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枣”知道

吉林日报与省科学技术协会合办

冬季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季节,民间也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之说。但市面上眼花缭乱的各式补品让人无所适从,胡乱进补只会有损无益。其实“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的食材有很多,本期我们就来讲讲大枣咋吃才最好。

大枣的药用价值及功效

枣在我国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滋补品,可以当食物也可以入药,有补脾胃、解瘀、安神、调补气血等作用。所谓“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有“维生素之王”的美称。

大枣真的补血吗

人们普遍认为大枣含铁,能够增加人体对铁的吸收,所以食用可以补血。但实际上,大枣中铁的含量并不高,那它能够补充气血的原理是什么呢?

总而言之,大枣实际上是一味温阳补气健脾胃的药物,补血是它在恢复人体脾胃功能的同时,带来的附加效果。坚持每日服用三五个大枣确实可以改善不少血虚患者的症状。

适合什么人吃

对于中老年人、发育期的青少年、孕妇等大多数人群来说,红枣是极佳的营养滋补品。老年体弱者吃红枣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冬季严寒,用红枣、生姜、红糖煮汤喝,可以驱寒暖胃,预防伤风感冒。大枣皮儿虽硬不好消化,但不刺激胃,老人小孩或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细嚼慢咽就可以了。

前面已经讲过,大枣补气血,所以一些血虚、身体较弱,和月经期失血后造成气血虚弱的女性尤其特别适合吃大枣。气血虚弱的基本症状大致有: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肌肤干涩,毛发不荣,甚至肢体麻木。

女性更适合经期后食用

因为女性经期期间失血,脾胃功能不好,且大枣本身不易消化,吃完枣后容易给脾胃增加负担。所以女性应在经期过后再食用,不仅能调理脾胃,还能起到补充气血的效果。

不适合哪些人吃

虽然大枣能够补脾胃,但脾胃虚弱的人开始食用时要少食,控制量,否则虚不受补,反而会出现胃胀等不适症状。痰湿偏盛的人也不宜吃大枣,痰湿偏盛常表现为舌苔厚腻、口中发腻、食欲不振,平时常感觉胃部胀满。大枣滋腻助湿,使得痰湿停留在体内难以清除,进而加重上述不适,还容易上火,嘴干、眼干。

血糖高的人不适合食用,因为其含糖量高,吃多了很可能出现高血糖的反应。外感风寒感冒的患者,也不适合食用,因为枣是干温的,是一种补药,会使人体气机雍滞,吃了大枣以后,气机雍滞得更厉害。

空腹不宜吃大枣

空腹时尽量别吃大枣,枣里含果胶、鞣酸,和胃酸容易结合,结合后就易形成胃结石。

与动物或植物蛋白需间隔食用

吃大枣后尽量隔半小时,再吃动物或植物蛋白,两者连续吃,会增加消化负担,很容易出现腹胀。再者,动物肝脏里的铜铁等元素会使大枣里所含的维生素氧化,失去功效。

不能与退烧药同食

不管是风寒、风热还是老年人体虚所致的感冒,都是人体气血运行出了问题,阴阳失调。服用退烧药后,再吃大枣或食用量多一些,寒热这些邪气就会困住人体,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药效,可能加重病情。

泡茶放大枣时间不宜过长

许多人在泡茶、泡热水时喜欢放入大枣,但枣在热水里的时间过长,枣里面的维生素C营养成分就流失了,所以有味道就喝下。

鲜枣和干枣谁更好

从营养价值上讲,两者没有谁更好一说,只是成分含量发生了改变。鲜枣经过风干、晒干之后形成的干枣,含铁量升高,大概占10%左右,且含糖量能达到50%—88%,但水分相应减少。而鲜枣的含糖量约20%-30%,含铁量不高,但热量高,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较高的水分。

如何辨别好坏

鲜枣颜色比较正,颜色发亮,皮比较光滑,就是成熟的大枣。如果颜色偏黄,皮不太光滑,褶皱比较多,这样的大枣往往是没成熟就采摘了,营养成分就差些。

最近经常有人说,市面上有经过硫磺熏制处理过的大枣,又该如何分辨?一般自然成熟的枣,表面不会过于滑手顺畅,而处理过的枣外表会特别光滑,如同打了蜡。而且好的枣颜色有深有浅,不会是非常一致的。

个头越大营养越高吗

枣不是越大营养价值越高,有的枣过大,像小苹果一样,吃起来已经没有枣的口感了,所以关键得看枣是否成熟。

枣皮不同于花生皮

枣皮和花生皮不同,花生的皮和仁儿,像鸡蛋一样,是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营养成分及作用也不同,花生皮有补红细胞的作用。而大枣的皮和果肉基本上连在一起,是一个整体,对枣的研究还是在整体研究的层面。

枣皮可以增加血小板吗

首先枣皮没有独特作用,再者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个成分,我们说的大枣补气血,通常指的是红细胞。血小板低是血液病,指的是缺铁性贫血。临床上发现,很多贫血的患者都是脾胃不好,缺铁性贫血一是铁吸收少,二是铁流失多。当脾胃调理好,铁的吸收变好,各项指标也就正常了。

两种黑枣要区分

我们常见的有两种黑枣,都叫黑枣,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一种我们常见的黑枣,是用大枣熏制后的,这类枣也叫乌枣(熏枣),营养成分也比较高,仍属于红枣类。还有一种也叫黑枣,但不是一系列的,它是西红柿中一种柿素上面结的一类枣,这类黑枣是自然黑,属于柿属植物,肉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