說法,不論是來自迷信,還是出於崇拜,都殊途同歸,畢竟王羲之在書法界的地位都是無可撼動的,光環仍在,經典永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