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风飒爽,宜逛园。

午饭后出发,仍由北宫门入园,来到万寿山的后山,正面的台阶主路在维护修葺中,转过一道弯,由西侧的小路登山。坡道上绿意葱葱,几朵粉紫色的小花映入眼帘,花瓣充分绽开,微微后折,是几株正值花期的枸杞。葎草的小花并不起眼,间或还能看到几株开花的堇菜。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登至半山,来到后山的须弥灵境遗址,藏传佛教风格的寺庙建筑群,仿照的原型是西藏的桑耶寺。外围低矮的棕红围墙,黄灿灿的琉璃瓦,几丛胡枝子的枝条垂落而下,绿的叶,粉的花,细碎精致,与有着皇家气质的围墙交相辉映。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继续登山,外层通体琉璃的智慧海很难不吸引人们的目光,外壁千余尊的琉璃佛像,雕刻精美,令人不由得庄重肃穆。未过多停留,越过山头,由东侧的山路下山。途中站立小憩,透过松柏枝条的空隙,可以俯瞰整个昆明湖,如观一副古轴画卷,浩瀚的湖面如镜,上面泛着星星点点的游船,中心处的南湖岛郁郁葱葱,一侧连接着十七孔桥,真是美啊。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下得山后往东侧走,一小片荷塘,塘边是一株粗壮的古树,一只小松鼠沿着树干窸窣直下,灵巧的跑到塘边喝水。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跨过桥,来到知春亭下,重檐四角攒尖顶,正面悬挂着“知春亭”的牌匾,气派而不失秀美。这里是观赏昆明湖美景的绝佳位置,昆明湖水近在咫尺,右手侧的万寿山、佛香阁是近处的焦点,正面的玉泉山、西山层层叠嶂,将视线引向远方,转向左手侧则是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以及长长的湖岸线不断延伸。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岸边垂柳的枝条随风摇曳,心亦跟着柔软起来,找一块适坐的岸石,坐下来什么都不想,慢慢欣赏眼前的这番美景。阳光洒在湖面上,随着水波跳跃,波光粼粼,突然觉得好像一只超大号的仙女棒烟花。湖面上方,有不少雨燕来回穿梭,杂耍般飞速的掠过湖面。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太阳渐渐西下,光线柔和起来,把湖面染成了金黄色,上方的一朵闲云,被阳光打得十分蓬软。环顾左右,才发觉周围多了好多三脚架和“长枪短炮”,原来这里是颐和园老摄友们拍摄夕阳的蹲守点,自己误打误撞的,真是来对了地方。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默默的看着日头逐渐西沉,映出一片晚霞,虽然今天的云层不算完美,但已然知足。起身离场,此时园内只有零星的游人,光线暗淡,周围十分安静,能听到自己急促的脚步声,这倒是之前逛颐和园未曾有过的感觉。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颐和园自然札记2020(九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