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抛弃江淮独自建厂,你以为这就能提升车型品控了?

随着电动技术、智能化和无人驾驶技术的诞生,近两年来全球的汽车市场中涌现出了众多新势力,它们被统一称之为“互联网造车”,不同于以丰田、本田、大众为首的传统燃油汽车车企,它们具有成立时间短、资金高度聚集、实车落地难的行业新特性。看上去,似乎这几个都不是什么好词吧?但是这的确是新事物出现并且发展的共同前期特性。以海外的特斯拉最有代表性,现在无论是纯电动技术还是无人驾驶技术,特斯拉都走在了这一行业的前列。而国内,也涌现出了众多“特斯拉门徒”,它们现在又有怎样的困境和潜能呢?

首先,已经近乎扑街的则是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我们至今都还对贾老板的那张“为梦想而窒息”的PPT意犹未尽,而贾老板却因为资金问题早已远渡重洋。就在去年1月份,贾老板在发布会中首次展示了法拉第未来的首台纯电动汽车FF91,百公里加速2.39秒(没跑,打嘴炮),并预计会在今年正式交货,当时可谓是引起不小的轰动,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法拉第未来的未来早已遥遥无期。贾老板的故事也在这个新市场中告一段落。现在国内真正领头羊的,还数李斌的蔚来汽车。所以接下来,笔者将会注重讲蔚来汽车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它也是众多自主品牌共同的难点。

摆在诸如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面前最大的问题是非常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如何将PPT造车成功落地,实车如何量产。我们知道,特斯拉是花了大价钱从丰田收购购买了一整套的生产线,并且后期又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进行生产线改造,而得以让特斯拉model 3这款电动超跑成功落地。而国内的这些门徒却显然在魄力上有所欠缺,或者说是实际情况并不允许。以蔚来汽车为例,它是通过江淮汽车代工来实现实车量产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另外一个质疑声:江淮汽车的最高装配品质是否会是蔚来汽车的最高车型品质?

这就是一件大麻烦事儿了,众所周知江淮汽车自己的车型品控,无论是江淮瑞风S3还是瑞风S5又或者是S7,都在品控上不如人意,旗下车型也因此而投诉率居高不下。倘若因为江淮方面问题,导致了蔚来汽车的车型品控受损,那么试问这个高端的、智能化的纯电动汽车,是否还能被市场所接受呢?即便有着不错的技术输入,输入到这么一台品控不佳的车型身上,再高端的汽车也将被最短的木板限制,使其用车体验急剧下降。

而就在前段时间,蔚来汽车终于敲定了要在上海某地自建工厂,此前一直主张代工的蔚来汽车如今也走上了特斯拉的自建工厂的道路。这样的确是摆脱了江淮的品控问题,但是其资金需求也急速扩张,别看蔚来融资了多少多少亿,在一条生产线面前简直是杯水车薪。

而且有了工厂,不一定就能造出真正符合预期的实车,我们要清楚的了解,蔚来汽车更大的困境在于如何与投资方博弈,投资方都是以利益为驱动,他们不会等待你建厂、研发、测试等一系列步骤走完才开始造车,那个时候市场热度早已冷却,收益周期也太长。这一点,从蔚来汽车的首款蔚来ES8在车型第三阶段(共7个阶段)就潦草发布并且开启预售就能看出:背后的投资方急需见到回头钱。

国内的这几个“特斯拉门徒”已然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他们要比快,谁能更早更快的将实车落地,谁就能成为领军者,就能拿到这个全新市场中最大的资源筹码,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快是在牺牲一定的研发周期和实车品控,或许在这种背景下,资本的躁动会成为蔚来、小鹏、威马等品牌急需安抚的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