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迴應此事

開國上將李克農,自從他去世那一天開始,關於“特工之王”是怎麼去世的?各種流言蜚語層出不窮,坊間不乏荒誕傳聞。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例如2008年,筆者去美國出差,解決一點小事情。結果在餐館吃飯的時候,鄰座的兩個美國人,居然在討論中國的李克農和戴笠。

按照他們的說法,戴笠是被美國中情局幹掉的,而李克農也是在朝鮮戰爭的時候,慘遭美國人下毒。

筆者忍俊不禁,從邏輯上來說,倘若真有這麼大的案子,中央難道不會徹查?即使特工之王去世了,咱們這邊還有周恩來呢,情報專家多了去。

即使是在抗美援朝時期,李克農負責指揮中方的停戰代表團,而當時美國被打得渾身難受,保護李克農還來不及呢。倘若談判代表被下毒,那還談個啥?何必和平?

甭說國外了,即使咱們國內也三天兩頭一個死因,還有說是因為敵美人計的,還有更荒謬的說法,不勝枚舉……

其實吧,出現這樣的謠言一點也不奇怪,因為“特工之王”的頭銜,本來就帶有話題性和故事性,以及最重要的神秘感。

關於李克農將軍的早逝,其實筆者個人認為吧,用腦過度和勞累過度、是造成李克農早逝的主要誘因。

李克農的身體本來就已經很不好,而他又堅持帶病工作,在去往辦公室的路上,誰知有兩步沒走穩。

兒子想要去攙扶的時候已經晚了,李克農身體趔趄摔倒在地,不幸的是腦袋先觸地……因為這次受傷,讓病情再次加重。

李克農的兒子李倫,本來不願意回憶這檔子事兒,關鍵是小報小雜誌上,各種流言實在是太多了。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由此,開始咱們今天的文章,講一講此事的前因後果。

在李倫小時候,爸爸留給兒子的印象就是飄忽不定,有時候父子一同進入夢鄉,醒來後爸爸就出去了;有時候孩子睡覺的時候孤孤單單,醒來的時候父親已經在身邊熟睡。

別的小夥伴,多數都是在一個地方長大,家庭氛圍濃厚;但李倫童年時期,常常跟著父親搬家,尤其是在上海的時候,當真是居無定所。

李倫才剛剛記事兒,爸爸就已經交代兒子,無論有誰問起,一定要用假名字,不能講真話。

一般情況下,李克農每隔十天半個月,總會要回來一次的,但1930年4月,卻接連失蹤許久。

李倫直到爸爸去世之後,才知道當年是因為顧順章的叛變,所以爸爸才會失蹤。

家裡的孩子們,早就養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任何情況下,不和任何人談起爸爸的事情。孩子們也不知道為啥不能談,既然家裡長輩教導了,所以他們也就遵守這個家規。

紅軍時期,在一次次的“反圍剿”作戰當中,孩子們在白區、聽到的全部都是壞消息,一家人整日提心吊膽。

父親跟隨紅軍打仗去了,而家裡的老弱婦孺,經濟遇到了困境。

李倫的爺爺,只能想方設法躲避各路債主,一家人生活越來越艱辛。

直到有一天,遠處又有人來,爺爺只能再次躲進了閣樓,外面卻響起了一個熟悉的聲音:“爸爸,我是克農!”

李倫和兄弟姐妹,哭著跑了出去,雖然李克農僅僅和孩子們相聚了不到五十分鐘,但這對於李倫來說,已經是非常珍貴的相聚時刻。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國共分裂,因為西安事變,所以轉入國共合作,家裡的大女兒看到遠處有熟悉的面孔,還以為債主又來了,所以急忙回去通風報信,讓爺爺快躲起來。

實際上,遠處那位穿著黑色披風、手提黑色公文包、穿著黑皮鞋的人,乃是孩子們多年以來,心心念唸的爸爸……

李倫第一次知道父親的工作,是皖南事變之後,他跟著賀怡去往延安,見到了毛澤東。

毛澤東問:“你知道你爸爸是幹什麼的嗎?”

倒是李冰膽子大,回答說:“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處長唄!”

毛澤東開玩笑說:“錯了!錯了!你爸爸是個大特務。不過他是我們共產黨的特務!”

在延安的時候,陳雲帶著李倫,去學校當中讀書。雖然身在紅色中心,但孩子們和父親李克農,依舊是聚少離多。

建國後,朝鮮又起烽火,中國政府決定抗美援朝,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其實在這個時候,李克農的健康狀況,已經是不容樂觀,強撐著病體在工作,哮喘病越來越嚴重,所以去往蘇聯治療……

朝鮮半島打得是地動山搖,隨著美國人強行介入朝鮮戰爭,所以北朝鮮抵擋不住,一路撤到鴨綠江邊。

而隨著志願軍入朝之後,接連幾次的大規模戰役,彭德懷激戰麥克阿瑟,沉痛打擊了美國人的囂張氣焰。

中國獲得了一場又一場的戰役勝利,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方面,麥克阿瑟遠遠不是彭德懷的對手。

在抗美援朝時期,其實有兩個戰場,一是正面戰場的烈火硝煙,二是談判桌的“文戰”。

這場戰爭也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是志願軍擊潰那所謂的“聯合國軍”後期則是邊打邊談,其實上甘嶺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整整談了2年零19天,毛澤東在國內決策,而李克農在前線交鋒。朝鮮條件那麼艱苦,對李克農的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關於李克農赴朝談判的詳細經過,這一切要從1950年5月說起……不僅國內關注朝鮮戰局的發展,全世界都在密切注意交戰雙方的一舉一動。

蘇聯同樣在關注朝鮮戰局,而李克農當時便身在蘇聯養病,他被哮喘病折磨著,已經睡臥難安。

而朝鮮開戰之後,李克農在蘇聯,是怎麼也呆不住了,非要離開醫院回到國內,他想親自指揮情報機關,為志願軍摸清美國人的軍事部署。

在李克農看來,從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義,打到1950年的剿匪鬥爭,我黨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打了二十多年的戰爭!!這勝利的成果來之不易,豈能敗在美國人的手中?

李克農回國,隨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而在朝鮮戰場上,美國人被打疼之後,才想起這世界上除了戰爭之外,還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國際問題。

李克農立刻就意識到,既然參戰各方要談判,這時候可能會需要自己親臨前線,參與到停戰談判當中。

事實證明,李克農猜對了,毛主席則指定李克農,前去朝鮮和敵人進行談判。

時間是1951年6月,地點則是中南海,毛澤東見了李克農之後,直接就說“我點了你的將”。

按照黨中央的決定,由李克農所部、喬冠華外交部、以及志願軍總部、三方組建談判代表團。

李克農在毛澤東面前,並未說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而是目光堅定的說:“我馬上準備出發!”

可是到了夜裡,李克農意識到自己衝動了,朝鮮那邊氣候惡劣,而自己這病體,能否支撐談判呢?

關於談判多艱難,筆者在這裡舉個例子:

在雙方談判的時候,誰要是率先退場,就會被對方說成是沒有和平誠意。所以雙方愣是坐在椅子上比耐力,有時候會長達十多個小時。後來有一位中方談判代表名叫何渠若,恰逢心臟病突發,而他依舊跟對方硬耗,耗到對方先走為止。結果可想而知,何渠若剛剛回到休息室,身體一軟就暈了過去。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李克農去朝鮮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自己雖然身體不好,但毛主席同樣身體不好,很多領導人都在帶病工作。

危難當頭,好男兒大丈夫,豈能退縮不前?此番開赴朝鮮,任由他雨打風吹,都要堅定向前!

代表團出發的時候,為了嚴守機密,所以沿途負責各部門,只知道有個“群眾工作隊”要去往朝鮮,大家並不知道這支隊伍,是中國的停戰代表團。

李隊長帶著“工作隊”在喬冠華的協助下,隨即進入了那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這場戰爭不盡早結束,中美兩國就會陷入到消耗戰當中,這是雙方都不想看到的事情。

按照預定計劃,志願軍副司令鄧華在一線談判,喬冠華在二線,李克農則指揮全局。

這場談判,是人類歷史上所罕見的,其背景不僅僅是朝鮮南北之爭,更有冷戰大格局,東西方意識形態的衝突,牽扯巨大。

李克農的工作非常繁重,每天都要親自審閱各種材料,然後和工作人員一起研究討論,設定各種各樣的預案。

既然工作多了,睡眠也就少了……這自然會嚴重影響一位病人的身體健康。

鄧華在一線傳回談判的實時情況,再由聯絡員彙報到李克農的手中。李克農不分白天和黑夜,召集前線和後方的工作人員,在辦公室裡開會,不僅要應對新出現的問題,還要研判下一步可能會遭遇的困境。

李克農瞭解到相關情況,寫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再把電報發回國內的毛澤東手中、和前線的彭德懷手中。

當李克農等來上級的批示之後,往往已經是日出東方,既然天光放亮,也就要開始新一天的談判,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新的情況。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抗美援朝打到中後期,其實已經形成了固定的雙戰場格局,槍林彈雨一戰場,唇槍舌劍一戰場。誰能夠在戰場上獲得優勢,談判桌上自然而然獲得優勢。

就在李克農緊張工作的時候,他在一封不起眼的電報上,看到自己父親逝世的消息……

兒子漂泊半生,未能在二老雙親身邊盡孝,李克農的心裡湧起百般苦楚。但他更多的愛,都奉獻給了中國,奉獻給了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

談判任務是艱鉅的,李克農悄悄的,將“父親病逝”的那封電報藏了起來,並沒有告訴任何人,避免耽誤到代表團的談判工作。

李克農忙完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三點,他靜悄悄走出辦公室,朝著故鄉的方向深深三鞠躬。

當年的龍潭三傑,只留下碩果僅存的李克農,遙想起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

歲月催人老,當革命者的國家夢想實現之後,回頭再看自己的小家,李克農和父親陰陽兩隔……

李克農抹了抹淚水,心中暗暗發誓,如果談判不結束,自己就不刮掉鬍鬚,以此來紀念父親的在天之靈。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因為李克農每天看的文件太多,所以導致他的視力越來越差,他要彎腰趴很低,才可以看清文件上的字兒,結果彎腰的時候,胸口就會被擠壓。

以至於哮喘病變得更加嚴重,李克農每次呼吸的時候,那感覺好似抽水泵生了鏽,運轉起來呼哧呼哧的。

無奈之下,李克農在胸口不舒服的時候,就兩手拿著文件去院子裡,一邊走一邊看,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

但每天有大量的文件,必須要李克農本人簽字,所以他不得不伏案工作。入朝三個月之後,李克農的胳膊就已經開始發抖,簽字的時候、筆會掉落。

李克農一邊工作一邊吃藥,每天好似藥罐子,但哮喘卻始終未見減輕,實在是疼痛難忍,才會短暫的小睡一會會。

這種情況,在夏天倒是可以堅持,但朝鮮的冬天非常冷,大雪從天而降,放眼望去,千山盡白。

李克農的哮喘病,在冬天變得更加嚴重,在和同志們一起開會的時候,有一次因為太累,他整個人突然暈倒。

周圍的工作人員急忙走過來,抬著李克農去找醫生,經過四個小時的搶救,李克農這才緩緩睜開雙眼。

很顯然,李克農征戰半生,身體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甚至可以用油盡燈枯來形容。

李將軍趕緊喊來警衛員,拿一套乾淨的衣服換上,上下打扮一番,避免形象受損。

身為本次談判的總指揮,李克農深深的知道,一旦自己倒下的話,肯定影響代表團的士氣。李克農和同志們開著玩笑,這才大踏步離開醫院。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黨中央很快就得知了此事,決定撤回李克農,換伍修權赴朝談判。

李克農拒絕回國治療,他認為抗美援朝需要自己,整整上百萬的志願軍在前線打仗,誰又不是父母爹孃的孩子呢?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士,他說:“我這堆老骨頭,又算得了什麼呢?”

伍修權去往朝鮮,看到李克農的健康狀況已經惡化,他想要換下李克農,讓自己的革命同志,儘快回國內的醫院治療。

但李克農堅定的說:“臨陣不換將!”

其實,完全可以理解李克農的想法,他在朝鮮的這段時間,已經摸清楚了敵人的脾氣,掌握了談判桌的主動權,正在這關鍵時刻,自己務必要堅持下來。而伍修權來得晚,經驗沒有李克農多。

伍修權一看這情況,就意識到大事不好,照這樣發展下去,李克農極有可能把性命丟在朝鮮。

黨中央經過慎重考慮之後,讓伍修權協助李克農的工作,如果李克農的身體無法支撐,再讓伍修權代替李克農的工作。

談判是非常艱難的,而且又是非常枯燥的,敵人在談判桌上撈不到好處,就會在戰場上發動瘋狂的進攻。

而咱們神勇的志願軍,每次都會把來犯之敵,打回到談判桌上。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類似的情形,並不是一次兩次的偶爾發生,而是整整持續了兩年多。

雙方關心的問題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談判,便是停戰的分界線在什麼地方。

咱們這邊肯定堅持三八線,敵人自然不同意三八線,這種情況下,就只能用機槍和大炮解決問題。

敵人軍事行動受挫,被志願軍打退之後,就只能灰溜溜的,再次回到談判桌。

停戰之後,又要有人監督雙方的軍事衝突,這件事遠非說說那麼簡單。

中方拿出建設性的意見,既然連續三次戰役獲得勝利,所以三八線停戰有何不可?

杜魯門卻不答應,他讓志願軍必須後撤;中方表示,可以後撤十公里,而我們撤出的十公里範圍,不可有雙方士兵的出現。

美國人還是不答應,他們獅子大開口,要一萬兩千平方公里的廣闊地區。

志願軍自然不給,所以談判桌上的雙方,好似鋼鐵雕像一般,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相互之間寸步不讓。

在談判會議室的外面,搭建著簡易的帳篷,李克農就在帳篷當中指揮全局,滿地都是他丟棄的菸頭。

1951年8月10日,美國人採取沉默應對中方,他們一言不發坐在椅子上。

聯絡員去請示李克農,李克農批示:“坐下去!”

因而談判成了老僧坐定,這樣的場景自從首次出現之後、便多次出現、以至於屢見不鮮,成了常態化。

最長的一次沉默,長達兩個多小時,雙方沒有任何人說任何一個字。誰要是先開口,就證明誰底氣不足。

朝鮮畢竟是戰場,而美國人又佔據空中優勢,李克農有一次坐車離開住所,想要去鄰近的機構瞭解情況。

結果美軍戰機突然飛來,一梭子機炮掃下來,感覺好似下了冰雹。開車的駕駛員經驗豐富,碰到這種情況不慌不亂,採取日常的戰術訓練,和敵人的飛機走“十”字交叉。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意思就是:飛機自南向北而來,汽車就要趕緊往東北方向走,雙方不走同一條直線,畢竟飛機調頭遠遠沒有汽車那麼容易。

機炮射穿了玻璃,從李克農的鞋底一劃而過,只感覺襪子熱乎乎的,李克農晚年開玩笑,說那次差點翹辮子。

談判艱難持續了大半年之後,各方總算是達成了一點點的共識,在軍事分界線、以及督促停戰方面、簽署了協議。

但美國人的無理取鬧從來沒有停止過,一個問題解決了,下個問題又出現了,下個問題解決了,上個問題又重演了,乃至於更多問題又湧出。

在這兩年的談判過程當中,中美兩國總算是達成了初步的共識,決定半島停戰。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李克農和彭德懷)

中方的談判代表團很高興,但李克農分析出,美國人雖然不想打了,但南朝鮮卻依舊妄想著打過三八線。

果不其然,金城戰役打響之後,這才打碎了李承晚的幻夢。

在停戰簽字的時候,李克農為了避免有人搞破壞,所以決定不讓雙方司令官去現場,而是派遣代表前去。

美國人非常贊同李克農,認為這樣是正確的,一旦有人在現場搞破壞的話,來之不易的和平,豈不是告吹?

1953年7月27日,隨著各方簽字之後,這場改變東亞歷史的戰爭,才算緩緩落下了帷幕。

但李克農的身體卻支撐不住,回到國內養病的時候,想要再挽回健康……已經晚了太久。

按照兒子李倫的回憶,爸爸李克農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到1957年2月的時候,那天陽光很好。

吃完中午飯,李克農想要去辦公室,而隨著他腳步聲的,則是劇烈的咳嗽聲音。

在辦公室前面的石頭樓梯上,李克農突然咳嗽更嚴重,他想扶住旁邊的建築,好好喘口氣。

李倫趕緊往前走,邊走邊說說:“爸爸我扶著你……”

結果這句話根本就沒有來得及說完,李克農腳一滑就摔倒在地,頭部剛好碰在石頭樓梯上,勉強抬起頭的時候,那臺階一片鮮紅……

李倫趕緊送爸爸去醫院,而黨中央得知這件事之後,立刻派遣國內最好的腦科醫生,去搶救李克農。

在醫院裡,當李克農緩緩睜開雙眼的時候,思維已經出現了混亂,說話東一句西一句的。

李克農的死因成迷?國內外流言蜚語不斷,兒子李倫出面回應此事

在李克農意識稍稍恢復之後,便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王石堅……

因為在解放戰爭時期,敵人破解了我黨在北平的電臺,導致我黨的情報體系,被敵人攻擊。而李克農晚年總是忍不住提起的“王石堅”說的就是這件事。

李克農處在半昏迷狀態,忘不掉那些犧牲的同志們,他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

1962年2月7日,李克農想要繼續工作,幸虧鄧穎超來勸,李克農這才去了醫院。

兩天之後,開國上將李克農,結束了他的傳奇一生。

李倫說:“當時,公告上是腦溢血而死,而實際上是父親的腦軟化,大腦已成糊狀,其死也非同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