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来了解一下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根据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及非糜烂性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也可引起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以非糜烂性反流病较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贲门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直接损伤因素是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非结合胆盐和胰酶)等反流物。
一.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
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如妊娠、肥胖、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及长期胃内压增高(如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均可使贲门结构受损;上述部分原因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利、地西泮)等可引起贲门功能障碍或一过性贲门松弛延长;当食管的清除能力和黏膜屏障不足以抵抗反流物的损伤时,则可致病。
二.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常见于导致食管蠕动和唾液分泌异常的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如干燥综合征等。食管裂孔疝时,部分胃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除改变贲门结构,也可降低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三.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
长期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

病理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下可见糜烂及溃疡;组织病理学改变可有:1.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增生;2.固有层内中性粒细胞浸润;3.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称之为巴雷特食管。部分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此病理变化可部分解释其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主要表现如下。

食管症状
1.典型症状:烧心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见和典型的症状。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人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绕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烧心和反流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间人睡时发生。
2.非典型症状: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发生在胸骨后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有时酷似心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烧心和反流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是非心源性胸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吞咽困难或胸骨后异物感,见于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所致,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少数患者吞咽困难是由食管狭窄引起,呈持续或进行性加重。


二.食管外症状
由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引起,如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对一些 病因不明、久治不愈的上述疾病患者,要注意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烧心和反流症状有提示作用,但少部分患者以咽喉炎、慢性咳嗽或哮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吸人性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一些患者诉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或堵塞感,但无吞明因难,称为癔球症,目前也认为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
三.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黏限糜烂及溃疡可以导致呕血和(或)黑便,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性贫血。
2.食管狭窄:食管炎反复发作致使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破痕狭窄。

3.巴雷特食管: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10-20倍。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