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3月1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外記者會上寄語青年學生。


“不管你們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有什麼樣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強基礎知識學習,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創新能力是並行不悖的,樹高千尺,營養還在根部。”


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李克強總理

“樹高千尺,營養在根”,意為無論樹長得多高,也是靠著根部來從土壤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從而開花結果。由樹及人,中華民族的根是什麼呢?


幾千年來,由於經受儒家文化的長期薰陶,我們具有了獨特而鮮明的民族性格和堅韌而挺拔的國人之根——“仁、義、禮、智、信”。

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歷經苦難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越挫越勇,繼往開來,是因為這些國人之根,深深地根植於民族血液之中,與時代進步,與日月同輝。


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仁義智信仍在,禮卻逐漸被遺忘!禮涉及範疇之廣、時間之久、影響之深,暫且不談,單聊聊中華民族傳統禮儀。


自古以來,中國號稱“禮儀之邦”,禮節之多之全可謂是冠絕天下,舉凡宇宙之大、蒼蠅之微,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無不有一套周全完備的禮儀。

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部分禮儀被簡化。執手禮、祭祀禮、開筆禮、成年禮、饗宴飲食禮......不勝枚舉的禮儀,卻鮮少聽聞,更別說習禮了。

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開筆禮 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就此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僅16.1%的人在生活中還遵循傳統禮儀,70.8%的人只遵循了部分常用的禮儀,12.0%的人直言“保留得很少”,還有1.0%的人表示“幾乎沒有保留下來”。

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家庭教育的缺失

這並不是指家長不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三口之家中,年輕的父母對傳統禮儀知之甚少,很少非常嚴格地在乎傳統禮節。

三代同堂的家庭裡,老人們雖對禮儀瞭解多,但在隔代親的影響下,對傳統禮儀的教育也放鬆了許多。


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懂禮儀之人少了

許多人認為,懂傳統禮儀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其實受地理因素影響,還包括許多北方人,特別是齊魯地區禮儀文化更深厚。

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山東跪拜禮

湖南省公民禮儀素質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女子學院副院長、教授蔣璟萍也表示,總的來說,傳統禮儀年長者保留得更多一些,青年一代保留得較少,少年兒童幾乎毫無概念了。


傳統禮儀被誤解


新時代的年輕人要有自己的個性、態度、想法,不應該拘泥於傳統禮儀,所以有些人認為傳統禮儀跟不上時代了,應該摒棄。其實,優秀的傳統禮儀與現代禮儀、文明並不衝突。


全國政協委員、人文科學學者李漢秋教授指出:正常情況下,傳統禮儀的發展是具有連續性的,適應社會的被保留,不適應的自然就會被淘汰。但因某些歷史原因,使得傳統禮儀中斷。

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講的就是,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


鄰國韓國、日本深受孔孟教化,積極學習中國傳統禮儀,中華文化也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拾起中國的傳統禮儀呢?

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

跪拜禮韓國成均館大學

禮乃中華民族之根,人類文化之瑰寶。行中華禮儀,做少年君子,在發揚光大傳統禮儀文化的進程中,也希望這寥寥數語能起到一個小小拂塵的作用,撣去遮擋人們視線的一點灰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