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上大量的數字貨幣有未來嗎?


現在市場上大量的數字貨幣有未來嗎?

結論先寫在前面,至於我為什麼這麼說,請看我我後面的論述

數字貨幣會有未來,但也只限於跟信用體系掛鉤,有資產作為剛性兌付的政府認可發行的數字貨幣

比特幣及其一系列山寨數字幣並沒有任何價值,他們的價值完全是炒出來的,他們是投機分子的最佳炒貨,並不具備長期價值,也不會有任何收藏價值,他的本質只是一堆佔用算力資源的數據,必然會崩盤,不管漲到多少,這個定義都不會變

如果真說炒比特幣是在炒什麼的話,他是在炒人性貪婪和慾望的極限,它並沒有取代貨幣的條件,即使有一天所有貨幣都採取比特幣這種加密形式發放流通了,也不可能有那個政治體系用比特幣這種大頭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價格變動劇烈的高風險炒貨結算,他並不具備貨幣的條件

什麼是貨幣?

在古代,人們相信金銀可以換到任何東西,所以金銀就是基礎貨幣,國家儲備金銀的數量決定了能發多少貨幣。頂峰就是二戰後的美國,壟斷了世界流通黃金的大頭後,可以印出堅挺的美元。全世界其他國家也差不多,要麼存金銀,要麼存美元,才能印製貨幣,不然沒辦法進行國際交易,因為沒有信用。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不再和黃金掛鉤。全世界開始信用貨幣時代。

但沒有貴金屬支撐,人們為什麼相信一張紙片?信任,必須有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貨幣基數,它限制著各國發鈔數量。因為不能濫發,所以有信任。

在目前我們採取的是信用貨幣,

可以理解為各國央行的債務,靠信用向商業銀行和老百姓借的錢。美聯儲和財政部,從商業銀行手裡買來資產,印出鈔票給商業銀行,銀行拿到的紙幣,相當於政府打的欠條。但它有資產作為基礎,所以有高度信用。

貨幣在流通中產生價值?(即,買比特幣的人多了,加大了流通量,比特幣就擁有了價值)

拋開勞動分工討論貨幣的產生都是瞎扯,價值是在生產經營中產生的。只有把貨幣作為資本投入生產經營過程才能產生時間價值。即資金被投入生產經營後,勞動者會生產出新的產品,創造出新的價值,產品銷售以後得到的收入要大於原來投入的資金額,形成資金的增值。

自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紙幣就徹底取代金銀成為獨立的貨幣形式,紙幣也就可以獨立地承擔貨幣的職能。

人們用貨幣來衡量商品價值大小的理由真的是因為貨幣本身具有價值嗎?

不論是貨幣商品,還是現在的紙幣,之所以能夠用來表現商品價值大小,並不是人們看重貨幣本身的價值。而在於,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或者說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能交換到的價值。如果說人們僅僅看重貨幣的價值的話,那麼在此是把貨幣當作商品來看待的,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般等價物

怎麼看待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

事實上哈耶克所設想的私人貨幣,是按照貨幣發行的體系來推導。

即私人銀行必須有一定的資產作為背書發行一定量的貨幣,然後通過正逆回購方法來調節市場供求關係以維持價格的問題。

那麼我們來看比特幣

第一,從發行機制來看: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發行機制完全脫離了市場,是一個封閉的、不是以服務於市場交易為目的的貨幣發行機制。並沒有呼應當下市場的情況

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發行沒有資產作為剛性兌付或背書,是隨意的、高風險的發行。(這個應該不需要我附一張比特幣過山車表來說明了吧)

第二,比特幣所謂的市場競爭行為是完全沒有門檻、沒有規則、沒有監管的

所以比特幣並不是哈耶克所說的私人貨幣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哈耶克在撰寫本書時,世界各國剛進入信用貨幣和浮動匯率時代,金融創新、金融衍生品還沒有廣泛深入發展,正是這個時代背景才讓他提出了此種設想。我們如今的時代已經跟他所處的時代不一樣了

用前朝的劍,斬今朝的官,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想對貨幣政策瞭解的更詳細的,我推薦閱讀前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所著《中央銀行與貨幣供給》這個會讓你對貨幣的政策有一個比較詳細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