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位写出《中国足球最需要普通人》的普通人,后来去哪了?

当年那位写出《中国足球最需要普通人》的普通人,后来去哪了?

我们之前在新浪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写于2013年,看完就毫不犹豫的转载过来了,虽然当时没有找到作者,《一个普通人报考D级教练的故事:我来了,你在哪?》。

今天,在知乎上浏览一个问题“国足为什么技术那么差?到底是什么原因?”,偶然看到了下面这篇文章,第一反应是:不是吧,真的是他?

联系上之后,简单的三言两语,立刻就把我们又拉回了成都。

原来,这位2013年就开始为中国足球最需要普通人尝试实践的哥们,在成都开了一个青训班,茁悦足球,后来并入了皇家贝里斯,也就是我们在成都Level 1的合作伙伴。

最记忆犹新的,除了他们那个深植于社区的球场,还有就是下面这些最真实的真情实感。

就像他最后说的,一个孩子成长,是多么复杂的旅程,而我们大人,却总是执迷于那些即时性的成功上。

先别管什么是足球,教育先行。

当年那位写出《中国足球最需要普通人》的普通人,后来去哪了?

01.

2013年,我仗着自己成都十三中某班某队替补后腰的出身,一腔热血报考了D级足球教练,在烈日骄阳下苦撑七天得以幸运通过,一时感慨,写下了《中国足球最需要普通人》,纪念独特经历之余,也希望在无数的人心中埋下那颗种子。

后来那文章火了,很多人跑来留言,说同意我说的,凡事光骂确实没用,搞青训从我做起,大家都去报教练班吧。

那年之后,足坛发生了很多事情,3年间大江东去,多少英雄人物,沉浮于波涛汹涌中。里皮执教的国足平均年龄已经29岁,38岁的郑智依然要飞奔回防。

徐根宝青训基地的徒儿们已经拿下了中超冠军。在成都高调开疆扩土的菲戈足球学校跑路,被家长们追讨退钱。

成都小学生巴黎邀请赛夺冠,现场哭唱国歌,视频播放量千万……

我的两位优秀导师在那一年以后继续走在为中国足球根基奔忙的路上。

武朋老师执教更高级别培训班的照片,还能经常在朋友圈看到。

定居成都的张秀萍老师,和我们一年能见上个一两回,她更多的接了本地培训班的任务,也经常去支援其他省份的教学工作。2016年成都体育学院成立了西部第一个足球运动学院,张老师在合照中间笑靥如花。

上次见面,我和足协小范请她吃个火锅,剪了短发的张老师还未换下训练服装,飒爽英姿,坐下开聊,天南地北,海阔天空。

大概是本桌的谈资太不寻常,旁边三个网红脸和一个富二代屡屡投来好奇眼光。

在这个随(Gu)手(Yi)把保时捷钥匙放在酒杯旁的嫩芽富二代看来,美女的定义可能就局限于这三个傻傻分不清楚的网红脸,而"体育"的定义估计就局限在他看球时喝的酒,手机新闻里C罗的转会费数字和赌球付钱那一刻的小紧张。

吃到最后我问导师这一年算过得好吗?张老师说,感觉对比上一年变化也不太大。

这期教练班的多位同学依然奋战在体育教学的一线,体育的定义据说主要是做操,跳绳和跑圈儿,偶尔上上足球课。

他们中有些人极其幸运,校长大人认可团体运动对青少年教育的巨大意义,积极拉动建设示范性足球学校,自己也能从兴趣班和训练补贴中提升收入。

有些人却只能在划定的框架内浑浑噩噩的度日,让孩子们以不受伤为唯一目的,开展自己的教学。

不过,还是要感谢成都足球的些许底蕴,圈儿里还没听说被逼跳足球操的。

当年那位写出《中国足球最需要普通人》的普通人,后来去哪了?

02. “我们自己上”

在2015年,这股教球育人的热情难以放下,三五好友一撺掇,让我弄营销策划,租个场地,0生源也无妨,实践一下最重要。

我找到北体大毕业的体制内大神阐述构想,大神当时满世界带着国少打比赛,听完我的描述,淡然的说,做金字塔底已经不是他的理想,他想去做金字塔顶。

“中国不是不能诞生梅西,只是这个歪歪扭扭的金字塔让他没戏。”

大神没过多久真的从体制内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我一开始以为大神是搞推荐苗子去国外俱乐部的生意,结果发现他在搞中国青少年各顶级比赛的数据,当我以为大神是要准备卖大数据时,大神又告诉我已经有送出去的娃要被中超俱乐部选回来了……这些神操作都让我这个外行人觉得更外行了……

没法儿靠着大神,几个外行兄弟就张罗了一个摊子,租场地,签教练,开搞,取名茁悦足球,joyfootball,用一颗斑斓的小树作为logo,专做少儿快乐足球,做那种一堂课7成时间娃儿都能笑的训练,饼画的还是不错的,定位也很明确。

这个小摊子股东情况不得了,四个人加起来年薪超过了300万,然而没人可以全职来做,也只敢出50万用业余时间来投入。

当然,年薪最高那个,在第一次招生那天站在球场门口负责给家长签到,他前后忙活了3个小时,以他的时薪来算,这个投资回报相当可观了。

我们找上了几个很棒的年轻人,然后和当时KOP还没上任的利物浦俱乐部取得了联系,两个拿着UEFA执照的教练飞来做了开学营,很负责任留下了示范课,还有一堆我至今也没机会看完的教材和训练设计。

事情的开始有模有样,当然,事情的转折也和许多过于自信的教育培训类公司一模一样,困顿于生源规模停步不前,不上不下的……

我们很快就总结出了why,一来我们根本不是和其他青训机构竞争,我们是在和EF迪斯尼学而思杨梅红番茄田等等知名教育机构竞争娃儿宝贵的时间。

其次,我们不可能为了提高收入而提高训练频率,快乐足球的基础就是科学的训练量,我们并不是精英足球。

第三,优秀的英语课程容易复制,优秀的足球课程基本在不同风格的教练之间难以复制,体育毕竟就是体育。

第四,再优秀的教练,他的队伍是会有上限的,如果要坚守训练质量,那一个教练最多把持七八个娃就已经不错了,不像奥数英语语文,开一个直播班,可以出现当晚收入破50万的个人劲爆业绩。

茁悦足球运行了一年,收入异常平稳,传说中飞速膨胀的青训市场大蛋糕没有砸在我们身上。

砸谁身上了呢?

同时开始在成都拓展的菲戈足球学校看起来足够有钱也有决心,但稍微观察一下每节课娃的数量也明白,这是支撑不起那传说中4万月薪的葡萄牙外教的。

我们确定蛋糕也没砸大佬身上,蛋糕根本就没有长出来。

没过多久,菲戈足球学校跑路,足协号召其他俱乐部接盘,不能苦了交了钱的娃儿和家长。

我们的运营资金一直无处可花,很明显,家长不会因为你宣传做得美并配了100个助教就把娃交给你,甚至不会因为你免费就送娃来试训,这真的是一个既不刚需也不高频的生意……

如果有谁想着十年为期,最终靠把娃卖给恒大赚回一切,那我只能说请您务必坚持到最后……

账上钱多的时候我们还去跟谁学平台狂买自己的利物浦夏令营产品,做了百万级的假售出,体验了一把参加双十一的赶脚。

后来老婆大人实在看不下去,把没用的运营资金拿去玩了2天美元期指,2天的盈利金额相当于我们这10个人忙活一年多的40倍。

梦想是无价的,只是这个40倍就像一记耳光。

我们把留下准备买物料的费用投去了年轻人的一个球场,然后分了股本金,带着娃儿们投靠了皇家贝里斯,经历各种的辗转反侧,人来人往。

当年那位写出《中国足球最需要普通人》的普通人,后来去哪了?

如今自主招生人数已经有良好的上升趋势,又服务了泡桐树,嘉祥等知名教育集团,加上俱乐部有比较全面的盈利模块,还能请到能量10000分的前同事老付,为了梦想接受降薪,从英国回来坐镇总经理,感觉构建一个扎根城西大社区的社区足球俱乐部还真有可能实现。

我自己远离了管理,但坚持了每周六带5岁小孩儿们训练一课时,领到200元的课时费,庆幸这个香火至今还没有熄灭。

03. 走入正循环

我一直觉得,我们需要打破一些固有的家长认知,比如“足球训练就该比学而思奥数便宜”,足球训练永远100元以下,奥数永远500元往上,那我们体育产业永远完蛋……

这个产业可以靠提供不断升级的,令人感动的体育体验,来让家长们不再重文轻武,乐意掏钱给孩子买经历。

有朝一日,市场上能够出现因为提供了更好增值服务,而获得更好定价权的青训机构,从而带动产业形成充分竞争,学校和家长都能更专业和更方便的依据不同训练目的进行俱乐部选择。

如果让我从产品的角度来想,无比赛结果压力的兴趣班,有结果压力的梯队训练,向各个学校输出的训练服务,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课程体系。

如果我们青训机构自己没有把区别化做得足够明显,那也不能怪家长们只愿意掏100元的通价。

只要家长们乐意为更好的体验掏钱,那足球教练就可以提升收入,就目前我自己观察,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月薪4000的D级教练比一些月薪4万的外教训练带得更好,他们值得被给予更好的薪酬回报。

基层青训教练可以靠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带队参加多级别的全社会参与的校园足球联赛,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尊重与劳动报酬,让他们与美国的体育教练一样,被强大的科学体系和商业环境推入一个收入不断增长的正循环,以此带来更精英的人群从金融和互联网转入体育产业。

这些臆想都被一个无情现实打败,这个设计上的正循环,第一步就转动不起来:如今D级教练培训班的名额要靠抢,C级教练培训班就更别说了。

基层教练员人数的差距已经是老生常谈,足协怕放猪进来我们也能理解,但若真放开了去按市场需求开班,真有那么多人报名吗?

毕竟也不能期待更多的人违反人性地投身到这个经济回报不高,但技术含量巨高的行当。

最关键的,就算教练人够多了,光训练的话对谁都是没用处的,我们并没有日本学生足球联赛那样有影响力的赛事,让这帮人为了梦想去奋斗,人家的联赛已经办了快100届了,高中生打个比赛有5万名到场观众,气氛爆棚,全国直播不说,各种商业力量赞助支持,新垣结衣堀北真希等女星应援……

以上写的没有哪一项是我国教育部允许的。

根结在哪儿,谁又能想的清楚。

当年那位写出《中国足球最需要普通人》的普通人,后来去哪了?

04.“祝你们好眼力”

如果说足协身份尴尬力不从心,那民间力量能帮到足协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说笑笑就好了,试问”民营经济体能帮到国企吗”这种问题有人回答了吗?

尽管如此,有些人仍然做了很棒的尝试,那就是多把先进体育市场的东西引入中国。

我在牧野的朋友圈看到的宣传报了名,然后在某个市中心职校的阶梯教室开始了IPSO球探课程,导师Collin Chambers操着标准的伦敦音,带着一个和李小龙很相似的翻译,开始给我们讲述那些关于球探的窍门。

这是一个洗脑的课程。

学完以后可以直观感受到差距,让我们知道小孩子真的是有无限可能,而正是后天训练的不同造就了后期成长高度的不同。

这个规律不止适用于足球。

有一个下午,Collin让我们看一段比赛录像,问我们对各个球员的评价,我们用他教的一些技巧做了笔记,七嘴八舌的选出了超强的前锋孩子,还有不错的清道夫苗子。

Collin一直保持着英国人那种微笑,等我们讨论完,问,有人注意蓝色8号吗?你们觉得蓝色8号的孩子怎么样?

一个班里,无论是国米青训驻派成都的两个意大利人,还是操盘成都最老牌足球学校的成都人,还是一众英超老粉,都觉得蓝色8号最多算得上是中规中矩。

只有两个教练说, good。

我们面面相觑,难道“中方教练组又看走了眼”……这种事情太经常发生了……

他非常郑重的站回讲台,用有力洪亮的声音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这段录像分析,你们一定要记住,我告诉大家,蓝色8号是场上所有球员里最优秀的!

接下来,他分析了这个孩子的跑位传球和各种细节,我们心服口服。

8号在每次的攻防串联中都引导球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虽然不是队长但他是场上召唤队友最多的人,他的接球传球方式与顶级球星属于同一节奏模式,他甚至在观察到对方想快发任意球而自己队友没有及时落位时,像职业球员那样去影响对方摆放足球,这些超越年龄的表现,真的被我们这群只

关注攻防亮点的人忽略了。

Collin做完回放,我们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我们执着于早期结果,我们总是能看到那些明显的事情:谁射进了门,谁总是掌控球权……

我们在抖音上点赞一个天才般的颠球儿童,点赞连过五人射门进球的少年,我们总以为我们学到了点东西,能去预测这个小孩的未来10年,我们以为这灵光一闪就可以证明那是一个“胜任比赛”的孩子。

甚至总以为一个里皮,能把我们的国家队带进世界杯。

一个小孩的成长,是多么复杂的旅程,要给予真正客观的评价,让他找到归属于他的位置,这真是何其困难。

但,这就是足球,11个人各司其职的复杂团队运动,我们已经是个体竞赛的大国,这个优势甚至不止是体育,但我们的团体项目,比如足球的养育体系真的还相当初级,我们需要一整套学生联赛体系来提升我们的孩子和改变所有人对于团体运动的态度,我们更需要大量的青训教练和球探来支撑这个体系的运转。

大树能长得多伟岸,完全取决于根脉能有多深。

课上完了,合影告别,Collin祝大家以后好眼力,同时也好运气。

我们笑问,看多少个孩子,能挖出一个蓝色8号?

他说,maybe thousands,maybe millions,but your country must build the base number first……

有时候家长会在场边问我,哎,你看这节课下来,你看我小孩将来踢球行不行?我都会很耐心的回答他,现在还早,让他尽情享受乐趣,等他到真正开始了技术训练,然后比赛多了之后,我们再来看。

何必要这么早给一个无限可能的孩子下结论呢?

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是蓝色8号,不走职业足球的道路也未尝不可。

他也因儿时经历而获得了队友,获得了自己一生的乐趣。这个世界的成功本来就不是只有行和不行两种评判标准的。

寒假里,教练们带着皇家贝里斯的梯队孩子外出比赛,横扫夺冠,作为无数个普通的青训机构中的一个,这一切美好都值得庆祝,但仔细一想,这群孩子的未来到底如何,甚至能不能与足球相关,却也不那么明晰。

2019年,恒大似乎要被建设成一个国家集训队傀儡来参加中超,卡塔尔重金打造青训学院数年后收获了亚洲杯冠军,日本队碾压伊朗的阵容全部留洋海外,成都西村大院里的一个本地俱乐部刚刚修缮完了草坪…………

一切就像是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的开篇所写,这看似平常的一年,实质上是过往发生的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祝这片土地此刻正静静养育着很多个蓝色8号。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