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專家:他不撤軍才是真的傻

引言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兔死狗烹 鳥盡弓藏”這個成語便是出自於此,由此范蠡辭官遊湖,張良隨赤松子遊。後世也常常以此告誡為人臣者,須為自己留好退路,勿沾惹是非。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專家:他不撤軍才是真的傻

▲張良劇照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帝王的心病一般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因此縱觀歷史,因功高蓋主而引發忌憚,被君王抄家滅族的名臣勇將不知凡幾。所謂孤家寡人,皇帝永遠孤獨,正因為他永遠不會有一直信任的人。所以,歷史上往往是新朝初定之時,就是清算開國元老之時。那些有著輔佐新帝或者開國之功的人,倘若看不透這一點,家族危矣!

01

而司馬懿之所以能夠經歷三朝而不為帝王所疑,最重要的是,司馬懿作為曹操的部下,他看清了為人臣子該把握的度。不信?你看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那場空城計。

觀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很多人都說諸葛亮的這出空城計漏洞百出,居然也能將司馬懿騙過去,簡直令人費解。有此想法之人是因為不明白司馬懿心中所想,司馬懿能夠以高齡一統天下,又怎麼會是一個庸才呢!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專家:他不撤軍才是真的傻

▲京劇《空城計》照片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分析,敵軍佈陣,即使再兇險萬分,也需要一試深淺,萬沒有不戰而退的道理。但是司馬懿沒有這樣做,當時他的兒子司馬昭還曾提議他願意帶領小部隊進城試探虛實。司馬懿卻斬釘截鐵地拒絕了。此事司馬昭完全不能理解父親的做法,但是軍令如山,即使不理解也必須撤軍。那麼,司馬懿此舉到底意欲何為呢?

02

諸葛亮曾感嘆,此計謀也只能是對司馬懿使用。一般人都會認為,因司馬懿生性多疑,見諸葛亮如此輕裝簡出,城門大開,必定心生疑慮,不敢進軍城內。並且事實如此,十分奏效。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專家:他不撤軍才是真的傻

▲司馬懿劇照

對於此事,司馬昭一直耿耿於懷。因此,司馬懿便在臨死之際,向司馬昭解釋了他的真正用意——司馬家族當時得到曹魏政權的重用,手中掌握兵權,其勢力難免不會被君主忌憚。但是蜀漢有諸葛亮的存在,得以與曹魏的司馬懿兩相制衡。假設當年他進城殺掉了諸葛亮,不用多久,曹魏政權的屠刀就會對準司馬家族,司馬家族的滅族之禍也就不遠矣。至此,司馬昭終於明白父親的苦心。

司馬懿此言著實摸清了曹操的心病。眾所周知,曹操是一代梟雄,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負我。他手下有強將謀臣無數,人才濟濟。再加上曹操對於司馬懿的瞭解,對他一直心存防備。甚至對司馬懿曾做下評價:不能為己所用,殺。由此可見,司馬家族和曹魏政權的關係,也是如履薄冰,十分驚險。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專家:他不撤軍才是真的傻

▲曹操劇照

03

可以說,審時度勢是每一個政壇高手的必備素質,而司馬懿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面對當時的三國膠著之勢,司馬懿對諸葛亮是看不慣也殺不掉,因為諸葛亮既是它的對手,也是司馬家族的保護傘。

所以,諸葛亮敢使用空城計,或者說敢對司馬懿使用空城計,就是看透了司馬家族和曹魏政權之間的關係。面對諸葛亮的空城計,當時的司馬懿選擇不戰而退,也是因為他對自己家族的處境看得足夠透徹,孔明此舉著實刺中了他的七寸。

由此可見,空城計,其實是個計中計。看似身在戰場,實則是在玩弄朝堂,窺測人心。諸葛亮與司馬懿,雙方心知肚明但卻配合的天衣無縫,實屬難得。這裡可能就有人要問了,假設當年諸葛亮所面對的對手不是司馬懿,空城計還能成功嗎?答案就很簡單了。倘若對方不吃這套,諸葛亮一方可能就會兵敗身亡,畢竟雙方之間兵力過於懸殊,非智謀可以轉圜。

司馬懿早已識破空城計,為何還撤軍?專家:他不撤軍才是真的傻

▲諸葛亮劇照

結語

這場空城計,雖然是高手對決。但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可以從中學習很多。一是不要輕視那些聰明人,他們之間的較量常常比普通人高好幾個維度,表面平淡解決,實則暗流湧動。高手對決,最忌盲區,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二是為人做事,須認清自己定位,劃下心理界限。否則,雖然不至於像古人那樣被當權者誅殺,但導致別人對我們產生一些誤會和猜忌就不好了。

參考資料:

《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

《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