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南亞大河

在廣闊的南亞次大陸上,奔流著像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這樣的大河,流域面積最廣、流程最長的河流是印度河,印度河是南亞次大陸上最大的河流;印度河還以孕育了人類早期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文明而著稱於世。印度河的上源是中國青藏高原西南部的獅泉河(也叫森格藏布)。獅泉河發源於中國西藏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峰,自東南向西北途徑西藏阿里地區的革吉縣、噶爾縣至中國與克什米爾邊境,全長405千米;獅泉河流出中國後正式稱印度河,自東南向西北奔流在喜馬拉雅山和喀喇崑崙山的崇山峻嶺中,流經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即印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後,轉向南流進入巴基斯坦,彙集來自興都庫什山區、喜馬拉雅山區的吉爾吉特河、喀布爾河、薩特累季河等河,一路向南在巴基斯坦海德拉巴以下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河流經中國、克什米爾地區和巴基斯坦,全長2900千米,是南亞次大陸上最長的河流(恆河全長2850千米)。印度河水系發達,流域總面積117萬平方千米(其中56萬平方千米在巴基斯坦 ,35萬平方千米在印度,5.3萬平方千米在中國境內,6.7萬平方千米在阿富汗境內,14萬平方千米在克什米爾地區),是南亞次大陸上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恆河流域面積90萬平方千米)。巴基斯坦國土的近80%屬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河流。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克什米爾一山谷

印度河流域有45萬平方千米是在上游的喜馬拉雅山區和興都庫什山區,其餘大多都在巴基斯坦的半乾旱平原,因此印度河水主要依靠上游山區的雨水和冰雪融水補給,河口處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070億立方米,是南亞次大陸上僅次於恆河的水量第二大河流。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印度河水系圖

印度河主要支流有吉爾吉特河、喀布爾河、薩特累傑河等。吉爾吉特河西來自喀喇崑崙山脈的冰川中,自西向東匯入印度河,全長240千米。喀布爾河來自興都庫什山區,自西向東流經阿富汗的喀布爾,在開伯爾山口以北的谷地中流入巴基斯坦境內,再流經白沙瓦,在伊斯蘭堡以西匯入印度河,全長700千米,其中560千米在阿富汗境內,140千米在巴基斯坦境內。印度河最長的支流是來自中國西藏的薩特累季河,上源是中國的象泉河,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印度的喜馬偕爾邦和旁遮普邦,之後進入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沿途納入比阿斯河、傑納布河等支流,在旁遮普省南部注入印度河干流,全長1450千米,流域面積有39萬平方千米。比阿斯河位於薩特累季河上游,流經印度的旁遮普邦。傑納布河源於喜馬拉雅山脈西段,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最後匯入薩特累季河,全長974千米。傑納布河的一大支流傑赫勒姆河源於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流經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西部,上游流經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最大城市斯利那加(人口近100萬)。傑納布河的另一支流拉維河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東部,流經印度名城阿姆利則和巴基斯坦名城拉合爾。

印度河分為上游、下游和河口三段,上游段自獅泉河源頭自巴基斯坦北部的卡拉巴格峽谷,河谷狹窄深邃,水流湍急;下游段自卡拉巴格峽谷出口到巴基斯坦南部的海德拉巴,一路向南流淌在印度河平原廣袤大地上,水流平緩,河谷寬廣,部分河段水面寬到6000米。河口段自海德拉巴至阿拉伯海,印度河分許多支汊入海,形成有許多沼澤、潟湖的印度河三角洲。

印度河平原的灌溉農業

印度河下游地區,為一面積26萬平方千米的印度河平原(比我國華北平原面積稍小);該平原東西最寬處有560千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60千米寬,平均寬300千米,南北長近1000千米,自喜馬拉雅山麓直抵印度洋沿岸,是南亞次大陸上僅次於恆河平原的第二大平原。印度河平原大致南北向伸展,地勢北部稍高,南部低窪,平均海拔不足200米。印度河平原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一小部分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佔巴基斯坦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印度河平原分上印度河平原和下印度河平原,兩者大致以北緯29度為界。上印度平原也叫旁遮普平原,為印度河干流、薩特累季河、拉維河、傑納布河、傑赫勒姆河五條河匯合之地,五條河之間是寬闊的河間地,高出各河谷5~20米;旁遮普平原大部分屬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最東部在印度的旁遮普邦。下印度河平原是明顯的河曲氾濫平原,包括信德平原和印度河三角洲平原,沿印度河河谷兩岸築有河堤,河谷寬度在20千米左右。下印度平原的西部和南部是低窪地帶,洪水季節常常氾濫成為大片水面。下印度平原的東部是著名的塔爾沙漠(也叫印度沙漠)。印度河三角洲平原面積7000多平方千米,沿海岸東西延伸200千米,海濱為大片的淤泥質灘塗。

印度河平原為亞熱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全年降水量從北部的300~400毫米到南部100~150毫米不等,平原東南部地區靠近印度沙漠(塔爾沙漠),降水不足120毫米。印度河平原降水的季節和年際變化極大,7~9月的西南季風為印度河平原帶來了佔全年80%以上的降水,而其餘的9個月降水極少。4~6月是印度河平原氣溫高、空氣乾燥的熱季,常常出現40℃以上的高溫酷熱天氣。印度河平原易發洪澇、乾旱等災害;如1973年,印度河下游出現305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峰,洪水氾濫嚴重,巴基斯坦360萬公頃土地受淹,受災人口800萬。1976年印度河下游出現33400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峰,淹沒了809萬公頃的土地,死亡425人。

印度河平原的農業早在4000多年前就出現了,古印度河文明時期(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1500年將)農民就在此種植大麥、小麥、豌豆、棉花、芝麻等作物,他們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並使用棉織物的農民。在今日巴基斯坦的國徽上就繪有棉花、小麥、茶和黃麻四種農作物,象徵農業是立國之本。今天印度河平原生產大量的小麥、玉米、大米、棉花、黃麻、甘蔗、芝麻、芒果、香蕉、甜瓜、番石榴、柑橘、洋蔥等農作物,巴基斯坦已是世界第4大棉花生產國(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2018年統計數據)、第5大甘蔗生產國(僅次於巴西、印度、中國、泰國,2018年統計數據)、第5大芒果生產國(2017年統計數據)。巴基斯坦全國耕地的80%集中在印度河平原,生產的小麥、水稻、玉米、甘蔗、棉花、香蕉、芒果等都佔全國的90%以上。這裡乾旱少雨的氣候決定了興修水利工程的重要性,須大力發展灌溉。巴基斯坦至今已在印度河干支流上興建了幾十個大型灌溉工程,開挖了幾萬千米長的永久性灌溉水渠,使巴基斯坦全國的農田灌溉面積在1870萬公頃(90%的灌溉農田在印度河平原),農田灌溉面積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居世界第四位。

印度河平原的灌溉工程最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17世紀初就建起了第一條永久性灌溉渠,全長80千米,將拉維河水送到拉合爾以西40千米處的謝胡布爾。1905~1015年修建了第一項跨流域引水工程,將傑赫勒姆河水調入傑納布河,又將傑納布河水調入拉維河。1932年在印度河干流的下游建成閘長1440米的蘇庫爾攔河閘,過閘流量達42000立方米每秒,兩側共引出7條幹渠,灌溉面積300多萬公頃的農田。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獨立後分治,所定國界將印度河及五大支流的上游部分劃歸在印度境內,下游部分劃歸在巴基斯坦境內,從而引起兩國上下游用水糾紛;為此兩國政府於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並同時成立印度河常設委員會。根據該條約,巴基斯坦可以從西三河(即印度河干流、傑赫勒姆河、傑納布河)引水,獲得每年地表徑流量1665億立方米(佔印度河徑流總量的80%);印度可從東三河(即薩特累傑河、拉維河、比阿斯河)分水,每年獲得地表徑流量407億立方米(佔印度河徑流總量近20%)。自1960年《印度河用水條約》簽署後,巴基斯坦、印度按條約開始了對印度河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即在印度河干支流修建高壩、水庫的綜合性水利樞紐,除灌溉外,兼有防洪、發電等效益。巴基斯坦建設了宏大的“西水東調”工程,使原有由東三河供水灌溉的150萬公頃耕地該由西兩河調水灌溉。巴基斯坦“西水東調”工程由三部分組成:1)在印度河干流上修水壩蓄水。已建成了塔貝拉大壩、曼格拉大壩等大型水利樞紐。塔貝拉大壩是一個綜合性的水利樞紐工程,有防洪、發電、蓄水灌溉等綜合效益;該大壩位於印度河上游,伊斯蘭堡西北100千米處的阿博塔巴德,1976年完工;2700多米長、最大壩高143米的塔貝拉大壩攔截印度河形成的塔貝拉水庫面積達260平方千米,水庫總庫容137億立方米,是南亞地區最大的水庫之一;塔貝拉大壩安裝了348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平均年發電量100億度以上,供應全巴基斯坦三分之一的用電量,是巴基斯坦最大的電力基地;2013年塔貝拉水電站在中國電建的幫助下開始進行第四期擴建工程,裝機容量擴大到480萬千瓦。2)在西兩河(即傑赫勒姆河、傑納布河)各引水口、引水渠線與河流平交處修建了6座攔河閘,取水量達3000立方米每秒。3)開挖了8條相互溝通的連接引水渠,並對原有的水閘、引水渠進行了改建。巴基斯坦“西水東調”工程的年總調水量是218億立方米,基本解決了巴基斯坦東三河地區的農田灌溉。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巴基斯坦西水東調工程圖

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曾出現過一次人類早期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文明”。印度河文明與尼羅河文明、兩河流域文明、中國黃河長江流域文明並稱世界四大文明,這一文明出現的時間比尼羅河文明、兩河流域文明晚了1000多年,但卻誕生了世界最早的城市文化,以其先進的城市建設工程、精心的城市規劃和排水而領先全球,同時發達的灌溉農業也聞名世界。1921年人們在巴基斯坦中部旁遮普省的哈拉帕發現古代城市遺址,之後的1922年又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摩亨佐達羅發現古代城市遺址,並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廣大的範圍內發現了100多個較小的古城鎮、古村莊遺址,因哈拉帕是人們在南亞次大陸上發現的首個古代大型城市遺址,故稱“哈拉帕文明”。20世紀初人們將以哈拉帕遺址為中心,東西達1500千米、南北1100千米的廣大地域內考古發現的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稱為“印度河流域文明”(或印度河文明)。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哈拉帕遺址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摩亨佐達羅遺址

印度河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古遺址是“哈拉帕遺址”和“摩亨佐達羅遺址”,這兩個考古遺址都是印度河平原上,都是巨大的古代城市遺址,都是出現在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間的人口在4萬以上的城市,兩地相距600千米,都有精心規劃設計的城市街道、居民房屋、公共設施巨大的穀倉,都有完善的排水設施,普通居民房屋都是用燒製的磚建起的(尼羅河建築用石頭、兩河流域用泥磚)。兩個古遺址都出土了數千枚的刻畫了符號的印章(印章上的符號至今無人解讀),也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青銅器、農作物。與其他所有古代文明一樣,印度河文明主要是農業文明,大量的考古發掘證明4000多年前印度河一帶的農民種植大麥、小麥、棉花、豌豆、甜瓜、芝麻,馴養了狗、貓、馬、驢、水牛等,當時農民驅使水牛、大象在田裡幹活。位於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拉爾卡納縣距印度河不遠的摩亨佐達羅城是一座大約公元前3000年建起的古代城市,於公元前1700年突然短暫地毀滅,繁榮了約800年。摩亨佐·達羅古城佔地約26公頃,由衛城和下城組成,衛城周圍建有高聳的塔樓,城內有寬闊的大道、配置合理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統、精緻的汲水井,有大浴池、大谷倉,所有房屋都用燒製的磚,考古學家說:“砌磚的精緻程度幾乎無法再提高了”。 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發現了刻有犀牛的印章、大量的石質砝碼、素陶、彩陶、棉紗、青銅器、小型石雕、古船等,還有大麥、小麥、棉花、豌豆等。摩亨佐達羅考古遺址因其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代表,古代印度河文明時期最大最繁榮的城市,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這座規模宏大的城市坐落在印度河河谷中,它建於公元前3000年,建築材料完全是毛坯磚,此地包括一座衛城,建在巨大的路基上,周圍建有堡壘,這座低矮的城市遵循著嚴格的標準,從這些遺蹟中我們可以看出早期城市規劃的雛形。

印度河畔的名城

在100多萬平方千米的印度河流域,卡拉奇、拉合爾、海德拉巴、費薩拉巴德、木爾坦、特達、盧迪亞納、喀布爾等名城如璀璨的明珠閃耀在印度次大陸上。

印度河三角洲腹地、印度河沿岸的特達市,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如今是巴基斯坦信德省一下轄市,巴基斯坦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公元8世紀,來自中東的阿拉伯穆斯林從這裡踏上了南亞的土地,並建立了南亞次大陸上的第一個清真寺。15世紀末到18世紀中葉,特達城是莫臥兒王朝的學術文化中心之一。特達市郊區的“塔塔城的歷史建築”於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塔塔城中最宏偉的建築是建於1647年的沙賈汗清真寺,該清真寺內有宏大的祈禱廣場,別具匠心的經房,裝飾華美的拱門,拱門上銘刻著《可蘭經》經文和銘文;附近的馬克裡山上有近百萬個墳墓,佔地6平方千米,埋葬著各個朝代的帝王、皇后、軍事將領、學者和詩人,其中以塔塔歷代總督的墓地最豪華,墓外圍有大理石雕刻的巨柱,正面是大理石砌成的拱門,墓地中間大理石寢殿頂部的5個拱形琉璃瓦塔直插雲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是:塔塔城連續被三個王朝選作國都,後來由德里的莫臥兒國王統治;從14世紀到18世紀塔塔城一直在裝修;這座城市的遺址和公共墓地是信德省文化中獨特的景觀。

巴基斯坦東部、印度河支流傑納布河下游沿岸的木爾坦,是一座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至今仍有眾多的清真寺和伊斯蘭蘇菲派聖人的陵墓,有“蘇菲亞之城”的稱號。木爾坦有一座建於公元14世紀的蘇菲派聖人陵墓,陵墓巨大的圓頂號稱世界第二大。木爾坦現在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工商業中心之一,有紡織服裝、化肥、玻璃、製糖、榨油等工業;木爾坦還是巴基斯坦重要的交通樞紐,鐵路、公路通往巴基斯坦各地;木爾坦現有人口380萬,是巴基斯坦僅次於卡拉奇、拉合爾、伊斯蘭堡和拉瓦爾品第的第五大城市。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拉合爾的拉合爾堡

坐落在巴基斯坦東北部旁遮普平原傑納布河中游一帶的費薩拉巴德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巴基斯坦紡織工業中心,人口100多萬。費薩拉巴德城市知名度較高,在城市實驗室發佈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中排名第308名,是巴基斯坦五個進入該榜單的城市之一。

位於薩特累傑河上游南岸的盧迪亞納是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最大城市(人口100多萬),為印度北部工業和教育中心,其針織、毛紡、紡織機械、食品等工業較發達,尤其是織襪業規模全印度最大,所產紡織品向歐美大量出口;印度著名的旁遮普農業大學設在該市。盧迪亞納在世界有較高的知名度,在城市實驗室發佈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中列第350名。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盧迪亞納街頭

印度河支流喀布爾河畔的喀布爾是阿富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座有3000多年曆史的古城,是連接東西方通商要道“絲綢之路”上的重鎮,16世紀初期成為莫臥兒王朝的西部重鎮,18世紀下半葉成為統一強大杜蘭尼帝國的都城,現在是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的首都及最大城市。喀布爾在當地語中就是“貿易中樞”的意思。喀布爾著名景點有巴布爾陵墓、沙希杜沙姆希拉清真寺、國家博物館、考古博物館、達爾阿曼宮等。巴布爾陵墓是莫臥兒帝國創立者巴布爾的陵墓,用大理石修建,墓碑上刻著:印度和阿富汗突厥王朝創建者默罕默德巴布爾於1530年逝世於阿格拉,尊其遺囑,遺體運回喀布爾,安葬於此。喀布爾地處伊朗高原東部,興都庫什山南麓,海拔1800米,喀布爾河穿城而過,南岸是老城區,北岸是新城區,有人口452萬(2016年)。有紡織、皮革、水泥、電力、製糖等工業,地毯編織等手工業發達。喀布爾是阿富汗的公路交通中心,公路通往阿富汗全國各地及鄰國伊朗、巴基斯坦;喀布爾也是阿富汗的文化教育中心,有全國最大的大學——喀布爾大學。喀布爾城市品牌價值較高,在城市實驗室發佈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中列第383名。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喀布爾


巴基斯坦的靈魂——拉合爾

坐落在印度河支流拉維河畔的拉合爾是一座有2000年曆史的古城,巴基斯坦人們有以這樣的城市而自豪,稱之為“巴基斯坦的靈魂”。巴基斯坦人說:一個巴基斯坦人要是沒去過拉合爾就等於白活。拉合爾自古以來就是印度通往中亞的貿易商道上的重鎮,印度河平原通往恆河平原的重要門戶。2000年前孔雀王朝時期就是印度河平原地區重鎮,12世紀中後期曾是迦色尼王朝的都城,13世紀初是德里蘇丹國首都,16世紀中後期還曾一度作為莫臥兒王朝的首都(莫臥兒王朝成在德里、阿格拉和拉合爾建都),1802年成為錫克帝國的首都。拉合爾在千年歷史中留下了巴德夏希清真寺、賈汗吉爾陵、拉合爾古堡、夏利瑪爾花園等許多古蹟。

巴德夏希清真寺建於1673年,是莫臥兒王朝時期伊斯蘭世界最有名的清真寺,現在也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清真寺,佔地3萬平方米,整個建築由門樓、廣場和禮拜殿組成。巴德夏希在波斯語是“皇帝”之意,又有“皇帝清真寺”之稱。在巴德夏希清真寺禮拜寺的園頂上,三個巨大的銀光閃閃的銀球在陽光下光芒四射,同圍牆四周四座高43米的宣禮塔形成一體;清真寺內的近一萬平方米的大理石廣場可供5萬人同時禮拜;寺內還有不少“聖物”:伊斯蘭教創始人默罕默德的披風、默罕默德女兒法蒂瑪的手帕、法蒂瑪丈夫阿里親手抄寫的《古蘭經》等;寺內還珍藏有一部用金線繡成的阿拉伯文《古蘭經》,這是8個穆斯林用43千克的金線、1227米長的金絲絨歷時十年繡成的 ,這部《古蘭經》有30卷、1288頁。賈汗吉爾陵是1637年莫臥兒帝國國王沙賈汗為其父而建的陵墓,其規模之宏偉、裝飾之精美可謂巴基斯坦最美的皇陵。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拉合爾巴德夏希清真寺

拉合爾古堡位於拉合爾城西北角,是南亞次大陸所有莫臥兒王朝建築中的典範,城堡東西長480米,南北寬330米,用巨大的褐紅色岩石構築而成,城堡內有21座建築物;是莫臥兒王朝阿克巴國王於1566年下令修建的,到沙賈汗國王時用大理石重修;古堡正中是一個由40根圓柱撐起的宮殿,當年的國王就在此“辦公”;古堡內有沙賈汗國王專為皇妃泰姬而建的寢宮,裡面的牆壁全用白色軟玉砌成,穹頂和四壁粘貼著90萬片紅色、藍色、褐色的玻璃鏡片,只要在大殿中央點起一根蠟燭,各色鏡片便可交相輝映出一片浩瀚的星河,這座華麗的登峰造極的寢宮因而得名“鏡宮”。夏利瑪爾花園又叫“歡樂宮”,位於拉合爾城東郊,是沙賈汗國王於1642年下令修建的御園,採用波斯園林建築形式,四周高牆環繞,園內古木參天,奇花異卉,園中400多個噴泉整齊的排列在中心池塘及中心甬道兩旁,泉水從石刻的蓮花型噴嘴中噴出,如瀉玉噴珠,美不勝收;圍繞著一泓湖水,築起一組樓臺亭閣,分成三個層次遞次下降。拉合爾古堡和夏利瑪爾花園在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輝煌的莫臥兒文化中心中有兩個典範在沙·賈汗國王統治時期達到頂峰——包括建有宮殿的要塞和用馬賽克和鍍金飾品裝飾起來的清真寺。在拉合爾城附近的園林都建在三層平臺上,帶小屋、瀑布和巨大的裝飾水池,這些園林的優雅和美麗簡直無與倫比。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拉合爾 獨立紀念塔

拉合爾現在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工商業中心和第二大城市,有紡織、機械、汽車、電子、家電、建材、化學、農機、麵粉、榨油等工業,人口1000萬(2015年)。拉合爾還是巴基斯坦文化教育中心,有巴基斯坦最大的博物館——拉合爾博物館、巴基斯坦歷史最悠久的大學——旁遮普大學(拉合爾)。旁遮普大學建於1882年,是英國殖民當局在南亞次大陸上建立的第4所大學(前三所大學是孟買大學、馬德拉斯大學、加爾各答大學),曾培養出3位諾貝爾獎得主。拉合爾博物館是巴基斯坦最古老、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創建於1864年,設印度河文明、犍陀羅佛教藝術、伊斯蘭藝術、現代美術工藝等17個陳列室,收藏了從50萬年前石器時代的原始工具、公元前後佛教鼎盛時期的石雕人像、伊斯蘭時期的建築裝飾,一直到現代的繪畫作品,以及歷代的錢幣、兵器等,其館藏的佛教文物是全世界同類博物館中最豐富、最精美的;拉合爾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苦修僧像”,這是一尊犍陀羅時期的石雕人像,一苦修僧人盤膝而坐,閉目入定,額頭上的條條筋絡和胸脯上根根肋骨歷歷在目,形象生動,堪稱傑作。拉合爾現代紀念性建築有獨立紀念塔、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紀念碑、伊克巴爾陵墓等。伊克巴爾陵墓是1951年為紀念巴基斯坦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詩人阿拉瑪默罕默德伊克巴爾(1877—1938)而建的陵墓,用紅色砂石砌就,墓內白色大理石墓碑上鐫刻著這位偉人的名字,高懸在墓頂上的枝形吊燈日夜長明。 獨立紀念塔是1967年為紀念巴基斯坦國父真納在這裡召開群眾大會宣讀建立巴基斯坦國的拉合爾決議而建;塔身高59米,塔座為一朵向上的白色蓮花,意喻純潔、發展;塔座四周鐫刻著真納當年講話節錄和巴基斯坦各行省的有關記載;塔身外形是9根方形立柱圍成的一個圓體,內層是圓形牆壁,設有289級的臺階和電梯,可登頂鳥瞰拉合爾全市。 拉合爾城市品牌價值很高,在城市實驗室發佈的《2019年世界城市500強》榜單中居126位,排在德黑蘭、新奧爾良、佛羅倫薩等名城之前。

印度河流域的門戶——卡拉奇

坐落在印度河三角洲西緣、阿拉伯海沿岸的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最大海港。卡拉奇是從海上進入印度河流域的門戶,有“印度河流域的門戶”之稱。100多年前,卡拉奇不過是阿拉伯海邊默默無聞的一個小漁村,後來英國人在此建立了軍事堡壘;1843年,卡拉奇與印度河上游的木爾坦建立了航運,成為印度河流域的主要港口;1914年,卡拉奇已成為英屬印度最大糧食出口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殖民當局為了運送戰爭物質在此建起商港,印度內陸的糧食、棉花由此輸往英國。卡拉奇是南亞次大陸最接近西亞、非洲和歐洲的港口,是通往那些地區的海運樞紐,地理位置優越。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卡拉奇被定為首都(1947~1959年),城市人口迅速由二戰期間的40多萬增至1951年的110萬,20世紀70年代人口突破400萬;現在卡拉奇的人口已突破2000萬(2018年),進入世界超級大城市之列。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卡拉奇市容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海上門戶,承擔巴基斯坦大部分的進出口貨物,還是阿富汗的重要出海港。卡拉奇港是個天然良港,港外有一16千米長的礁石帶構成天然防波提,吃水8米深的巨輪可隨時進出港。港口通過居萊裡河、瑪利爾河與廣大的印度河流域相連,目前卡拉奇港的出口貨物主要是大米、小麥、棉紡織品、地毯、羊毛、皮革製品、水果等,進口貨物主要是石油、交通設備、電器產品、鋼鐵及化工產品,年貨物吞吐量在3000萬噸以上,是世界100個最大海港之一。卡拉奇真納國際機場是歐洲與遠東之間重要的中轉站,可通航至世界69個城市,為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卡塔爾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公司等45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年旅客吞吐量1000多萬人次,是南亞次大陸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工商業中心,是巴基斯坦的“經濟首都”,有發達的紡織及服裝、金屬製品、化學、造船、汽車組裝、電子、造紙、製糖、冶金等工業,全國一半多的工業產值出自卡拉奇;全國主要的銀行、保險公司總部在卡拉奇,巴基斯坦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也設在卡拉奇。

卡拉奇標誌性建築當屬“真納”墓。默罕默德阿里真納是巴基斯坦獨立運動領袖,巴基斯坦首任總理,他把這個國家定名為“巴基斯坦”,意思是“純潔的土地”。真納墓位於卡拉奇市中心,建於1949年,為高大圓頂的純白色大理石陵墓,造型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整座陵墓肅穆而不呆板,線條簡潔明快,風格渾厚凝重,樸素無華。卡拉奇城市品牌價值高,在城市實驗室發佈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中居第117位,排在加爾各答、澳門等名城之前。

南亞最大河流——印度河

卡拉奇真納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