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軍校時光,真好!

有一段軍校時光,真好!

這兩天,我在公號裡推出了兩部視頻,一部是軍校時的難忘時光,一部是謝隊長的激情演講,兩部視頻,都是回憶。

還有什麼,能比得上我們青春的那段時光呢?!

我們是1994年9月上的南昌陸軍指揮學院,到學院報到時,我們手裡拿的並不是什麼錄取通知書,而是複試通知書。

也就是說,我們還不能稱之為這個學院的學生,還得需要接受一次學院的複試考核,考核過關之後才能算是被學院正式錄取。

我當時不知道學院的錄取流程,反正到11隊報到之後,心裡很忐忑,很怕自己在複試中名落孫山。而與我抱有同樣想法的同學,大概不會太少。

學院複試要過兩道關,第一道關便是軍事關。軍事院校,對學員的軍事素質要求相對較高,當然這對於從基層連隊出來的我來說,基本沒有什麼難度。

也許是自信過頭,那年我在野雞崗那一塊接受戰術基礎考核時,戰術動作做得太過勇猛,左腳不小心崴進了一個坑裡,一下子腫得老粗老粗,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是咬著牙堅持把考核動作做完。

第二天接著要考四百米障礙,我的左腳依然還是腫得老粗,行走其實是很困難的,但我仍然咬緊牙關堅持著,因為這是複試考核,考不好就意味著要與軍校說再見的。

當時我真怕四百米障礙跑不下來,為此還找我們師的帶隊幹部,讓他給我說說情。但是一到四百米障礙考核場,我又怕我不跑,到時複試這一關過不了,便是又一咬牙,跟著隊伍活動了一下關節,便豁出老命把考核給完成了。

後來我們師帶隊的幹部說,帶傷跑四百米障礙,還能跑1分40秒,小夏好樣的!

其實我那天自己是不知道跑多少成績的,只知道拼了命的跑,心裡想著的全是怎麼保證複試過關。

軍事關對我來說,要不是因為腳受傷的原因,是一點也不用操心的。那時我們隊有幾個本應成為同學的,因為軍事沒過關,結果給退了回去,具體數字我不記得。當時我站在樓上看到他們揹著揹包,被他們部隊帶隊的幹部領走,心裡很不是滋味。

軍事院校的殘酷性在那一刻體現得特別明顯,也是自那一刻起,腦海裡的弦繃得比任何時候都要緊。

第二道關是文化關。文化的複試,我們隊好像沒有被退的學員,可能大家的文化課都比較紮實吧,結果是大家都順利過關了。

令人緊張的複試考核,總算是過去了,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誰知道南昌陸軍學院實行的是全程淘汰制,就是在校學習期間,任何一項違紀違規以及兩門課以上不及格的也是要退學的。

所以那時我們經常聽到學院通報,某隊學員在考試中作弊被退學處理,某隊學員因沒有按時歸隊被退學,每每聽到這些消息,心裡都不由莫名一陣陣緊張。

記得第一次放寒假,到了歸隊的時間,我怕途中有什麼事而耽擱,便提前一天返回。

剛走進學員隊門口,便看到謝銘湘隊長就坐在那,一個個登記學員的歸隊時間,許多同學比我回來得更早。而到第二天,有幾個同學是卡著時間點來的,看到隊長坐在門口,他們個個是一路小跑,生怕遲了一分。

其實這幾個同學也是早到了南昌,他們沒有象我們一樣早早到了學校,而是去熟悉南昌城了。

時間觀念,就是從南昌陸軍學院樹立起來的,以至於後來經常做夢,夢見自己遲到了,然後驚出一身冷汗。等自己醒來才想起,那些年,腦神經始終處於緊繃狀態,別說是遲到,那怕是在隊列裡也不敢偷偷做一個多餘的小動作。

南昌陸軍學院的紀律性真是非同一般,謝隊長反覆跟我們提到的一個故事,便是有一次某個領導到學院視察講話,底下有一位倒黴的學員,那天耳後被一隻大黃蜂蟄了,而且還蟄了很長時間。

這位學員紋絲不動,直到這位領導講話結束,他都沒有吭聲,也沒有做任何多餘的動作,表現了一種超強的紀律性。

自然這位學員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好像為此還立了功。

謝隊長給我們反覆講這個故事,也是反覆提醒我們,一名軍人的良好作風養成有多麼重要。在南昌陸軍學院的那段日子,是謝隊長將這種嚴守紀律的素質成功地植入了我們的靈魂深處。

我們11隊,先後經歷過三位教導員,第一任是賴新生教導員,相處時間特別短,好像不到半年,他就轉業了。

第二任是丁志平教導員,時間也不是很長,也不到一年時間吧,後來就調到南京幹部部任職,再然後官至武警特警學院副政委。

第三任是張紹林教導員,一直伴隨我們到畢業。

三任教導員雖然與我們相處時間不是很長,但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既會抓思想政治工作,同時對學員隊的管理又特別嚴格,都是非常稱職又非常貼心的老大哥。

而謝銘湘隊長是從開始到畢業一直都在,我們的思想形成,作風形成,都與他有著莫大的關係。

雖然謝隊長不負責教學,但我們帶部隊的本領,離不開謝隊長的教導。

那時學員隊有個模擬連制度,雖然學員隊分成12個班3個區隊,每個區隊也都設有區隊長,但自從模擬連設立之後,所有的管理都是模擬連負責。

我是在快要到井岡山拉練之前,被謝隊長任命為模擬連指導員的,說實話,那時候哪裡會當什麼指導員,連上臺說話都不敢大聲。

是隊長的幾次示範,讓我有了初步概念,也是從那時起,一走上臺就能將調門拉得老高,面對120多人的隊伍,站在臺上說話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段鍛鍊的經歷,到部隊後帶起兵來得心應手,很快就能施展開拳腳。

剛入校時,我們正好碰上陸院建院40週年,學院要搞閱兵。那時白天上課,課餘時間全部用來練習踢正步。為了那場閱兵,我們早上練,課間練,晚上還要練,一個月的時間,很多同學剛發的皮鞋都踢壞了。

謝隊長的要求高,訓練嚴,有不少同學原來是機關兵,體能跟不上,有時定型訓練,一倒倒好幾個。倒下的同學,扶到邊上稍作休息,便又被趕下場接著練。

那一次的閱兵,成了我們入校後最難忘的記憶。在之後多年的軍旅歲月中,只要一聽到那首閱兵曲,總是要心潮澎湃好久。每一次國慶大閱兵,雖然我們不在天安門廣場的方塊隊伍裡,但都能用心體會到那樣一種豪邁與自豪的感覺。

畢業20年聚會時,姚寶團同學從學院找到了很多寶貴的視頻,有我們畢業典禮的,有井岡山拉練的老視頻,可惜沒有找到那段閱兵的視頻,這也算是一種遺憾吧。

回憶起那段歲月,一篇文章是很難寫盡的,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剪輯視頻,就是因為想要表達的內容太多,但又不能表達完全。這兩天看了視頻,看了隊長教導員們的講話,還有同學們在聚會時的發言,我真的是一個個聽了過去,我在看每一個人講話的同時,我就會去想他在學校時的情景,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段故事,每個人都是一段傳奇。

時光荏苒隨風逝,悠悠歲月情誼濃。有一段軍校時光,真好!

作者:清風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