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艺术 | 宋 马远《画水图卷》

【名称】画水图卷

【年代】宋

【作者】马远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材质】绢本

【尺寸】62.3cm x 26.8cm

宋 马远 画水图卷.mp30:53

来自宗雅印象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然而我们对水又有多少了解呢?宋代画家马远有一幅水图也叫十二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卷极其罕见的专门以水为主题的作品。全画分为十二段,每段描写水的一种姿态,简直就是一部水的教科书,作者对水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创作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都令人惊叹不已。这幅作品原来是十二幅册页,后来合表成一卷,每幅都有南宋明宗皇后杨氏题写图名,因首付缺半故无名图,此画画法精细,笔墨简洁,墨戚研润,所绘水势,或动或静,或急或缓,尽得姿态,唯难得珍品。

作品简介: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一幅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图》古人画水的很多,但是唯独马远的这幅作品可以成为画水的教科书,因为一般人画水,都会画上山啊、树啊、人啊、小船啊什么的,显得画面丰富一些,而马远的这幅《水图》是十二幅完全不重样的水的作品,完美的刻画了十二种水的姿态!此时可能有人会问了,只画了水有什么值得赞扬的,下面就让来介绍一下这幅作品是如何征服了后代山水画家,甚至影响日本一代风格形态至今的 !

聆听艺术 | 宋 马远《画水图卷》

在《水图》中,马远主要运用了勾、染和平涂,线条粗细有致,抑扬顿挫,可以强化出水花飞溅和下压的感觉,水形成了张力。当把作品放大了看,这粗重与细致并存的线条,这被卷起的小浪花,还有那渐变到画面上方虚化的浩渺感,这些都是马远兢兢业业蹲守江畔好多年的观察结果和艺术结晶。

聆听艺术 | 宋 马远《画水图卷》

这幅作品除第一段因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图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这十二段作品,专门画水,除个别幅有极少岩岸之外,其它没有任何别的景色,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

聆听艺术 | 宋 马远《画水图卷》

展卷南宋马远所绘的《水图》,可以看出作者对水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都令人惊叹不已。如“洞庭风细”,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彷佛觉得微风习习,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湖面,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层波叠浪”是以颤抖的笔法,描写浪涛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龙蛰伏。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使人精神振奋而感到豪壮。“湖光潋滟”一幅,画家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水波的跳动,浪峰无规则的排列,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即使画家不染上红色,也使观者感到阳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潋滟晴偏好”的杭州西湖景象来。“云舒浪卷”一幅,却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画家以凝涩的笔触,画出一个浪头,它彷佛咆哮着要腾空而起,天空中黑云滚动,与水相接,更增加有如冲锋陷阵的气概。画面虽小,而气魄宏大壮观。其它各幅,都各有不同的笔法特点和意境。

聆听艺术 | 宋 马远《画水图卷》

最后,大家有没有觉得《水图》中的《层波叠浪》和《云舒浪卷》有些眼熟?没错,就是那幅日本著名的葛饰北川的那幅《神奈川冲浪里》。那幅画中对水的刻画上,和马远的《水图》颇有些相似的表达。虽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葛饰北川学习了马远的《水图》,但是从唐宋书画对日本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来看,说马远的《水图》影响了葛饰北川对画水的艺术表达,也不算过分。

聆听艺术 | 宋 马远《画水图卷》

宋 马远《画水图卷》

作者简介:

马远(1140-1225年或1227年)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聆听艺术 | 宋 马远《画水图卷》

想了解更多中国书画的作品,敬请在VX中搜索公众号:宗雅文化

聆听艺术 | 宋 马远《画水图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