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小人物—"阿Q精神"传承至今,一个流浪汉带来的反思

最近执着于看电影,有人说“看过千部电影,对这世界上的事就见怪不怪了”,看到的是喜怒哀乐,体味的是人间百态。

大时代的小人物—


今天看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当然是电影版的,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主题和人物不失生动。阿Q的人生是悲是喜呢?放眼那个年代,动荡不安,人民饥苦,若非祖坟冒青烟,贫下阶级想要维持生计也来的困难,大都靠地主老财施舍度日,而阿Q本就贫贱,却又沾染麻木不仁,不务正业的毛病,你说他有“梦想”吗?他也有想女人,想发财,想吃饱穿暖……甚至做梦“革命翻身”都是,只不过,那也只是“精神疗法”的副作用,虽然做过两天“倒爷”,过了两天舒服日子,却也终究因此吃了瓜落,成了替罪羊,脑袋搬了家,所以他是悲的,悲在自己的出身,悲在生活的那个年代,悲在赖以为生的“精神疗法”;

大时代的小人物—


他也是喜的,喜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纵然吃亏上当,被人讹诈,不见几许“悲欢”,身在囵圄,却落得自在,二十年后他做不做得好汉我不知道,至少他活过的这三十多年,于他而言没有过多“苦楚”,在那当下,还能“笑”的出来,难得的很,虽最后身首异处,死的冤屈,却也有人视之为“好汉”,“阿Q精神”更是得以传承,直到现在,也遍布着阿Q的遗孤,当然,用的好能让人得以宽慰,永不言败,用不好只会落得茫茫然,空空如也,如行尸走肉一般。阿Q是个小人物,又有多少个阿Q,匆匆忙忙过了这人生,这辈子都没过好,又怎知下辈子美梦成真,出现“反转”呢?

大时代的小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