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传统的基础教育说不

从小学到高中,12年、超过六万个小时的学习,每个孩子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可谓“遍体鳞伤,身心俱疲”。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将要面对一个快速变化、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界,放眼望去,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间点都充满了机会和挑战。在理想情况下,学校会帮助孩子为迎接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授之以重要技能,让他们历练出勇敢坚毅的品格。评估和考试的目的是对目标进行强化,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真正重要的事物。但现实世界中的教育并非处于这种理想状态。在小学到高中的12年教育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聚焦在传统的课程、频繁的考试和进入大学,而人生的预备课程却少之又少。在教育体系、教育专家和价值的多方压力下,学校的教学计划看上去满满当当实际上却空无一物,剥夺了教师的发挥空间。针对目前的考试、成绩指标、教师问责制,社会上存在着强大的支持力量,看似无用的东西仍然备受推崇。洞悉教育课程设计的弊端在于:孩子们将人生的定型期全部用来准备考试,而不是为接下来将要面对的真实人生做准备。


向传统的基础教育说不

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拖垮的不仅是孩子还有那些关注孩子的家长们。虽然,从小学到高中,那些重点学校和有名的私立学校,都在鼓吹着他们正在积极寻找富有创造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卓有成效的教育,帮助他们在未来打造出充实而富足的人生。但事实上,这种教育理想在应试教育体制面前显得极其苍白,教师局限于问责制、学生们为了升学,只能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大量地做题、考试,在这样的背景下哪有什么创造力,更何来什么为孩子们的人生做好准备?是的,今天的12年基础教育存在这些弊端的根源是应试。即便是那些鼓吹与未来和全球领先教育无缝衔接的私立学校,其背后也不过是题海战术的超级运用。在当前的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出题目、讲答案,学生们在课桌前记笔记、抄答案。然后回到家里去做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然后参加单元测试、段考、期末考、全市统考,以及中考、高考。在这一系列的考试中,那些擅长死记硬背的学生就会被认定为“天才”,从而进入人生的快车道。而其他学生,无论自身的天赋和性格有多么突出,都会被认定为“普通”,甚至需要辅导。

向传统的基础教育说不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们遵循着“题海战术-高频测试-考上大学”的学习逻辑。而学校在家长群体的驱使下,几十年如一日将自身价值与考试成绩、名校录取率紧密结合为一体。被名校录取的影响已经超越高中渗透道初中,甚至到了小学和幼儿园阶段。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课程中,主要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其逻辑是,如果一个年轻人不能流畅地阅读、写作或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在社会上就会寸步难行。而如果能够掌握好英语,则有了通行世界的基础,也就是应对全球化的最好手段。在这样的逻辑下,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这三科的教育,一直到高中毕业,80%以上的精力都被用在其中。就基础教育本身而言这并没有错,但由于这三个科目比重过大,加上教的方式以死记硬背为主,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就变得越来越窄。美术、艺术、化学、体育、物理……这些能够拓宽孩子们视野,增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科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其他核心课程也只是初浅的学习。是的,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这样一个体系中,从小学到高中,被大量的考试席卷了生活的乐趣,最后进入那个对人生而言“生死攸关”的高考,或者一战成名,或者名落孙山。

向传统的基础教育说不

然而,为过时的教育课程所付出的最为惨痛的代价,就是孩子们失去了为未来生活价值而学习的时间,是时候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不得不接受繁杂的应试教育的同时,寻找另外一种可能。记得在一个介绍亚马逊、谷歌和维基百科创始人的一个论坛中,这三位创新成功者有着共同的经历,即他们在幼年时代都接受过蒙台梭利教育。正是这段教育,让他们踏上了富有创造力、激情和自我指引的人生道路,拥有了坦然接受失败与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值得欣慰的是,今天在世界各地包括我们国家,一些创新的教育专家和学校正在用类似于蒙台梭利的教学模式,为我们这个满是疮痍的教育体系带来了另一种可能。他们清晰意识到,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那些标准化工厂的机器,仅仅把事情做对还远远不够。而今的应试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极具破坏性,学校被迫将重点放在根本让人提不起兴趣的的日常目标上。原本以帮助年轻人拥有成功幸福的人生为愿景的动态过程,被拘泥在了刻板的单元考、段考、期考等各种考试之上。

这些新型的学校和创新的教育家,摈弃了这些考评制度,而是将教育的重点转向了对人的训练,诸如不必遵从规则和秩序,调动自我的积极性,对周遭世界心怀好奇和疑问,用不太一样的方法做事等。孩子们在这类学校中体验到的东西与创新性组织中的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样强调写作、阅读,但融入更多的沟通、自我指引和承担风险。在这些学校里,不设年级,没有考试,由老师和其他学生来提供全方位的反馈。在确定目标、探索激情、学习世界等方面,由孩子自己做主。这些学校创造的是一个探索和求知的环境,让孩子能用大量时间专注于某件事上,而不是每过45分钟就更换主体。老师鼓励孩子们冒险、失败、再冒险、再失败,不断迭代,直到发现意义,达到终极目标。就这样,传统的基础教育在这些新型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样是以数学、语文和外语为根基的教学,目标没变、改变的只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多寡与深度。作为家长,我们无法左右孩子们所上学校的现行教育体系,但可以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里完成一些改变,帮助孩子抽提课本的重点内容,激发孩子们的探索、理解,而不是一味地督促孩子们完成作业,然后去补课,然后再去完成补课上的作业。

向传统的基础教育说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