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降息更可能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非存貸基準利率

文章來源:窩居找房

原標題:央媒:未來降息更可能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非存貸基準利率

未來降息更可能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非存貸基準利率

未來降息更可能會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非存貸款基準利率。

1月4日,央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央行同時宣佈,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將不再續做。

此前,央行已於去年12月19日創設了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以定向降息的方式支持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放貸款。1月2日,央行又宣佈自今年起放寬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於500萬元”調整至“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範圍擴大至大部分銀行。三項政策疊加,再去除一季度到期MLF不再續作因素,央行將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此次降準並未超出市場預期,因為每年1月份銀行體系都面臨著流動性缺口。2017年央行推出的臨時流動性便利工具(TLF),2018年推出的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都是為了彌補缺口。而此次央行之所以全面降準而非臨時性措施或定向降準,主要是出於三個方面考慮:

一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日前官方公佈的2018年12月製造業PMI跌至49.4%,創2016年3月以來新低和2009年以來同期新低,超出市場預期,再加上2018年11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正轉負,2019年的經濟下行壓力已不容忽視。

當前全球經濟已進入下行拐點,我國出口增速預計將明顯放緩,加上國內投資消費慾振乏力,企業居民信心整體偏弱,銀行信用擴張意願不足,政策必須提前發力,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這是開年即全面降準的最重要原因。

二是優化流動性結構。2019年1月流動性缺口較大,除了春節前取現需求增加和繳稅等季節性因素之外,還有兩方面因素不容忽視:一方面,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2019年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已提前下達,債券發行較往年提前,將會給流動性帶來壓力。另一方面,由於貿易順差持續減少,央行外匯佔款餘額已連續4個月下降,同樣也加劇了流動性壓力。通過全面降準,可有效滿足銀行的流動性需求。

三是降低融資成本。目前商業銀行獲得資金的主要方式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OMO)和中期借貸便利(MLF),成本較存款準備金要高,且由於要求抵押物,又導致了流動性分層現象,大型銀行流動性充裕,而中小銀行流動性不足。通過全面降準釋放低成本資金,有助於改善這一狀況。據央行介紹,降準置換MLF,每年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200億元,而安排在年初降準,則有利於銀行做好全年信貸工作安排。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刪去了“中性”和“把住貨幣供給的總閘門”的表述,轉而強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李克強總理1月4日在銀保監會主持召開座談會時也強調,要注重加強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實行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適時運用好全面降準、定向降準和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為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支撐。這預示著後續將會有更多的邊際寬鬆政策出臺。

另外,由於目前美國加息節奏傾向於放緩,我國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正在逐漸打開。考慮到存款準備金率仍處較高水平,預計後續仍有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動作。而考慮到央行工作會議今年對“穩妥推進利率‘兩軌並一軌’,完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的安排,未來降息更可能會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非存貸款基準利率。

央行降準之後,周邊資本市場應聲而漲,而人民幣匯率則應聲而降,不同市場已經表現出了不同反應。除此之外,預計降準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房地產市場預期,這就需要政府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防止房價大起大落。與此同時,應繼續落實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各項配套措施,綜合運用各種政策工具,從債券、信貸、股權等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使央行放出的“水”能切實流向最需要的領域。(原題為《貨幣政策發力逆週期調節》)

本部分圖片網絡文字及觀點,來源於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