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的孩子,更聪明!宝妈们该如何应对“小聪明”呢?

有妈妈抱怨说:这孩子没法管了,太爱撒谎了,随口就来,撒谎都不打草稿的。先不管孩子撒谎的内容是什么,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孩子反应快,思维能力强。不批评、不指责、不制止,正确引导,孩子的未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曾经有一家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人每天会说谎25次。但即便不看数据,我们也知道自己都经历过撒谎,还会在心里为自己辩解:这是因为真的没办法了。

但当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幼儿身上时,家长们却会如临大敌: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就会撒谎?是不是被人教坏了?长大以后可怎么得了!老师更是又急又气,因为她们发现批评了孩子以后,撒谎现象不仅没得到解决,反而变本加厉。

其实,既然我们成人说谎是事出有因,那么孩子的谎言就未必是不诚信的象征。

01、谎言与聪明

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察言观色,就在开始撒谎,一点都不危言耸听。所有的一切都用哭来表述,只是大人不知道不理解而已。孩子会说话了,想要你抱了,说累了;想吃别人的东西,说喜欢别人;想玩小朋友的玩具,说咱们是好朋友;遇到不想吃的东西时,说不饿;不想上学了,说肚子疼….孩子不由自主地在撒谎,来讨好、拒绝和达到自己的目的。每次撒谎成功,就会有运用智慧的成就感。孩子撒谎时在思考用什么样的理由,能说服对方,需要组织语言让对方听明白,相信自己的话, 这个过程是孩子心理和智力的成长,同时也有助于大脑的发育。虽然有些谎言对成人来说是非常幼稚的、漏洞百出、很容易被揭穿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大脑发育的完善,他们的撒谎技术会越来越完美。情商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有人说爱撒谎的孩子聪明。

对于小孩子的谎言,家长不易去揭穿。家长点破了,孩子就会有挫败感,感觉在家长面前没有隐私,没有秘密,赤裸裸的,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大脑就不会活跃起来,就不会想方设法去找理由、找说辞,时间长了思维就凝固了,没有创造力了。生活似乎也缺少了动力、少了情调,变得索然无味了。

02、谎言与诚信

生活中是需要善意的谎言、托词和一些玩笑来丰富生活。允许谎言的存在,并不是让孩子爱上撒谎,对人不讲诚信。对人诚信是必须的,是一定要教给孩子的。善意的谎言也是必要的,要把握住分寸。人太实在,对人太诚实,有时反而会让别人不高兴或伤害到别人。

朋友40多岁,被查出是肺癌晚期,医生说放化疗已没有必要,做的话,只能是加剧病人的痛苦。为提高朋友后期的生活质量,进行保守疗法,家人并且没有告诉朋友实情。朋友也没有感到什么异样,干活、喝酒、抽烟一切照旧。唯一的变化是家人更关心他了。那天他儿子回家看到他正在腾云驾雾抽着烟,地上是一地的烟头。8岁的儿子一把夺过他手里的烟:你都肺癌晚期了,还抽烟。朋友起初不相信,了解真相后,一蹶不振,没半年就走了。

有人说癌症病人多半是被吓死的。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加剧了病情的恶化。孩子的真话本是出于关心,确实有可能加快了病人走向末路的速度。

有时善意的谎言比诚信更实用。

03、谎言与责任

这么说,是允许和纵容孩子撒谎了?错!不制止孩子撒谎,不等于纵容撒谎,不等于没有原则,撒谎的前提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做出对别人有伤害的事。允许孩子撒谎,不是让孩子恶意欺骗人,不是让孩子学会隐瞒事实的真相,推卸责任,逃避惩罚。我们仍然要教育孩子要做个有担当的人,对自己说错的话,做错的事,不能撒谎,要勇于面对,敢于承认,改正错误,承担责任。撒谎跟承担责任是两码事,应分开对待。

一个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的人,无意中会得罪或伤害到别人,相信大家都不喜欢这样的人。但是我们也不愿意跟一个谎话连篇,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的人交往。是不是觉得这人很难做?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我们需要做什么?

1.正确认识幼儿“撒谎”

很多家长第一次听到孩子说谎时都非常恼火,认为孩子才三四岁就会“扯谎”“胡说八道”,将来该怎么办。甚至大发脾气,责骂孩子,更有些家长直接把孩子“教训”一顿,让他们不敢再撒谎。

也有些老师和家长会给孩子贴标签,说他们是“小骗子”“撒谎精”,熟不知这些话被孩子听的多了,无意识的撒谎可能变成有意识的撒谎,说谎行为变本加厉。

所以,成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说谎这一现象,孩子在幼儿时期说谎,是大脑正常发育所导致,不存在“小小年纪竟然学会撒谎了”的说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2.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幼儿说谎的原因一般分为三类:①分不清想象和现实;②为了达成某种愿望;③得到奖励或逃避惩罚。

当孩子出现说谎行为时,比起发怒,成人首先要搞清楚他们说谎的动机。当幼儿因为第二种原因而说谎时,孩子可能处于一种不信任和不安的状态,他们不相信自己的需要能够被满足,从而选择了“耍心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上文中陈老师举的例子一样,在不利于自己的环境下,琳琳选择了说假话。

既然是信任问题,就可以通过信任来解决。当初次发现幼儿撒谎之后,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首先告知孩子说谎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

然后与幼儿建立/加强信任关系:“你对我说的话,我都愿意相信是真的,正因为是真话,我才能够去帮助你达成你想要的。但是呢,如果我发现这件事情不是真的,以后我是不是就能不再相信你说的任何话了呢?”

在孩子充分理解这段话的基础上,可以循循善诱他们说出真话,这时候不必施加惩罚,要让幼儿知道,说真话才是正确的、值得提倡的事,培养他们说真话的习惯。

在他们说出真相后,成人可以通过拥抱或亲吻等爱抚,告诉他们自己愿意继续相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