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员工?


快过年了,很多职场人都在等着公司最后的“年终奖”,仿佛年终奖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而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额外的开支,发少了员工抱怨,发多了员工也不觉得多。

激励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员工?


对于员工来说,辛苦一年了,最后的奖励是公司对我劳动成果的认可。更何况,别人家的公司都发了,你不发说得过去吗?但对于管理者来说,发和不发都会招抱怨,即使老板砸锅卖铁,员工还是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老板在哭穷而已。

有一家单位的福利很好,不光有无责底薪,还有带薪假、工龄奖、全勤奖、业务标兵奖、商业保险、8小时以外的加班费等等福利,为了丰富员工的业务生活,公司还添置了台球桌、乒乓球桌、数字电视投影仪等等。

激励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员工?


结果到了年底,员工在拿到了一笔丰厚的年终奖后,纷纷辞职。原来100多人的公司,过了年仅剩20几人,其中还有一半是职能岗。

老板很气愤,也很受伤,但更多的是无奈。作为企业管理者,该做的已经做的够多够好了,管理制度也很人性化,可就是留不住员工。老板也很头疼,新年刚开始,眼下资源也很好,可就是没人做。

在我看来,员工的工作不是靠哄的,双方是要有感情基础的。公司有好的员工,对员工有感恩之情,所以会有各种福利。而员工因为找到一个好平台,对公司有感恩之情,所以会有忠诚度。

激励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员工?


就像上面说的这家公司,想要清楚员工为什么离职,就要搞清楚员工到底最后去了哪里。员工离职难道是因为另一家公司的台球桌更大、乒乓球桌更好吗?

员工来公司,不是为了看电影、打台球的。老板应该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认真倾听员工的心声,有没有认真的去了解员工真正的需求。如果把这些娱乐设施拆掉,改成给员工加工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加工资当然也不是阳光普照似的加,而是有原则有标准的加。因为当激励变成一种固定项目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激励原本的目的和作用。

激励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员工?


当一种奖励变成一种固定项目,员工的满意度基本上最多持续两三个月,再往后就没有激励效果了,习以为常了。这就像是我们做营销活动一样,如果你每个月都有特价活动,消费者习以为常之后就不会有刺激消费的作用了。

一旦激励失去了激发员工动力的作用,想要再次唤起员工的积极性,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几何增加的。做激励一定要有的放矢,当大家发现自己得到的东西跟别人一样,就没有了那种“唯我”的喜悦感。

当激励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时候,激励就会把老板的位置越架越高,到后面就会形成“只能升,不能降”的局面。而员工却从不会把付出和得到联想在一起,他们只会比较多和少。

激励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员工?


少了,就会有不满,有了不满,就会有离职。因为激励变成了理所当然,所以钱少不是因为我做的少,而是因为公司不好。每个人都会过高的评价自己的价值和付出,所以当他们拿到激励的时候一定是觉得少的。

当然,我们认可苦劳,所以苦劳的这部分,大家相差无几。倘若激励只奖励苦劳,你会发现人人都变成了“杨白老”。所以,激励还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苦劳,另一部分奖励给功劳。

做任何激励的时候,都不要让员工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更不能让他们觉得是理所应得。所谓“无功不受禄”,想要“受禄”,必须要有功啊。


很多公司的年终奖和过年后的开门红包,基本上就沦为“理所应得”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发完年终奖之后会出现离职潮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