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肾功能,只知道“尿蛋白、肌酐”?你可能错过了更准确的指标

说起肾内科最红的两个指标,毫无疑问是尿蛋白和肌酐值。这两者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其实还有一个指标同样重要,但常被忽视,它就是“微量白蛋白”,有肾友会不解,这不还是尿蛋白,就多了“微量”俩字。你要是这么想可就错了。这两个指标的差距可绝不仅仅是多俩字少俩字的差距。

通常我们评定肾脏受损的标准是尿蛋白呈阳性(+),或是24小时尿蛋白大于0.15g。

但这个指标比尿蛋白更加敏锐。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20mg/L。

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这个指标有什么用?

这个指标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来说意义更高!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