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武漢就業市場丨大廠線下招聘“人等崗”政府助力線上供60萬崗位,收40萬份簡歷

每經記者:張明雙 每經編輯:魏官紅

武漢“解封”以來,企業復工復產復市進度加快,求職就業也成為武漢人生活重啟的頭等大事。目前,武漢正在進行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活動,組織企業網上招工,招聘活動會持續到6月底。

那麼,武漢求職者如何能順利找到心儀的工作?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武漢多個人才市場發現,企業基本採用線上招聘的方式,多個人才網站、貼吧、微信公眾號均有大量招工信息。不過,有人才市場的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過完年後的一兩個月是用工高峰期,但武漢的工作崗位相比疫情前還是減少了很多,求職者數量卻增加了兩成,求職者等待崗位的現象仍然存在。

武漢市人才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熊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針對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武漢今年首次採取了線上招聘的方式,提供了約60萬個崗位,共收到了40萬份簡歷,其中,提供武漢市內崗位接近20萬個,從崗位總量上來說是夠的,但供需市場存在結構性失衡,很多求職者未必能滿足崗位要求。

熊軍認為,中小微企業吸納了80%的就業人員,崗位供給也更加多元化,而這些企業也是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群體,所以將中小微企業的活力激發出來,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工作。

直擊武漢就業市場丨大廠線下招聘“人等崗”政府助力線上供60萬崗位,收40萬份簡歷

人才市場門前,求職者正在瀏覽招聘信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工廠招聘幾小時就滿員

武漢“封城”76天,生產活動幾乎停滯,一些在武漢工作的人甚至“兩個多月沒有收入”。此前,很多受訪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想快點上班”。

4月21日上午,TCL空調器武漢公司招聘流水線員工,數百人經勞務公司安排、熟人介紹前去工廠應聘,還有不少人直接提著行李箱、編織袋等。公司工作人員在現場維持秩序,發放體檢單,介紹崗位及工資待遇等信息。

來自湖北省天門市的小張於4月中旬來到武漢,先是在網上找工作,打過一些電話,但要麼是中介,要麼已經招滿人了。後來,他通過朋友詢問了一些工廠,也遇到了“男生宿舍滿了,只招女生”,“招滿了”的尷尬。

在朋友的推薦下,小張一大早乘坐了2個小時地鐵+公交,前往東西湖區TCL廠區面試,工廠外有200多人在排隊,應聘者需要先抽血體檢、填表,體檢合格方能進廠工作。“上午到的人才可以進去,下午去的都不招了。”小張告訴記者,工廠說招人數量有限,由於應聘者太多,當天上午就滿員停招了。

4月21日下午4點左右,應聘者都拿到了各自的體檢報告。小張的體檢結果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呈陰性,他當晚就住進了公司宿舍,等待下一步分組。在該公司流水線上工作,白班為14元/小時,夜班為15元~16元/小時,每個月實際收入為4000元~5000元。

短短几個小時就招聘滿員,這樣的場景也發生在富士康、華星光電、聯想產業基地等諸多大型公司廠房門口。

“找工作的人比用工需求多。”納傑人才市場會報網運營經理張磊對記者表示,一些大型工廠門口都排滿了人,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情況,之前是崗位等人,現在是人等崗位,工廠要招100人,往往會來300名~400名應聘者。有些公司上午8點30分開始招人,7點就有不少人在門口等待。

作為武漢本土人力資源服務商,納傑人才市場從2月份就開始收到求職者的登記要求,明顯感覺到求職者數量的增加,但企業招工並不積極,工作崗位減少了很多。按照慣例,過完年後的一兩個月是招工高峰期,但現在還有餐飲、旅遊、休閒娛樂等行業的企業並未完全復工,很多已復工的企業受到訂單影響也沒有擴張產能的需求。

據張磊介紹,近段時間,納傑人才網簡歷註冊量同比增加了20%,意味著求職者數量也增加了兩成之多,但企業招工崗位卻在減少。他預計,求職高峰期應該會在4月底或5月初出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用工單位有了更多的選擇,部分工廠也對招聘門檻進行了一些調整,如原來要求的年齡40歲以下調整到35歲以下,學歷要求由不限制調整為高中或者大專學歷。

直擊武漢就業市場丨大廠線下招聘“人等崗”政府助力線上供60萬崗位,收40萬份簡歷

武漢招聘求職基本在線上進行,部分人才市場並未開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由於企業招工需求萎縮,一些小規模的人力資源機構也受到影響,長期合作的工廠不再招人或招聘數量較少,勞務派遣機構的收入也有所減少。4月16日,記者在走訪就業市場時注意到,多家小型人才市場並沒有開門營業。

線上招聘會提供數十萬個崗位

與工廠現場招工不同,武漢大多數企業需要通過線上招聘來對接求職者。在青山區人力資源市場,以往每週固定舉行的“週三招聘會”暫停,相關部門發公告提醒招聘單位和求職者,通過湖北公共招聘網進行招聘、求職。

直擊武漢就業市場丨大廠線下招聘“人等崗”政府助力線上供60萬崗位,收40萬份簡歷

人才市場門前公告稱現場招聘會暫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4月16日,記者在納傑人才市場看到,會場內企業招聘區域並未開放,只有部分企業將招聘信息貼在門口玻璃門上,少量求職者正在瀏覽招聘信息,並不斷打電話詢問崗位要求、工資待遇等。人才市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大概有三十至五十人到現場尋找招聘信息,招聘企業只能在線上招聘。

“做線上招聘會,(今年)上半年應該都是這種模式。”張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除了人才市場自己組織的招聘會,還會連通政府招聘會,由政府搭建平臺,公司進行實際操作。從2月份復工以來,納傑人才市場已經組織了10場線上招聘會,有2000多家企業參加,每次線上招聘會參會企業數量從一兩百家到一兩千家不等,達成就業意向2000多人。

直擊武漢就業市場丨大廠線下招聘“人等崗”政府助力線上供60萬崗位,收40萬份簡歷

人才市場門前張貼著招聘信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那麼,線上招聘會到底能夠提供多少工作崗位?

4月16日,武漢市武昌區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舉行專場網絡招聘會。武昌掌上就業信息顯示,參會企業1200餘家,提供崗位1.2萬餘個,招聘活動將持續至6月30日。

這是湖北線上招聘的一個縮影。為了追回“失去的時間”,3月20日至6月30日,湖北省搭建“雲招聘”平臺,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活動。據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消息,3月下旬平臺上線以來,全市220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6964家企業,發佈職位信息3.5萬餘條,用人需求總數達到39萬多人,涵蓋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保、建築地產、金融商貿、現代服務等各行各業。

作為教育大市,武漢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也頗引人注目。每年春秋兩季,武漢市人社局下屬的武漢市人才服務中心(中國武漢人才市場)都會在各大高校舉行“春季招聘會”、“秋季招聘會”,今年第一次在線上舉行校園招聘會。

直擊武漢就業市場丨大廠線下招聘“人等崗”政府助力線上供60萬崗位,收40萬份簡歷

武漢市人才服務中心,首次將校園招聘會轉到線上舉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熊軍告訴記者,目前武漢搭建的網上招聘平臺發佈了約60萬個崗位,其中,武漢市內的崗位接近20萬個,平臺上線以來收到畢業生簡歷40萬份,這些簡歷大約可以對應30萬名畢業生,從崗位總量上看是可以滿足高校就業需求的。

不過,熊軍也表示,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難度還是比往年要大一些,崗位總量雖然可以保障,但也存在結構性失衡的問題,人崗不可能是1:1匹配的,基礎崗位和高精尖崗位的能力要求不同,如專業能力、學歷要求等,名校畢業生就業可能更順利些。建議高校畢業生擺正心態,先將工作崗位拿到手,再提高職業素養。

中小微企業能否恢復活力至關重要

其實,對於後疫情時期的武漢就業困境,很多人是可以預料到的。智聯招聘報告顯示,2020年春季,受疫情影響,武漢職位發佈數同比下降73.9%,簡歷投遞數同比下降82.5%。

“一個多月以來,確定簽約了3萬多份(就業協議)。”熊軍說,面試與簽約一般有一個比例,今年這個比例較往年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一方面是受到疫情影響,企業審批流程比較長;另一方面,畢業相關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可能會出現推遲,加上企業對經濟下行有一定預期,減少了人才儲備的計劃。

在疫情影響下,武漢人出國留學、考研、創業等諸多事宜均被推遲或取消,求職意向較往年更加強烈,但面對崗位數量減少,如何破解就業市場供需矛盾仍是當務之急。

目前,武漢官方機構與人才市場均在尋求方法,進一步增加崗位供給量。據新華社報道,4月21日,武漢組織了2020年復工復產企業首場現場招聘會,281家企業參會,3500餘人現場簽約或達成就業意向。

熊軍告訴記者,為了提高應屆畢業生人崗匹配度,中國武漢人才市場將提升信息投放的精準度,針對每一所高校的專業特點、企業的需求進行精準推送,在接下來的5月份的招聘高峰期,會嘗試一些小型精準的招聘會,讓畢業生能更快適應線上招聘的流程。

張磊也表示,接下來,納傑人才市場將繼續擴大線上招聘規模,將往年每週舉行的現場招聘會,擴展到線上。

增加崗位供給量,破局的關鍵在於增強企業活力。熊軍認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而這些企業受到的疫情影響最大,用工需求也大大縮減,因此,必須將中小微企業的活力激發出來,保證這些企業活下去,否則大量人員的就業是無法得到落實的。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工作,具體措施包括減免稅費、社保支出等,希望能早日促使中小微企業轉危為機。

事實上,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措施正在逐步實施。“武漢發佈”公眾號顯示,武漢市將加大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將中小企業紓困資金由200億元擴大到400億元,還將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商保險單位繳費等政策。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