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传有感

《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下至鲁哀公。这两百多年的历史之河中急流奔腾,诸多诸侯国政治上的动荡与变故,君王的生卒和更替,强宗大族的争权夺势,执政者的阴谋权术,国与国往来与战争等,告诉了我们春秋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告诉我们了历史的经验。

我还记得书中最让我伤感的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坟墓鞭尸的情节。一个只有家仇不顾国恨的人留下了永远的的凄惶,成功换来的是最大的失败,最大的痛苦。读历史让我明白:没有胜者!齐桓公看似胜利了,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何等威风,却在饥渴中悲惨死去。桓公死后,众公子忙于争夺王位,发丧之时,桓公之尸已腐烂不堪,齐国霸业随之衰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何等英明大胆的改革使赵国国富兵强,强大的秦国都非常震惊。可是后来赵武灵王一个人被困在沙丘宫,没有人给食物,也不给水。英雄末路的赵武灵王饿的只有在宫里爬树掏鸟窝,他居然坚持了很久。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

我还记得吴越两国交战,吴国胜利,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夫差才对勾践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可勾践只是对吴王表面服从,但他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以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在越国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可谁能想到勾践忍辱卑躬屈膝,卧薪尝胆,最后却自缢而死。

在历史长河中,我发现了仁者如鲍叔牙,知人理解人;智者如范蠡,低谷中不逃避成功后急流勇退赢得另一片艳阳天。最愚蠢的莫过宋襄公,战争中讲仁义,不攻击过河的部队,不攻击没有列好阵的部队,最后几乎命丧黄泉。岂不知“春秋无义战”。

读史使人明智,一部春秋让我更深刻地体味到了社会的弱肉强食,各个时代都如此,形式不同罢了,有的明刀暗箭,有的冠冕堂皇,人性大都是丑陋的,狰狞的面目往往被温情脉脉的面纱所掩盖。历史的长河让我明白一个正真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恒古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