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功臣,此人病逝后,唐朝的历任皇帝继位都会给其追封称号

狄仁杰,老家是山西太原,唐武周时期著名政治家。年轻的时参加科举,明经及第,被授为汴州判佐,后来狄仁杰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举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后来,由于狄仁杰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升任大理寺寺丞,没想到的是他在一年之内就把大量积压的案件都给处理完,而且没有一桩冤假错案,后改任侍御史。

公元686年,狄仁杰外放任宁州刺史,他在任期间,积极妥善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百姓爱戴,宁州百姓甚至立碑歌颂其功德。后来经御史郭翰举荐,狄仁杰升任为冬宫侍郎,先后又历任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公元691年,狄仁杰升任宰相。

公元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一时震动朝廷。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并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狄仁杰病逝后,武则天废朝三日,追赠他为文昌右相。当时的朝廷局势一片混乱,全京城的百姓都为他送走,场面十分壮观。狄仁杰一生廉政爱民,把忠、孝、廉奉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神龙三年,唐中宗复辟,追封狄仁杰为司空;景龙四年,唐睿宗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天宝六年,狄仁杰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