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云南味道

这几天疫情,宅在老家千里之外,吃饭之余翻看云南美食视频,不免引起想念,就随便讲讲我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坦白讲,放眼全国,云南菜绝对是小众菜。所在地人口过千万,经济发达,各种美食遍地,但找一家地道家乡菜,还是有点困难。曾经在网上搜过一家号称最正宗,实际也是形似,披着外衣,味道已大相庭径。这也怪不得,异地的饭店要生存,难免迎合做点改良,外人更容易接受。视频上就放了一家北京的云南菜馆,连凉米线都不放油辣椒,这在很多老家人看来不可思议。

老家对一道菜的最高评价往往是“吃得成”,而不入法眼的,往往“吃不成”,简单的三个字就给这道菜判了死刑。云南菜重油重辣,以前经济不发达,下饭菜才是首选,就着吃下两大碗饭,干活才有力气。以现在的养生角度,往往不合时宜,但在旧时,吃饱饭才是绝大多数人的头等大事。现在条件好了,但上千年形成的味蕾,可是朝夕能改。就像我在外地多年,除了已不太能吃辣,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下饭菜。接下来就讲讲我那些朝思暮想的菜肴。

冷荤,外地人听这名字,一头雾水。其实它和东北的皮冻有点像,把猪杂猪头肉放入锅中熬煮,加入各种香料,待汤汁粘稠起锅,静置一夜,第二天就变成果冻状。状黑色,中间是猪杂,吃一口软香扑鼻,在口中有韧性,随即化开。冷荤一般冬天才做,夏天太热,容易变质,也不容易成形。以前有人骑个车,在街心叫卖,切成小块,价格不贵,是改善伙食的好东西。也有人家办喜事时做,放在小碗,倒扣过来。现在好久没吃到了,据说比较麻烦,很少有人做了。

蛋卷,菜如其名,用鸡蛋皮卷上瘦肉,也有用白菜的。这道菜的难点在于摊鸡蛋皮,小时候有人办喜宴,我去后厨看过,用一个小盆,打上半盆鸡蛋。大锅小火烧热,用锅铲舀上蛋液,均匀的摊在锅中,刹那就形成薄薄的一层,再用锅铲轻轻掀起,一张圆形的鸡蛋皮就成型了,金黄黄的。有点像山东的杂粮煎饼,但感觉要更薄些。在鸡蛋皮里卷上剁好的肉沫姜碎,切成圆柱状,放入小碗,甄笼里蒸熟。出笼时底下是渗出的肉汁,黄色的蛋卷浸润其中,一口咬下去,充满汁水,混杂着肉和鸡蛋的香味,实在是下饭神品。我在外地也吃过所谓的蛋饺,但总不是那个味,或许初始的味蕾早已固化。

臭豆腐,此臭豆腐非彼臭豆腐。提起这个名字,最出名的要数长沙火宫殿,直到我有一天在昆明的街头闻到,才知道真是名不虚传。老家虽然也叫臭豆腐,但是臭味差远了,实在称不上这个臭子,但是味道却是同样的好吃。家里的臭豆腐是相对于白豆腐而言的,白豆腐不经过发酵,质地硬一些,臭豆腐会放在稻草上发酵,形成菌丝。不知道的以为发霉变质了,殊不知这才是美味的关键。经过发酵的豆腐,散发一股淡淡的臭味,质地变软,颜色变灰。有两种做法,一种用油慢煎,待金黄,放入少许水,花椒、糊辣子等,待水烧干,即可起锅,称之为煮豆腐。还有一种简单粗暴,豆腐捏碎放入碗中,加入猪油,辣椒等调味料,放入甑子,下层是米饭,饭熟豆腐也就可以吃了,谓之蒸豆腐。两种做法,各有千秋,一样好吃。可惜外地只有白豆腐,实在入不了我的法眼。老家还有一种叫老fen的豆腐,印象中比臭豆腐硬些,不常吃,记不太清了,也记它一笔,省得后人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