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黃巢起義在這片湘中熱土,有著流傳千古的佳句和神話…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黃巢起義在這片湘中熱土,有著流傳千古的佳句和神話…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第後賦菊詩》

唐朝時婁底地界分屬潭州、邵州,直至建國後,才成立婁底市。婁底就這樣成了湖南最古老的地區,同時也是一座最年輕的城市。

唐僖宗乾符二年,黃巢率眾數千在曹州起兵響應王仙芝起義。乾符四年,王仙芝犧牲於黃梅,起義軍推舉黃巢為領袖,號“沖天大將軍”,年號“王霸”。黃巢宰領起義軍,南征北戰,進行了橫掃大半個中國的萬里長征,英雄足跡曾遍及婁底的雙峰、新化和冷水江。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黃巢起義在這片湘中熱土,有著流傳千古的佳句和神話…

《湘鄉縣誌.兵防志》載:“唐僖宗廣明元年庚子,黃巢出廣州,破衡州,自縣趨長沙,營於縣之舊五十四五都,今其山名黃巢山,在永豐、銅梁二都之間。”千餘年來,婁底黃巢山無聲地訴說與見證著黃巢的英雄故事。

黃巢出身世代私鹽販之家,深受鹽官盤剝剋扣之苦,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他喜歡濟困扶危,廣結江湖義士。青年時期,他面對唐王朝官吏為盜、農民只能“橡實誑飢腸”的悲慘社會現實,立志要推翻唐王朝的腐朽統治。其偉大抱負,在起義之前就表現在他並不示人的大量詩作中。

黃巢一生愛菊,唐代是崇尚牡丹的,把牡丹視為國花。黃巢一反溯流,對菊花格外青睞,似乎骨子裡就有與生俱來的叛逆基因。年幼時,與其父在院中為菊花作詩。巢父剛說出第一句,黃巢馬上接吟道:“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父曰:“可令再賦。”果應聲云云。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黃巢起義在這片湘中熱土,有著流傳千古的佳句和神話…

菊花,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種象徵。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跳脫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然而黃巢也並非天生不羈,他是讀書人,也曾參加進士考試,可惜屢戰屢敗。落第後的黃巢絕望了,決定不再應試。他題了一首《不第後賦菊詩》抒發心中憤慨之意。

此詩妙就妙在,雖是詠菊,但全詩不見一個“菊”字,而且,透過那盛開的黃色菊花,彷彿讓人看到那威武雄壯的黃金鐵甲軍,即將攻破長安的磅礴氣勢。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黃巢起義在這片湘中熱土,有著流傳千古的佳句和神話…

黃巢山距雙峰縣城18公里,在沙塘鄉與井字鎮交界處,兩邊群峰突起,深溝幽墾,懸勝陡璧,是湘衡咽喉,地勢險要。你欲乘車越過巍巍黃巢山,一定會有“躍上蔥蘢四百旋”的美感。

黃巢山中本無路,當年黃巢率軍途經此地,遇上一支土匪隊伍在這裡封山剪道,燒殺搶掠,當地老百姓早已怨聲載道。起義軍到時,人民遠道迎接。一天深夜,兩支義軍沿白石峰和雞冠塞進發,兩面夾攻,經過一夜鏖戰,全殲匪幫。此後,老百姓自動集合,為義軍開山石,把石徑改成大道。起義軍主力部隊抵達時,當地百姓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簞食壺漿犒勞官兵。黃巢見狀,深受感動,遂命人拿出一把鑲珠嵌玉的寶劍,親手贈予一位長者,以示感謝和留念。後來,人們在山腰一塊巨石上,用精工磨琢的花崗岩建起一座五丈高的寶塔,將黃巢饋贈的寶劍珍藏塔底,取名為“劍塔”。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黃巢起義在這片湘中熱土,有著流傳千古的佳句和神話…

可惜1958年修建梓門荷葉路時,塔和廟不得不拆除。時至今日,黃巢山人仍對黃巢懷有濃厚的情感和敬意。唐詩戡還作了《黃巢山懷古》七絕一首,詩云:

白石崔嵬一峽開,黃巢義旅此中來。


寒霜墜劍遺民愛,立塔永埋心底哀。

站在黃巢山隘遠遠望去,白石峰猶似一個巨大的等腰三角形,峰頂尖得像一個錐子。若要登上此峰,必須從兩側腰才上得去,不然,她會將你拒之峰下,望峰莫及。《南嶽志形勝》雲:“白石峰,在衡陽縣北五十五里,與應相峰相似,相傳龍棲其後洞,水流而不竭。”

古傳有一女子,於峰頂修煉成仙登天。為紀念仙女,乾隆四十一年,鄉人在白石峰頂闢兩百餘平方米的平地,用花崗岩建了一座仙女廟。至今,修廟石碑還有零碎幾片倒于山頂,仍能清楚地看出歷次修廟的時間和部分捐修者的名字。

千百年來,多少名人志士嚮往白石峰的雄偉壯觀和美好傳說。《南嶽志》裡記載,唐代馮處士結廬於此,並有唐代曹唐(字堯賓,桂州人。初為道士,後舉進士不第。鹹通中,累為使府從事。詩三卷,今編二卷)《贈南嶽馮處土詩二首》為證。

網約湘遊·詩詞湘景 | 黃巢起義在這片湘中熱土,有著流傳千古的佳句和神話…

白石峰的南面,怪石嵫岣,一塊好像打磨過的百餘米長的花崗石從山腰掛下,似一面巨鏡,誰也莫想在“巨鏡”上爬上半步,人們稱之為“長石牌”。太陽照射在長石上,光照晃得人睜不開眼睛,一道道白光直衝峰頂。大概這就是“白石峰”取名的來歷。

黃巢率大軍進駐湖南後,曾轉戰新化一帶,並親自到冷水江(當時屬新化縣)波月洞附近,與峒民起義首領向壤和漢旗農民起義首領周嶽一道,聯合梅山十峒峒民,向地主武裝發起激烈戰鬥,斷邵州道,斬殺七豪。現在的波月洞裡還存有唐代的陶器和黃巢點將演武的遇跡。

黃巢率軍征戰十載,所到之處,嚴懲貪官汙吏,斬殺土豪鄉紳,狠狠打擊了地主勢力,“天街路盡公卿骨”,“甲第朱門無一半”。與此同時,黃巢沿途慰問百姓,救濟貧民。進入長安時,“長安市民夾道歡迎,競送牛酒。大將尚讓撫慰百姓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遺憾的是,黃巢也和李自成、洪秀全等多數農民戰爭領袖一樣,並非合格的政治家。公元883年6月,黃巢起義失敗。在泰山狼虎谷,黃巢揮劍勿頸自盡。自盡之說,眾說紛紜,有人說戰死彊場,也有人說他削髮為僧,並以詩為佐: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融倚欄干看落暉。

——《自題像》

此詩既表明了黃巢經歷的戎馬倥傯歲月,又顯示了他後來靜如止水的僧侶生涯。尤其是“天津橋上無人識”這一句,生動地也描述了英雄遲暮的那種無可奈何和蒼涼悲哀,令人嘆息。年邁的他,在明州的望春橋上獨倚欄杆,細細品味著風雲歲月,冷眼旁觀著紛亂的天下,等待著唐朝嘆出最後一口氣,然後落日一般融入東去江水的盡頭,悠然刻畫了一種

“人生韶華短,江河日月長”的意境,令人回味。

嘆息也好,回味也罷,梟雄亦或英雄,是遁入空門還是自刎辭世,宿命已定。黃巢這生,亦將永垂史冊。

出品:今日女報/旅行雜誌/鳳網

編輯:小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