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趙普是北宋初年的宰相,他在宋朝的建立過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論是陳橋驛兵變扶持趙匡胤當皇帝,還是杯酒釋兵權收回各方節度使的大權,都是由趙普進行策劃的。而在趙匡胤去世後,他仍舊在朝廷中佔有重要地位,受到宋太宗趙光義的器重,是宋朝初年地位最重要的宰相。在趙光義執政過程中,趙普最大的功績就是"金匱之盟"的故事,確立了趙光義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澆滅了魏王趙廷美企圖爭奪儲君之位的野心。然而這個事情在歷史上卻存在很大爭議,"金匱之盟"是否存在,具體內容到底是什麼,卻也一直沒有定論。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眾所周知,趙光義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他即位的合法性來源於兄終弟及的說法。然而這個說法在中國古代是存在巨大爭議的,因為按照"儲君立嫡,無嫡立長"的傳統,趙匡胤的合法繼承人是趙德昭或者趙德芳。然而趙光義以皇叔的身份繼承了皇位,因而引得朝中爭議不斷。再加上趙匡胤之死存在很多疑點,因此趙光義的皇位合法性受到宋朝開國元勳們的質疑。這種合法性質疑在整個北宋都一直存在,後來由此引發了魏王趙廷美陰謀叛亂的政治風波。而趙光義解決這些質疑的方法便是公佈所謂的"金匱之盟",讓皇位合法性符合法定要求。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金匱之盟"最早是由趙普在朝會上公佈的,當時他公佈這個便是為了平息朝中因趙光義皇位爭議而引發的政治風波。按照趙普的說法,這個事情發生在趙匡胤剛建立宋朝之時,最初的提議者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母親杜太后。當時杜太后病重,趙匡胤親自照料。杜太后就提出,由於趙匡胤的兒子太小,一旦他有所變故,皇位的歸屬很可能步柴家的後塵。所以她召集了趙光義和趙普,四人共同定下"金匱之盟",作為宋朝皇位傳承的法定依據。金匱之盟趙普起草,由杜太后作證,是趙匡胤和趙光義共同簽字的協約,存於金櫃之中。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這份協約的內容主要是規定了,宋朝皇位採取兄終弟及的傳承方式,即趙匡胤去世後,由趙光義繼承皇位。趙光義就是以這個為依據繼承趙匡胤的皇帝位,也是以此來平息朝中的質疑。然而魏王趙廷美又提出質疑,他認為按照這個協議自己才是宋朝的儲君,而不能讓趙光義長子趙元佐入住東宮。

於是這份協議又受到質疑,主要是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這份協議只管趙匡胤和趙光義,還是宋朝以後的傳承都是兄終弟及?另一方面,這份協議的原件在哪裡?實際上這兩個問題至今仍在歷史學界存在爭議,學者們都有自己的看法。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趙光義和趙普也沒有給出答案。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在我看來"金匱之盟"就是趙光義和趙普為了應對朝中質疑,和趙廷美對皇儲之位的覬覦,編造的故事。因為他們既沒有拿出"金匱之盟"的原件,也對具體內容模稜兩可。趙普在辯解時曾提到自己在趙匡胤末年被罷相離開東京汴梁城,他說自己當時還給趙匡胤去信,勸其遵照"金匱之盟"進行皇位傳承。雖然這些都被《宋史》所採納,但這封信和"金匱之盟"的原件一樣下落不明。或許這封信根本就沒有存在過,就是為了證明"金匱之盟"的存在拉趙光胤站臺。而趙匡胤已經去世好幾年,反正沒證人證據,趙普可以隨便編。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主流歷史觀點認為"金匱之盟"存在,只是對其內容是"獨傳"趙光義和"再傳"趙廷美上存在爭議。我這種觀點和主流歷史觀點還是存在差異的,我認為這整個過程都是政治秀。這其中除了趙光義和趙普沒有拿出切實的證據外,從當時的歷史環境看也不太可能發生"金匱之盟"的事情。

首先由杜太后提出金匱之盟就讓人疑惑,這不符合杜太后的作風,和當時政治環境。按照趙普的說法,事情是在杜太后病重臨終前提出的。從當時的情況看,杜太后既沒有必要擔心趙匡胤早逝,也沒有理由插手儲君事務。當時趙匡胤才三十多歲,正當壯年,身體狀態極好,除政變之外並無早逝的風險。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五代十國時早逝的皇帝很多,可要麼是在政變中被殺,要麼死於戰場,要麼沉迷美色虧了身體。趙匡胤作為宋朝開國皇帝,對國家和軍隊掌控很嚴,而且一個月前才完成了初步的"杯酒釋兵權",政變風險不大。趙匡胤生活比較節制,對美色沒有過分的需求,又是武將出身,三十多歲猝死風險較低。他當了皇帝后御駕親征的可能性變得很低,死於戰場的幾率也微乎其微。所以杜太后以柴家故事為由插手皇儲的動機不足,而趙匡胤又有充分的理由拒絕。而且趙匡胤是雄才大略的皇帝,說他為了順從母親,就罔顧國家法定程序,這太想當然了。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而且杜太后向來不插手宋朝政治,就是家中的老太太,養老生活與政治關係不大。怎麼會突然就心血來潮插手皇儲事務,而且趙匡胤還答應了,這完全是沒有道理。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杜太后在臨終前匆忙提出"金匱之盟"並不合情理,再逼著連宰相都還沒當上的趙普起草文書就更離譜了。

從"金匱之盟"的內容上看,趙光義和趙普的說法模稜兩可,很顯然兩人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方面是沒有拿出原件,也沒有後來趙普和趙光胤的信件,也就缺乏物證。而對於趙廷美提出的"獨傳"和"再傳"問題上,一直都沒有結論。因為按照兄終弟及肯定是"再傳"的,但趙光義卻又不想"再傳"。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這之中有個重要的政治傳統是,從唐末開始"晉王加開封府尹"就成了儲君的潛規則。後周世宗柴榮、趙光義等在當皇帝之前,都是先走的這個流程。這個流程雖然不是法定的,但在當時作為了政壇的共識。趙光義即位後,讓魏王趙廷美當了開封府尹,只要再改封晉王,就符合這個潛規則了。可趙光義又讓自己的長子趙元佐入住東宮,擺出立太子的姿勢,這就讓趙廷美不樂意了。這樣一來皇儲之爭越演愈烈,趙廷美勾結盧多遜拿兄終弟及說事,要當宋朝的皇儲。而趙光義不樂意,便召回被趙匡胤貶到河陽的趙普,然後弄出了"金匱之盟"。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這裡面還有個最大的問題是,趙普本身是被貶謫到河陽當節度使的。從"杯酒釋兵權"開始,趙匡胤很器重趙普,讓他從樞密使做到了宰相。當時趙普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左膀右臂。而趙光義當時是晉王加開封府尹,地位還在宰相之上。本來按照法定程序,一切聖旨同時由皇帝確定和宰相簽署。趙匡胤器重兩人,把皇帝簽署的權力放給了趙光義。於是這兩人可以說是一手遮天,幾乎可以壟斷朝中大小事務。後來趙普因為以權謀私被罷相,貶謫到河陽當節度使,直到趙光義即位後的第二年才被召回東京汴梁城。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有趣的是,趙普被罷相時向趙匡胤控告趙普的便是盧多遜,而盧多遜正好是積極擁立魏王趙廷美當儲君的盟友。這樣看來,針對趙光義皇位合法性的討論形成兩個派系。一派是以趙光義和趙普為首,搞出"金匱之盟"。另一派以趙廷美和盧多遜為首,堅持兄終弟及。這盧多遜和趙普在宰相位置上糾纏多年,互相傷害的次數不少,是典型的政敵關係。後來趙廷美與盧多遜陰謀政變失敗後,也是趙普接替出任宰相。可見關於皇儲之爭牽出"金匱之盟",顯然是趙光義和趙普為應對政治危機的作秀,並非早在杜太后時就安排好的。

狽論南唐(十三)趙光義皇位受到質疑,趙普設計金匱之盟堵住眾口

我認為為了防止柴家事情重現,趙匡胤和趙光義私下是有安排的。就是趙光義緊急情況下繼承帝位,以防止大權旁落,藩鎮擁兵自立。可這種小概率事情沒法搞個法定程序,只能在已有程序上搞潛規則。趙匡胤和趙光義便利用了"晉王加開封府尹"的潛規則,作為臨時處置的辦法。可趙廷美和盧多遜卻抓住其中的漏洞,想把潛規則變成明規則。可趙光義靠潛規則上位的,又不能直接否定,於是找趙普幫忙。兩人合計整出了個模稜兩可的"金匱之盟",暫時堵住了朝中的嘴,卻壓不住人心。正所謂一個謊言要千萬個謊言去彌補,就是如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