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慘劇,一場幼童的死亡直播,請媽媽們慢下來...

這是一起人間慘劇。


一場3個月大寶寶的死亡直播。

一位媽媽把自己3個月大的寶寶放在隔壁房間,用監控觀察,在“付費睡眠引導群裡”和數位媽媽交流“寶寶的睡眠引導”,希望寶寶能夠學會趴著入睡。

但卻目睹了自己的孩子窒息死亡的全過程……

在這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這位媽媽多次在群裡反映寶寶的異常表現,一直處於想人為干預的邊緣,但在關鍵時刻都被其他媽媽給勸住了。


悲劇是這樣發生的......


人間慘劇,一場幼童的死亡直播,請媽媽們慢下來...


當天下午1點左右,這位媽媽就開始在付費群裡著急忙慌的諮詢。


人間慘劇,一場幼童的死亡直播,請媽媽們慢下來...

人間慘劇,一場幼童的死亡直播,請媽媽們慢下來...

人間慘劇,一場幼童的死亡直播,請媽媽們慢下來...

多次無法忍受寶寶的哭聲,想過去人為干預,都被其他媽媽給勸下來了。


人間慘劇,一場幼童的死亡直播,請媽媽們慢下來...


在寶寶沒有聲音了之後,還對各位寶媽的建議表示感謝,大概是以為寶寶已經入睡了。

人間慘劇,一場幼童的死亡直播,請媽媽們慢下來...


直到下午3點,這位媽媽走進房間打算叫寶寶起床吃奶。


但是,孩子已經流鼻血、嘴唇變紫,永遠離開了人世。

人間慘劇,一場幼童的死亡直播,請媽媽們慢下來...

在寶貝女兒出事兒之後,還在群裡諮詢結紮後還可以再生嗎?

這位媽媽,在這個時候已經失去思考能力了。

根據媒體報道,這家名為“芝士小餛飩”的機構,是一家打著用美式育兒方法為新生兒改善睡眠質量的付費睡眠群。

其中最有名的一個觀點就是:寶寶在幾個月的時候,會有一個“翻身倒退期”,這階段寶寶晚上睡覺會不停的翻身,直到寶寶會趴睡了,才算完成“解鎖趴睡”這個任務,結束倒退期。

其實,美國兒科學會早在1992年得出了一個結論:寶寶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綜合症(sids)的主要原因”,並且建議“寶寶儘量不要趴睡”。(擔心寶寶睡成“扁頭”?美國媽媽們竟然為此也焦頭爛額!


焦慮感催生育兒泡沫


寶寶睡姿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而是想聊一聊目前的非理性育兒現象。

不知道大家留意沒有,上面那種打著“科學育兒”旗號的機構,在國內竟然有很大的市場。

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新為人母的媽媽們沒有相關育兒經驗;

另一方面,是由於這些所謂的機構整天在販賣焦慮。

“其他寶寶都已經會趴著睡了,你們家寶寶還沒有形成睡眠習慣”

“孩子漲智商的時候,這件事兒絕對不能耽誤!”

“我家寶寶用了這個智力開發課程,一個月就跟其他寶寶拉開了差距”。

“4歲孩子被央視點贊:這件事,多少孩子還在偷偷被耽誤”

這些是他們慣用的宣傳語。

先不說這些所謂的教育培訓機構到底正不正規?老師是否專業?

即使上了一個所謂的智力課程,就能比別的孩子聰明?

比其他的孩子少說兩句英語,少背幾首詩就落後了?

大部分父母送自己的孩子去培訓班,只是為了消除自己內心的焦慮感。

因為自己也不知道到底這種培訓班學了到底有沒有用。

還總在自我心理安慰:學了總比沒學好吧。

再說說市面上這些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培訓機構,你有去核實過老師的資質嗎?她們有過成功的教學經驗嗎?

最最重要的,有問過孩子的內心感受嗎?

我們家dj涵涵2歲的時候,旁邊商場裡有一家知名機構推出了早教課,邀請去免費試聽。

當時想著,反正也沒事兒,讓寶爸帶著去感受一下。

結果就上了一次課,寶爸回來也氣呼呼的“這種別把孩子帶偏了!就是機械式灌輸,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與反饋,特別反人性。就讓她在家裡開開心心的玩兒不好嗎?”

我身邊好幾個寶媽給孩子報了價值不菲的培訓班,但好幾家已經跑路了。


請停止育兒攀比


平時在小區裡遛娃,發現很多大人湊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互相問對方的小孩現在都在學什麼?都會什麼了?

聽說其他孩子有自己孩子不會的技能,心理焦慮的不行;

聽說自家孩子有其他孩子不會的本領,心理又沾沾自喜。

看到其他孩子都會趴著睡了,不行!自己孩子也得趴著睡!

一看其他小孩會背唐詩了,不行!自己孩子除了唐詩還得背宋詞、元曲。

看到其他孩子學會一門樂器了,不行!自己孩子得會吹拉彈唱。

總覺得不這麼做的話,就是耽誤了一個世界級天才。

累不累呀。

孩子真要是天才的話,你想擋也擋不住。

所謂天才,就是“合乎邏輯的下意識”,它的一舉一動,都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

所以,擔心什麼呢?該來的總會來,不會錯過一個億。

爺爺奶奶也經常帶涵涵姐弟倆出去遛彎,回來總說,誰家寶寶跟涵涵差不多大,都會100以內的加減法了,誰誰家的寶貝英語都可以說完整的句子了。

一般寶爸和我都會安慰他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都有自己的花期,要尊重他們自身的發展規律,沒必要總和其他小朋友去比速度。


理性養娃,科學育娃


孩子們需要的是自由的空間和父母的陪伴,這才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真的是特別感謝這次“疫情”,給了我和孩子們充分相處的時間,讓我更加了解了她們的內心和思想。

遵循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去對一些事物產生好奇,繼而產生興趣。

作為父母來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多給孩子創造接觸新生事物的機會,並且善於觀察孩子的特點和規律,發現和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然後加以支持和引導。

在確保孩子自身安全和其他小孩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自由的去探索這個世界,儘量少的去幹預他們,不要給他們壓力,不要逼著他們去做一些完全從大人的心理需求出發的事情。

一定要記住,遵循孩子的內心和發展規律。

現在整個育兒氛圍都很浮躁,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想短期內出結果,都想自己的孩子“更勝一籌”,拔苗助長依然很常見。

總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總想讓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更快。

就是這樣普遍的一種心態,造成了目前育兒的泡沫。


Fast is slow


我認識的一個媽媽,絕對是雞娃。

孩子才5歲多,就給她報了6、7個特長班,幾乎佔據了她幼兒園之外的所有時間。

英語、數學、美術、舞蹈、平衡車、滑冰......

孩子才5歲,就想給她加載這麼多。

後來她找我聊天,說其實感覺特別累,總想讓孩子快點跑,跑還不行,還得飛。

說她主要是怕孩子錯過什麼,這些特長班很多都是她幫孩子選的,但孩子沒有太多辨識力,只能被裹挾著去上課。

她也知道這樣剝奪了孩子的天性,給孩子加了很多催化劑。

我也勸她,作為大人不要過多的替孩子做選擇,孩子們不傻,他們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他們是有自己的選擇的,也有他們自己成長規律。

大人千萬不要著急,主要做的就是去發現,傾聽孩子們的需求。

所以,寶爸寶媽們在孩子教育這塊,一定不要去做無謂的攀比,最後把壓力給到孩子身上,天天拿著鞭子在後面趕。

如何摒棄育兒泡沫?

1、在保證孩子和其他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儘量不要替孩子去做選擇,尊重孩子自己的發展規律,讓孩子有判斷力和選擇;

2、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運動啊、遊戲啊、聽音樂會啊、講故事啊、旅遊啊,讓孩子多接觸一些信息,開拓他們的眼界;

3、通過1、2兩點去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所在,然後有針對性的去引導和加強,這種情況下可以有重點的去報一些班,而不是一股腦兒、無差別的報班;

4、避免拿孩子去跟別的孩子做比較,特別是當著孩子面的時候。比如,涵涵,你看琳琳姐姐都已經會數數了,但是你還不會哦?這樣會讓孩子有壓力,有挫敗感,有些孩子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5、fast is slow。快即是慢,越想快點走越是事與願違。孩子長大後,除了自己的主業之外,一輩子也就那麼1-3個業餘愛好,主業謀生,業餘愛好起調節作用。所以,著急忙慌的給孩子報一大堆特長班,並沒有太多意義。尊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有重點的去選擇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