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素質教育難度何在?家長:考不上名牌大學,素質再高有啥用?

素質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素質教育喊了好多年,減負的口號也是廣泛流傳,孩子們要減負,老師在分數上也要給自己減負,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的責任也要減負,似乎通過素質教育進行減負,符合所有人的願望,但為什麼推行起來總是困難重重?

推進素質教育難度何在?家長:考不上名牌大學,素質再高有啥用?


理想總是很好的,但是現實往往很骨感,世間這樣的事情最多,基礎教育增加素質教育並進行減負也是如此,今天,高必勝老師就來說說,推行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減負的美好理想,以及骨幹的現實。

一、素質教育好不好?

答案毋庸置疑,當然好。

素質教育注重孩子的多元化發展,不僅僅是停留在書本和課堂學習的內容,平時更注重讓孩子培養動手能力,提高觀察能力,養成獨立思考能力等。

這些能力太重要了,動手能力強不僅意味著遇到問題可以自己解決,更是讓孩子明白:凡事通過自己去動手實踐,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而且通過自己動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世界給予自己的真實反饋。

無論是順利、挫折、苦難,只有親自動手,所有的經歷、經驗和反饋都是最直接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這中間孩子們的成長和認知的發育都是最最珍貴的,是老師和家長的“教授過程”無法提供的。

同樣,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也是如此,而且往往是跟自己動手同時並行的一個過程,通過觀察、動手、獨立思考,完成個人成長以及認知這個世界的閉環。孩子在這樣一個閉環中,不斷進步,邏輯思維、三觀建立等等快速發展。

這樣的孩子,會不會因為一點曲折就退縮?會不會因為一點批評就沮喪?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那麼素質教育這麼好,為什麼不大力推行呢?國內的老師做不到?還是教育機構不理解?

其實都不是,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應試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二、考試在中國依然無比重要

先撇開中小學生們不談,即便是成年人,是否就能逃脫面對考試的命運?

相信即便是家長,甚至是老師們,對於這個問題自己也是深有體會的。

各種資格證書、各種上崗證書、各種職稱評定等等,哪一種離得開考試?目前社會上,大家都知道最難的幾類考試,包括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建造師等級考試等等,都已經是全社會耳熟能詳了,要麼自己在考,要麼自己的親戚朋友在考。

成年人尚且如此,將來要面對高考的中小學生們真的完全素質教育起來,不考慮考試這件事,現實嗎?

答案同樣不言自明。

既然兩個問題的答案都不言自明,那麼問題在哪?

三、教育必須找到一個最優平衡點

一面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素質教育,一面是通過高考爭取有限的最優教育資源,家長、老師、甚至是開始董事的學生們自己,都不會徹底放棄其中一邊,那麼怎麼辦?答案很清晰,就是找到一個最優點,即便無法兼顧,也不能兩頭全然放棄。

因此,中學開始要為中考、高考最準備,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時間緊,這個時候分身乏術的學生們幾乎不太能考慮太多的多元化發展,要將全部精力放在考試之上,分數成了最重要的焦點。

那素質教育和多元化發展自然而然就要提前,提前到什麼時候,小學甚至更早,也因此“不能輸在起跑線”的說法就開始流行,並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同。

於是各種興趣班、技能班、培訓班將小學生甚至是學前班的孩子的課餘時間佔的滿滿的。

這樣的狀態可能並不科學和美好,但是在幾個問題都有明確答案的情況下,這樣的做法就是所有作用因素下,最優的一種選擇。

當然,父母本身已經有了巨大資源的情況例外,例如那些隨時可以將孩子送去世界名校的家長,清華北大或許都不在他們的法眼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