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蘋果,品質卻千差萬別?

為什麼同樣是蘋果,品質卻千差萬別?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一群科學家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森林裡找到了最古老的野生香蕉品種。外觀圓潤短小,切開後肉少籽多的模樣跟現在大眾熟知的香蕉大相徑庭。香蕉為什麼會進化成如今柔嫩爽滑的甜蕉呢?除了物競天擇的漫長時間歷練外,品種的改良也是農產品越來越好吃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同樣是蘋果,品質卻千差萬別?

古老的香蕉長這樣

農產品千年大變遷

舊時,農作物和動物一樣,最開始都是在荒山野嶺野蠻生長,人類為了能夠得到穩定的糧食,開始嘗試著模仿植物的生長軌跡將它們播種到開墾後的土地上。在年復一年的耕作過程中,人類更傾向於把果實豐腴,味道香甜的植株種子留到下一年播種,確保來年收穫的果實同樣飽滿美味,時間的滌盪使得留下來的植株越來越符合人類的要求。同時,地裡種的植株往往都是來自同一棵果樹或者同一個穗子的兄弟姐妹,它們的高矮胖瘦也漸漸如出一轍。這便是最原始的品種起源。

為什麼同樣是蘋果,品質卻千差萬別?

刀耕火種,轉瞬萬年。伴隨著轟隆轟隆的蒸汽機,老邁的耕牛和原始的品種漸漸跟不上人類物質需求的增長。吃得上已經不是最終的目標,吃得飽和吃得好成為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起點和終點,新的品種需求應運而生。

為什麼同樣是蘋果,品質卻千差萬別?

隨著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科學家們逐步開始對原始的品種進行精準改良,使得不同的品種具有其獨特的品質

。說起紅富士蘋果,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口感脆甜,汁水豐盈;而談到黃元帥蘋果,就會想到獨特的香蕉香味;澳洲青苹則是酸的倒牙。這些口感不一、風味差異的品種就是現代品種改良給普通消費者帶來的最直觀感受。

為什麼同樣是蘋果,品質卻千差萬別?

然而品種改良的方向遠超你我的想象,科學家們除了在意最為直觀的一棵樹能結多少果子,每個果子個頭多大,味道怎麼樣之外,其他特徵也漸漸成為關注的重點。為了讓農產品更符合人類的“審美”,每一年都有無數實驗改良的農產品投入市場接受水果達人們的考驗。從沙漠中種出堪比日本越光米的沙米,戈壁灘種出最甜的桃子“桃太萌”,

人類通過對氣候、產地、水源、土壤、性徵等因素的掌控,掌握了讓水果更好吃的秘訣

為什麼同樣是蘋果,品質卻千差萬別?

買農產品,品種和產地是關鍵

對於掀起南北方豆腐腦甜鹹之爭的國人來說,不同的農產品品種之間卻很少有意見分歧,這是因為在農產品江湖裡,決定其能不能C位出道的,是品種和產地的雙重效應

比如同樣都叫平谷大桃,但是你買到手的桃子口感和品質可能千差萬別。再拿四川大涼山的醜蘋果舉例,打開某寶搜關鍵字,3秒就能檢索出幾千條購買鏈接。但這種只明確產地信息不標註品種信息的做法,大概率會是寄到家裡的這袋子醜蘋果與家門口水果攤賣的並無二致。

事實就是這麼殘酷,同一場地不同品種的醜蘋果也有森嚴的等級之分,來自熊貓指南良心推薦的四川大涼山鹽源縣種植“興志鹽源蘋果”,一口咬到糖心的滿足感讓小編這種對蘋果無偏愛的人都恨不得寫個幾百字小作文誇它。

為什麼同樣是蘋果,品質卻千差萬別?

熊貓指南,只推薦優質農產品

優秀的農產品們想要一朝成名天下知,光靠好吃還遠遠不夠。普通消費者很難從外觀上和泛地區的表述方式中判斷農產品的出身,例如黑龍江五常大米、山西沁州黃小米等,篩選難度實在太高。其次,同一地區間不同品種品質差異也較大,會使得消費者多次購買的產品品質不統一,進而對該地區產品產生疑惑,導致地區公信力下降。最後,只標註地區會讓生產者不注意品種選擇,這也使得優質品種難以推廣,普通品種渾水摸魚。

熊貓指南一貫堅持標註產地+品種的概念,品鑑團隊通過實地考察層層篩選出全國各個地區優質的農產品,讓優質農產品不再是泛地理概念,讓消費者買到更好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