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学在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的重要性

找老师学习唱歌,舞蹈,画画,钢琴,古筝,葫芦丝,吉他,萨克斯,小提琴等艺术课,或微信搜索老师好共享平台


规范教学在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的重要性


规范-按惯例规定或建立的标准、规范或模型。然而,如何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中贯彻“规范”二字的问题,往往伴随着一线教师的教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规范”的含义,分析“规范”在古典舞基本功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如何体现和实施的,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只有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透彻的分析、清晰的思考”来理解、分析和实施“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教学质量。

1。 “规范”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标准动作,准确意识”。舞蹈是一种身体语言,所有的表情都离不开动作,而身体的训练也是通过各种动作的合理组合来完成的。因此,标准动作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重点。行动路线说明。”“路线”是指动作本身的运动路线,是指动作与动作连接过程中的路线。如果不能在教学中清晰、准确地反映出来,就会被认为是不规范的。因为在动作过程中模糊的动作路线,不仅使课堂显得脏乱不堪,而且不利于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舞蹈习惯,或者干脆失去训练的意义。

2。动作方向和角度说明。基本功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自己最好的审美视角。无论是静态的,还是流动方向、角度的变化都应力求准确到位。尤其是在流动中的运动,与固定的形状相比,很难把握。在培训中,教师和学生需要更加重视。同时,运动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对规范运动、培养美学具有重要作用。

无论是动作的路线、方向还是音乐节奏,都需要动作规范和动作要领的支撑。课堂训练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呼吸,都必须有自己的标准,达到要求标准后,动作就会标准化。但需要指出的是,舞蹈不是机械运动,它需要艺术的美感。如果我们谈论运动规范的“规范”,必然会引起身体运动的僵化。因此,舞蹈的美感和舞蹈意识的培养将成为舞蹈规范的难点。如何从基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挥意识、表达意识和呼吸渗透意识,是每位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意识”应渗透到运动训练中。比如,“山臂”的手部姿势,立刻让人想到了正确的方法,将手臂以兰花掌(或虎口掌)的形状呈弧形向侧面抬起,位置略低于肩膀。因此,在进行动作教学时,教师的注意力自然倾向于动作规范的要求,比如什么样的手掌形状,什么样的弧线等等。当然,这样的正确做法值得肯定。但我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规范应体现在运动的“起、承、转、合”上。两手放在腰部的情况下,动作从呼吸的“升降”开始,动作过程由手掌外缘引导。手臂形成一条弧线并向侧面抬起。同时,眼睛跟随手臂的方向。最后,头部、眼睛、手掌和手臂一起形成。在动作过程中,手臂的力量方法、形神等“意识”在动作结束时的表现,都是衡量动作是否规范的标准。

“意识”渗透在行动的表达中。表现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触动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的内心感受通过外在的行为来传递。而这样的内心体验过程往往集中在人物塑造和舞蹈风格上。对于枯燥单一的基本功训练,如何使每一个标准动作都富有魅力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肌肉力量感、呼吸感和基本节奏感是表现力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教师每天都要煞费苦心地反复讲解、提示和纠正学生的动作,这不过是一种训练学生动作的习惯。这样的好习惯是学习舞蹈的基础。例如,在讲解肌肉运用意识时,要讲解哪些肌肉在运动,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体现肌肉在运动中的广泛性和线条感等,并用生动的语言向学习者展示形象演示,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标准的舞蹈“习惯”。

3。 规范化教学在各级培训中的意义和作用

基础教学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但作为高水平的三四年级学生,基础教学也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随着年级教学任务的变化,如何更好地“规范”和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将发生在较低的教学阶段。比如,连续两次“悠闲地踢前腿”,教材本身的规格分析需要踢腿的速度和力度;动作衔接的规格要求悠闲地踩,脚的清洁;动作风格需要与音乐旋律相一致,同时反映出组合动作的气质。因此,作为一门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标准化”的范围逐渐扩大,行动意识的加强和技术水平要求的提高,都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无论是在低层还是高级教学中,标准化作为基本技能训练的“代言人”,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教学中。虽然“规范”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但它实际上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只有我们对它有了深刻的认识,把它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个教学环节,从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角度不断地审视和解读《规范》,艺术院校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