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每日新闻快讯

1.持续晴天 气温攀升

 进入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气温也越来越高。4月23日,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周末我市持续晴天多云,气温将会继续小幅度上升。其中,周六最高气温将达到27℃。

  根据气象数据显示,从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我市晴转多云,气温12~22℃;周六多云,气温11~27℃;周日晴天,气温15~24℃;预计周一持续晴天。

  春天气温起伏不定,很多市民宁可多穿点也不愿意冻着,说是“春捂”。其实,春捂也应有个度,15℃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否则反而更加容易生病。

2.蔬菜种植铺就脱贫路

亳州新闻网讯 “你看我这西葫芦长得多喜人。已经卖过3000块钱了,今天又摘了20箱,卖了500块钱。”4月21日,谯城区五马镇五马村,68岁的于成太乐呵呵地介绍起自家大棚蔬菜种植的效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于成太一家六口,有五人患不同程度残疾,面对家中困境和不幸,他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被贫困打垮,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不等不靠,凭着勤劳的双手撑着一家人的生活。2014年,其家庭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日子一天好过一天,2017年顺利脱贫。

如今,于成太家几亩田地一半种了小麦,一半种了蔬菜,其中包括大棚蔬菜,主要种植西兰花、西葫芦、黄瓜等,“一年收三茬,收入3万块钱没问题。”

“现在有吃有穿,想吃啥就买啥,用的是自来水,出门是水泥路,啥都方便,生活不比城里差。”于成太笑着插话说,“以前过年才买点肉,初一包顿饺子,平时都不舍得吃,现在啥时想吃肉啥时买,家里也有冰箱,鸡鱼肉蛋没断过,孙子在特殊学校上学每年还都有资助……”

“帮扶干部隔段时间就来家里看看,了解我们的情况;家庭医生经常来帮我们测血压、检查身体,就连我们种的菜都有合作社过来收,好日子全靠党的好政策。”说起越来越好的日子,于成太的老伴郭淑兰笑在脸上,甜在心里,“我经常和老于说,趁现在还能劳动,能干多少是多少,虽然党的政策好,但也不能光指望政府,还是自己劳动挣的钱花着更舒心。”

3.涡阳县西阳镇全域化整治人居环境

“现在庄里的环境好多了,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我专门从城里回来把原来的破旧房子拆了盖新房,准备以后在这养老了……”昨天上午,涡阳县西阳镇太平村村民李守清看着自家正在建的新房子幸福地说道。

“今天的好环境,得益于镇村干部和党员的引领带动,是他们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用行动感染了我们。” 李守清说道,自从进行了责任分工以后,镇村干部几乎天天到村庄指导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间破旧房屋要拆掉,存在安全隐患”“畜禽要圈养,村道才会变得整洁干净”……通过镇村干部的宣传引领和现场指导,让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细枝末节了然于胸,大家也从最初无动于衷地观望,到积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并纷纷表示“自己的院落自己打扫,我们的村庄我们负责保持干净整洁”。

自今年西阳镇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来,除了太平村以外,其他乡村也都和太平村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植花草、修建广场、美化菜园,村民们纷纷动手收拾庭院内外,让开窗见绿、推门进园、移步健身成了村民的幸福标配。

西阳镇把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建立并完善镇村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将全镇13个村(居)委会120个村民小组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进行“网格化”包保,层层压实责任,由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公益岗位共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围绕《亳州市农村爱国卫生防疫运动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调度》总体要求,聚焦集镇管理、农村“厕所革命”、沟塘治理、废弃物陈年垃圾清理、农户“五净一规范”五个方面开展全域化整治,实行全民性参与、全方位保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好乡村。截至目前,全镇共拆除危旧房屋52间、约1566平方米,清理沟渠约3500米,清理村内沟塘102个,清理(运)废弃物和陈年垃圾约900吨,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296个。

同时,西阳镇还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圆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加入美好乡村建设行列,在村与村之间的建设过程中,激发村民积极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通过验收的美好乡村有3个,太平、王楼两个美好乡村正在实施中,预计5月初验收,刘庙、王庙两个美好乡村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4.苔干种植助脱贫

在谯城区沙土镇闫楼村,村民正在自家的田地里晾晒苔干。近年来,在谯城区沙土镇,苔干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和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据悉,苔干分为春、秋两季,在沙土镇每年种植面积都在2600公顷以上,仅春季苔干预计可为当地群众带来约6000万元的经济收入。

5.蒙城智医助理“四用”服务智慧健康建设

  蒙城县聚焦聚力智医助理“四用”,面向基层医疗打造人机协同的诊疗模式,赋能乡村医生,提质增效基本公卫服务,实现远程医疗同质化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插上智慧翅膀。

  会用。压实培训责任,实行分级培训,县培训到乡,乡培训到村。乡村医生通过培训、自学等了解系统功能,能够熟练操作使用。各卫生院建立由乡、村级业务骨干组成的内部带教队伍,以点带面,对不会操作和操作不熟练的医生分类给予点对点、一对一强化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每个基层医生了解并能熟练操作“智医助理”。县卫健委将2月份作为强化学习培训宣传月,各乡镇卫生院集中时间、精力对乡村医生进行集中培训和集中宣传,举办“我与智医助理”有奖征文活动,已收到征文54篇。学习培训宣传情况纳入县对乡镇宣教与信息化考评。

  常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智医助理”系统覆盖所有村卫生室,同时为每名使用系统的医生配备“智医助理”使用终端。卫生院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投入到位,对影响操作系统和业务系统卡顿现象等老旧电脑更换更新一批,确保满足工作开展需要。电信、移动加强乡(村)卫生院(室)网络的检查检修,跟进处理好网络断线掉线等问题,确保网络通畅。注重过程,重经常,抓平时,紧盯工作质量和实效,实行一份门诊电子病历对应一次辅诊,确保辅诊活跃率,一次外呼对应一次接通访视结果,确保接通率。落实首诊负责制,实行谁坐诊谁在线录入规范的门诊电子病历,禁止先诊疗后录入或几种由他人录入现象。对事后补录或由他人代录的,一经发现,将暂停辅诊使用,收回权限。

  想用。建立日常使用激励机制,将“智医助理”应用情况与绩效考核、“两卡制”应用、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诊疗费等挂钩,提高系统使用成效。建立考评评比机制,将“智医助理”应用情况纳入对乡镇卫生院综合考评,实行均数监控、量化打分、线性得分。重点考评病历建立工作量、辅诊病历规范率、辅诊活跃率、外呼接通率等重点指标。“智医助理”应用实行日通报、月排位、季评比。对连续2天落后的,给予通报批评;连续3天落后的约谈卫生院主要领导,限期改正。每约谈1次,给予考评扣0.5分。建立督查检查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村室对“智医助理”系统使用进行指导评估,委宣教与信息化股定期收集基层使用的意见和建议,将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定期反馈系统承建商加以改进。

  善用。推进医疗数据共享,实现“智医助理”系统和HIS系统、公卫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回写,可以调阅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立业务协同机制,将“智医助理”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两卡制”应用、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相结合,推动上级医院利用“智医助理”系统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指导,为县域分级诊疗提供支撑保障。聚焦把脉诊疗更精准,提高诊断准确率,有效降低误诊率。聚焦公卫服务更高效,通过系统智能语音机器人电话、短信等形式进行慢病随访、健康教育、体检等智能外呼服务。聚焦远程会诊更便利,将“智医助理”接入现有的远程影像、远程检验系统,借助电脑或智能移动终端,实现县域内村与乡,乡与县医疗机构实时远程会诊,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良好就医秩序构建。

6.“世界读书日” 书香满亳州

  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谯城区图书馆志愿服务小分队的志愿者带着精心挑选的书籍和礼品,到花戏楼街道牛市社区开展“送书上门”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先后来到张爱华、张桂森、张西军等老党员家中,与老党员们亲切交流,给他们送去了政治、历史、军事等方面的书籍。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谯城区图书馆在亳州老街社区举行读书宣传会,与社区读者、游客现场交流互动。

  此次读书日系列活动分别在三个不同的社区举行,每场活动对不同的群体进行重点宣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引导读者进行线上图书阅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读书宣传,让更多人拿起书本,一起感受读书的魅力。

7.亳州核雕:果核上雕刻大千世界的“鬼工技”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中学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核舟记》,里面描述道,“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两三厘米长的桃核上,竟然能雕刻出这么多物件和文字,真可谓鬼斧神工,所以核雕又有着“鬼工技”的美誉。而在去年我市公布的第七批市级非遗名录中,也有核雕这项传统技艺。如今,在市区许多景点,都展示着亳州核雕工艺品,为丰富民俗旅游产品、弘扬亳州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桃核上的抗疫英雄

眉头紧锁、双唇紧绷,坚毅而又饱含深情的眼睛隐约噙着泪花……相信疫情初期钟南山院士的这幅照片大家都看到过,可是在一个仅仅3厘米高、2厘米宽的桃核上雕刻出来的钟南山头像却更让人感到震撼。说起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雕刻者李峰依然很激动:“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一直在废寝忘食地为抗疫奔波,他那忧国忧民的神情在我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花了一个星期,用桃核雕出了这件作品。”

不仅仅是钟南山,李峰随后又将通过新闻媒体看到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形象搬到桃核、橄榄核上。坚硬的材质、锋利的刻刀偶尔会伤到李峰,厚厚的茧子和隐约的刀痕布满他的双手,但李峰表示,能用自己的手艺记录这段特殊的历史、这些英雄的人物,自己感到很值得。

李峰今年40来岁,是我市市级非遗“亳州核雕”的传承人。据其介绍,核雕主要材料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包括桃、杏、枣、橄榄、樱桃、杨梅等在内的果核类;二是核桃壳类,亦称果壳类。核雕盛行于明代,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属于民间微型雕刻手工艺范畴。

孜孜不倦学艺路

李峰少时家境贫寒,母亲在他一岁多时就病逝了,中学毕业后,他便跟随长辈雕刻家具谋生,这是一门家传的技艺,“我的高 祖父会木工手艺,从山西逃荒到亳州之后,就留下来扎根生活。他擅长木雕木刻、绘画、烙画、核雕,后来又把手艺代代传了下来。”凭着热爱和坚持,李峰在各种家具上雕刻的边花回纹、花鸟鱼虫、珍禽异兽等图案栩栩如生,深受群众喜爱。

闲暇时李峰便在家画画,“每天都会画,开始是临摹连环画及书本上的插图,后来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家里的锅碗瓢盆、农村的一草一木,全都成了我写生的素材。”在农村,有些农民相信桃核戴在孩子身上能避邪,李峰便经常把自己雕刻好的桃核筐之类的小玩意送给村民,“这些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本功。”

随着家具的机械化生产和机器雕刻的盛行,李峰的手工家具行当越来越没有市场,迫不得已,他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然而,内心对雕刻艺术的热爱却从来没有动摇过,他开始边打工边学艺

打工期间,李峰来到苏州拜在核雕大师韩英的门下断断续续学了五年。老师的要求很严格,首先要求他将一块20厘米厚的木头用刻刀推平,而一次只能推3毫米厚,一块木头最后被一层一层推成一张薄木片,就这样,有着多年核雕经验的李峰愣是被要求练了一年“推木头”,第二年才开始学习在桃核上雕刻。也正因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不辍努力,李峰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最终形成结合了南派的精细和北派的豪放,而独具皖北特色的核雕技艺。

入选非遗焕新生

近几年,我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亳州人,李峰看到了发展民俗旅游产品的需求,便于2012年回到了家乡亳州。很快,李峰制作的各种核雕、烙画等工艺品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有关部门为他在市区花戏楼景区开设了工作室。工作室让游客直观感受到了核雕的魅力,而奔波多年的李峰也迎来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春天。他开始尝试着以亳州历史名人故事等为主题创作了一批人物、山水、花鸟等核雕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为弘扬亳州文化,发掘民俗旅游产品起到了推动作用。前不久,亳州核雕又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核雕制作工艺繁琐、耗费时间,同时收入也不高,所以愿意学习的人并不多,如今,李峰正在教授他17岁的女儿学习这项技艺。“核雕费时费力,一件作品要花费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一不小心还很容易受伤,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学核雕的不多,老辈留下来的手艺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我要为家乡亳州保留住这一技艺,如果有人学,我会免费传授,毫无保留。”李峰表示,希望更多的人重视核雕的发展与传承,让这项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