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同頻共振”才是最高級的婚姻狀態

最近,一部聚焦都市女性生活的電視劇,《三十而已》火熱開播。

一部劇讓我們看到了三個不同類型的女人,都是年近三十的女人,但是卻各有各自的人生軌跡和煩惱。

相較於幹練而又灑脫的王曼妮,我更關注的是顧佳和鍾曉芹,也許是因為後兩者跟我一樣都已經進入婚姻生活的緣故吧。

廖一梅在《柔軟》中寫下這樣一句臺詞: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沒什麼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

這裡的理解,說的不是包容,而是兩個人可以“同頻共振”。


《三十而已》-“同頻共振”才是最高級的婚姻狀態


同頻共振效應


同頻共振效應這個概念最先出現在物理學中,指的是物體達到相同頻率就會產生共振現象。

而心理學家又賦予了同頻共振效應新的概念,往往指兩個人在思想、意識、言行、精神、觀念等方面的共鳴和協同狀態。

當然我們也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本質上,人也在外界環境的變化之下,不斷地變化和調整自己。

人的意識、思考、感官都存在很大的偏差,也就造成了很 多人性格不一,愛好和追求也不同。

許幻山和顧佳是大學同學,經歷過大學時期最純粹的愛情。

兩個人那時自然是同頻相吸的,但是進入婚姻生活後的他們,卻沒法做到同頻共振。


《三十而已》-“同頻共振”才是最高級的婚姻狀態


鍾曉芹和陳嶼-原生家庭不同,追求也不同


“他養魚,我養貓”。

這就是《三十而已》在開篇,鍾曉芹用一句話就概括了他們的婚姻。

這背後的潛臺詞就是:註定水火不容。

相信你也看到了他們“合租式”婚姻的點滴細節,而且越看越覺得胸口堵的慌。

衣服要分開洗,早餐要吃不一樣的,彼此的生日也是記不住的。陳嶼特別反對丈母孃來家裡做飯,鍾曉芹就告訴媽媽,來家裡要先打招呼。

鍾曉芹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從小就是衣食無憂,被家人寵到大的公主;

而陳嶼則不同,他是小地方出來的孩子,從小缺失父愛,性格孤僻,常常要給“拖油瓶”弟弟當爹,從小就被逼迫著長大,他也就是母親和弟弟的一個奴僕。


《三十而已》-“同頻共振”才是最高級的婚姻狀態


因此一個追求浪漫天真的愛情,一個追求穩定和安全感的生活,他們本就不是一路人。


顧佳和許幻山-理想不同,野心也不同


顧佳上學時就是一個妥妥的學霸,剛結婚時她和許幻山還沒有什麼根基,只是普通的工薪一族。

自然那時的兩個人是屬於原地踏步的類型,但是自從許幻山在日本的設計大賽上獲獎後,她就鼓勵老公自己出來開公司。

從此老公事業做得順風順水,家裡的物質條件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顧佳希望十年之後他們可以像樓上的王太太一樣,住上頂層的三層複式豪宅,可以像進超市買東西一樣買莫奈的《睡蓮》。

她希望老公的事業可以不斷做大做強,兒子可以從幼兒園到高中都讀全上海最頂級的學校。

然而,許幻山卻沒想要那麼多。他只想要有人能欣賞他的作品,過上一般富足的生活就可以。

一個是目標明確,執行力強的女強人,一個是豪放不羈,只圖安穩的懦男人。

步調不一致,不在同一個頻率上,如何能一起登上一個又一個理想的臺階?


《三十而已》-“同頻共振”才是最高級的婚姻狀態


徐志摩曾在《偶然》中最後一句寫道:“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就正如兩個能夠產生同頻共振的人相遇時的洶湧澎湃。

誠然,許幻山不是顧佳的靈魂伴侶,自然,陳嶼也不是鍾曉芹的靈魂伴侶。

靈魂伴侶,就像是一種鏡像反應一樣,也就是說彼此能夠感覺到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這樣懂我,理解到自己意想不到的程度。

它是一種相似性,更是一種心靈上的契合度,契合度越高,越覺得親密,就像同頻共振一樣,頻率相同才能產生振幅。


《三十而已》-“同頻共振”才是最高級的婚姻狀態


就像詹青雲在奇葩說中描述的一樣:“人的生活和靈魂無法分開,一旦你有了靈魂伴侶,你就知道哪個才是對的人。”


《三十而已》-“同頻共振”才是最高級的婚姻狀態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我希望你們都能在茫茫人海中,不急不躁,不氣不餒,用心去找到能跟你同頻共振的心靈伴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