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并非无懈可击,它其实最怕“吃醋”

抗菌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余年。然而,作为对抗细菌感染的“守护之剑”,抗菌药也并非无懈可击。部分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像金属铁一样易受酸的侵蚀,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可以说是“怕吃醋”的抗菌药。那么,这些抗菌药和醋同食,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呢?

失去活性

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pH值一般在3左右,是典型的酸性物质。醋本身具有抗菌作用,但和抗菌药一起同吃,不仅不能加强效果,还可能影响药效。吃醋会影响抗菌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影响其抗菌活性。

影响效果

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及庆大霉素是碱性药物,其抗菌活性在碱性条件下才会更强,因此更易受到醋的影响。研究证明,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在pH值为8.5的环境中比在pH值为5.0的环境中强100倍。食用酸性食物会加速该类抗菌药物的排泄,削弱其抗菌活性,影响药效。

增大副作用

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它们在酸性的尿液中溶解度更低,可引起结晶尿、血尿或尿路阻塞,导致肾脏损伤。临床上通常建议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多喝水,或通过服用碳酸氢钠等药物碱化尿液。

为了让抗菌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在服用抗菌药物前后1-2个小时内避免吃醋或摄入含醋食物及西红柿、山楂、乌梅等酸性食物,以防止与抗菌药物发生中和反应而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