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108将,你觉得他们死得值吗?

小泽健次

水浒108将,你觉得他们死得值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死得不值,但不能说死得不好,因为梁山上至少有一半死有余辜,如果换了除宋江之外的任何人坐第一把交椅,也不会接受招安归顺,因为站着死总比跪着死要强得多。而宋朝是一个跪着死(类似六国“割地赂秦”)宁可站着活(抗争或有一线生机)的朝代,宋江作为宋朝污吏典型,也是继承了宋朝文官无耻基因的。

首先我们来说为什么一百单八将种阵亡的那些为什么死的不值,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就行:他们是作为朝廷鹰犬镇压自己原先的同行而死的——如果是死在抗金抗辽战争中,那才是死得其所,死得轰轰烈烈。

至于为什么说死得好,这就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很多人认为一百单八将都是“好汉”,可是细看之下,我们就会发现,除了花和尚鲁智深等少数几个人之外,那就是一群社会败类。关于这一点,我们要详细了解一下梁山的构成。

除了少数像林冲(被官府)秦明卢俊义朱仝(被宋江)逼上梁山的,还有一伙人就是为了吃饱饭的,比如阮氏三雄的志向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称分金银成套穿衣服”,当然也有杨雄石秀那样避难的。其余的人可以分为四类:贪官污吏、 变节军官、恶霸地主、山贼水匪。

梁山最有实权的就是贪官污吏了,因为坐头把交椅的就是郓城县押司小吏宋江,这个黑白通吃的家伙手下还有一大群“同道中人”。宋江这一堆里要包括小李广花荣,他作为清风寨知寨,是个真正的朝廷命官,但是他却伙同清风山贼寇屠掉了整个村子数百户人家。接下来就是牢头狱卒李逵、蔡庆、蔡福监狱长戴宗、捕快都头朱仝、雷横。有人说雷横不算污吏,也应该算半条好汉,可是他私放宋江雷横,就说明他没有什么原则,而且最后也没有去杀李逵,说明他的底线也是比较低的。

梁山上最没有骨气的,就要数朝廷军官了,而且这一堆人数也比较多。在出征前豪情满怀发誓与梁山那群贼不共戴天,但是只要一被俘,宋江磕两个头说几句好话,马上屈膝投降,然后变成凶神恶煞,砍杀自己的袍泽(朝廷军官)的时候连眼睛都不眨。这一堆人以大刀关胜为首,包括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急先锋索超、镇三山黄信,还有一些副将,也就是丑郡马宣赞、井木犴郝思文、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圣水将单廷珪、神火将魏定国这一帮墙头草。

小旋风柴进虽然不是什么官吏,但是他做的坏事比很多官吏还要多,连他自己都承认:“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公然仗着“丹书铁券”为非作歹,就连梁山的第一任头领白衣秀士王伦,也拿他当后台老板。

柴进是个大恶霸,梁山上还有一些小恶霸,比如揭阳镇三霸中的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那都是蒋门神镇关西郑屠牛二一样的败类,要是早碰上花和尚鲁智深和青面兽杨志,那是要被拍成肉饼剁成肉馅的。

梁山上最多的就是山贼和水匪,宋江的嫡系班子大多数都是水匪,混江龙李俊、船火儿张横那一帮子,甚至包括阮氏兄弟,都做过“私商买卖”,这个“私商”可不是真的做买卖,而是杀人越货。至于山贼就不用说了,梁山是拼凑了桃花山、清风山、芒砀山、少华山、黄门山、登云山、饮马川、白虎山、枯树山一大堆山头组成的,除了鲁智深的二龙山和史进的少华山因为带头大哥比较正派而没有恶行之外,大多数都是吃人肉挖人心的,比如锦毛虎燕顺和矮脚虎王英,那真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猛虎,也是为害一方的社会毒瘤。

看了梁山人物的构成成分,请问读者诸君:这些人是不是死了更好一些呢……


半壶老酒半支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我不知道梁山诸将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考没考虑过人生终极意义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带头大哥宋江肯定是考虑过的,而且从没上梁山的时候他就殚思竭虑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请看他在刺配江州时在浔阳楼写的这两首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腹黑的宋江难得一见的真情流露,表明了他的志向:自己以后如果得志,不但要报仇,还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为此不惜血流成河。

上梁山后,根据时局的不断变化,宋江做出了招安的重大决策,而且以“忠义”为内容的道德绑架的方式束缚住了众位好汉。

请看一百零八人结义时的誓词:

宋江为首誓曰:“宋江鄙猥小吏,无学无能,荷天地之盖载,感日月之照临,聚弟兄于梁山,结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数,下合人心。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察鉴,报应昭彰。”誓毕,众皆同声共愿,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

这个誓言,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封建王朝,可以说是血淋淋的重誓,你心里不得有自己的小九九,大哥让你向东你就向东,大哥让你打狗你就别去骂鸡,想太多了累得慌。

这样,不论你愿不愿意招安,值不值得为大宋王朝卖命,你都得跟着宋江这位带头大哥走,要不然,你就成了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为世人所唾弃,为江湖同道所不齿,甚至遭到黑白两道的追杀。

所以,他们只有如行尸走肉般一路追随宋江杀伐,圆他“封妻荫子”的梦想,很多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到底值不值呢?我觉得还不如多让我看几遍“武松杀嫂”呢!


田获三狐

值得!为义而死,是人的自我实现的一个方式。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需求的需要层次。


可能很多人会惋惜,说《水浒传》越往后看越窝囊。宋江是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无法理解兄弟们之后为什么要跟着宋江,非要往体制里钻,最后都成了宋江为了顶带的牺牲品。

其实梁山按照《水浒传》里的说法也不过两三万人而已。而又由于临近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不过二百来里,且水路发达。必被宋庭引以为患,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想要撼动宋朝的统治尚不可能 ;第二,宋军大规模的征讨在所难免;第三,梁山靠山吃山,周边被劫掠已无大户,长此以往势必难以持久;第四,体制之痛,在于虽人人憎恨,却无所幸免。


所以宋江虽然是投降派,但是从其所受到的教育的历史局限性上,可以做的选择上,还算相对理性。

而且从确立目标到实施过程,几乎都是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实现目标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兄弟们虽然都有各自想法,但最终还是统一了认识。这个认识在于大家都基于一个道德标准,那就是“义”字。当初因为“义”而聚首,现在都为宋江一人实现”忠”的理想,而做出牺牲。


虽然兄弟们并不愿对大宋朝尽忠,因为大宋朝把自己逼得家破人亡。但是宋江要尽“忠”,兄弟们只是对宋江尽“义”。

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团队不断分化、损失。牺牲的人的基础心态是,宋江对我如何?我保留意见。但是自己必须要对得起“投名状”,必须对得起“义”。

所以,虽然梁山的结局很悲掺。但是每一个死去的梁山好汉并不肮脏与遗憾。战死的否实现了自己对“义”的承诺。

文/炒米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